[摘要] 目的 探討2型糖尿病患者頸動脈內(nèi)膜中層厚度(IMT)與游離脂肪酸(FFA)水平變化及臨床意義。 方法 選取63例2型糖尿病患者,另選取60例同期健康體檢者,分為A、B兩組,A組為2型糖尿病組,B組為健康對照組。比較兩組血清游離脂肪酸、頸動脈內(nèi)膜中層厚度以及血糖血脂水平。 結果2型糖尿病組血清FFA水平為(562.68±58.54)μmol/L,IMT為(1.10±0.23)mm,明顯高于健康對照組(354.23±45.87)μmol/L,(0.69±0.12)mm,P均< 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2型糖尿病組空腹血糖水平為(10.80±2.99)mmol/L,明顯高于健康對照組(4.74±0.90)mmol/L(P < 0.05),且A組TC、TG、LDL、HDL水平較B組均有升高(P < 0.05)。 結論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游離脂肪酸水平升高與頸動脈內(nèi)膜中層增厚相關。
[關鍵詞] 頸動脈;2型糖尿病;游離脂肪酸;IMT
[中圖分類號] R587.2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2)36-0018-03
2型糖尿病以胰島素抵抗和胰島β細胞功能缺失為主要臨床特征,常合并有脂代謝紊亂,而脂代謝紊亂是導致動脈粥樣硬化的發(fā)生的主要因素,且相較于甘油三酯和總膽固醇的變化,游離脂肪酸能水平能更敏感地反映機體脂肪代謝情況[1]。2型糖尿病患者的慢性并發(fā)癥以心血管并發(fā)癥發(fā)生較多,且主要表現(xiàn)為動脈粥樣硬化,發(fā)生較早,易導致心腦血管意外的發(fā)生。通過對我院63例2型糖尿病的血清脂肪酸水平和頸動脈內(nèi)膜中層厚度進行測定以探究二者間的相關性,現(xiàn)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從我院2010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中,抽取63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入院后均通過詢問病史、臨床癥狀檢查、實驗室檢查及口服糖耐量試驗確診為糖尿病,通過胰島素水平和C肽水平測定等確定為2型糖尿病。63例2型糖尿病患者為A組,其中男32例,女性31例,年齡37~68歲,平均年齡(51.5±6.5)歲。另選60例健康體檢者作健康對照,為B組。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既往病史等方面均差異無顯著統(tǒng)計學意義(P > 0.05),具有可比性。所有糖尿病患者的診斷均第7版《內(nèi)科學》[2]的糖尿病診斷標準,且排除其他肝腎功能不全、甲狀腺功能減退、胃腸道疾病,排除服用降脂藥物治療者。
1.2方法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聲測定頸動脈IMT,受試者取仰臥位,檢查頸動脈內(nèi)膜中層最厚處的距離,前后測量3次取均值,0.9 mm≤IMT≤1.3 mm為IMT增厚,IMT>1.3 mm為斑塊形成[3];隔日清晨查空腹血糖(FBG)、總膽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游離脂肪酸(FFA)。
1.3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6.0軟件對各變量進行正態(tài)性檢驗和描述性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如果計量資料呈正態(tài)分布且方差齊,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如果計量資料不符合正態(tài)性分布,則用秩和檢驗,P < 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血清游離脂肪酸水平和頸動脈內(nèi)膜中層厚度測定結果
將兩組患血清游離脂肪酸水平和頸動脈內(nèi)膜中層厚度測定結果進行比較,結果見表1。
從表1可以看出,2型糖尿病組血清FFA水平為(562.68±58.54)μmol/L,IMT為(1.10±0.23)mm,與健康對照組比較,血清FFA水平、IMT明顯高于健康對照組(P < 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2 兩組血脂和血糖水平情況
將兩組血脂和血糖水平等指標進行比較,結果見表2。
從表2可以看出,2型糖尿病組空腹血糖水平分別為(10.80±2.99)mmol/L,明顯高于健康對照組(4.74±0.90)mmol/L,P < 0.05,此外,A組TC、TG、LDL、HDL水平較B組均有升高,P 均 <0.05,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3討論
2型糖尿病作為常見的代謝性疾病,目前發(fā)病機制不詳,主要以胰島素抵抗和胰島β細胞功能受損為主[4],但在糖尿病病程的發(fā)展過程中脂肪代謝紊亂的毒性作用不容小視。許多研究證明,大量糖調節(jié)受損患者,即糖尿病前期階段就出現(xiàn)了血脂代謝的異常[5]。脂代謝的異常是導致動脈粥樣硬化和其他心血管疾病等慢性并發(fā)癥發(fā)生主要危險因素,因此早期檢測脂代謝水平,控制其發(fā)展,對于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本次結果顯示,2型糖尿病組的血清FFA水平為(562.68±58.54)μmol/L,IMT為(1.10±0.23)mm,研究組患者的血清FFA水平和IMT厚度均較對照組顯著增高,其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可知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FFA水平的增高與頸動脈IMT增厚具有相關性。血清游離脂肪酸(FFA)是脂肪代謝的中間產(chǎn)物,正常情況下,脂肪分解產(chǎn)生的FFA直接進入血液循環(huán),由脂肪細胞直接吸收,且半衰期較短,脂代謝正常人群的血清FFA濃度很低[6]。2型糖尿病患者多伴有FFA水平的增高,是因為2型糖尿病患者胰島素抵抗現(xiàn)象嚴重,正常情況下,胰島素能促進脂肪細胞對FFA進行再酯化,但是糖尿病患者糖代謝紊亂,出現(xiàn)嚴重的胰島素抵抗,脂肪細胞對胰島素的敏感性下降,導致細胞內(nèi)脂蛋白酯酶活性減弱,TG分解作用加強[7],脂肪細胞的攝取功能降低,肝臟合成增加,血液循環(huán)中的FFA水平隨之升高。研究證明,肥胖患者在血脂水平正常時已出現(xiàn)了FFA水平的增高,可知FFA較TG、TC等能更敏感地反映脂代謝水平[8]。而FFA具有刺激肝細胞合成TG的作用,當血液中FFA水平增高,肝細胞大量合成甘油三酯和膽固醇脂,最終導致大量的極低密度脂蛋白被合成和釋放,大量的VLDL能穿過動脈內(nèi)皮進入動脈壁而導致動脈粥樣硬化的發(fā)生[9]。而且過多的FFA在肝臟內(nèi)可以轉化為甘油三酯,甘油三酯沉積于動脈血管壁上,亦成加速動脈粥樣硬化的發(fā)生。此外,A組TC、TG、LDL、HDL水平較B組均有升高,P均 < 0.05,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因此可以說,游離脂肪酸(FFA)可以啟動機體動脈粥樣硬化的發(fā)生和加速其病變過程。本次研究采用多普勒彩色超聲檢測頸動脈內(nèi)膜中層厚度,來評估機體的全身動脈粥樣硬化情況。是因為頸動脈位于心腦兩個重要器官之間,是發(fā)生動脈硬化的常見部位,一般病變發(fā)生較早,通過檢測頸動脈的動脈硬化程度可以較準確的反映心腦血管的動脈粥樣硬化程度[10]。而頸動脈位置較淺,易觸及,患者取平臥頭仰位通過多普勒彩色超聲就可以獲取聲像圖,不僅操作方便,而且質量較高,圖像清晰。通過多次測量頸動脈內(nèi)膜中層最厚處,能準確地得到頸動脈內(nèi)膜中層厚度(IMT),若出現(xiàn)頸動脈內(nèi)膜中層增厚多提示機體血管已出現(xiàn)動脈粥樣硬化病變。而且多普勒超聲還可清晰地顯示血流動力學狀況,在了解全身動脈粥樣硬化程度的同時還可明確局部的血流供應情況,為臨床治療提供意見。
綜上所述,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清FFA水平升高與頸動脈IMT增厚具有相關性,當患者出現(xiàn)FFA水平的增高時應注意動脈粥樣硬化等發(fā)生發(fā)展,及時調脂治療,警惕各種心血管事件的發(fā)生。血清FFA水平是反映2型糖尿病患者動脈粥樣硬化的一種較為準確、安全的方法。
[參考文獻]
[1] Papadopoulos DEMakris TK,Papazachou U,et al. Antiendothelial cell antibody levels in patients with masked hypertension[J]. Int J Cardiol,2008,130(3):405-408.
[2] Yang Y,Xiao M,Mao Y,et al. Resistin and insulin resistance in hepatocytes:Resistin disturbs glycogen metabolism at the protein level[J]. Biomed Pharmacother,2008,59(2):289-292.
[3] 李海峰,楊梅,李舸,等. 2型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與頸動脈內(nèi)膜中層厚度的相關性分析[J]. 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2012,6(10):67-68.
[4] 龐翠軍,肖常青,蘇宏業(yè),等. 2型糖尿病患者游離脂肪酸水平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 廣西醫(yī)科大學學報,2009,26(5):711-713.
[5] Karakas SE,Almario RU,Kim K.Serum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 4,free fatty acids,and metabolic risk markers[J]. Metabolism,2009,58(7):1002-1007.
[6] 楊鎣境,于健,劉春雨,等. 血尿酸和細胞間黏附分子1對2型糖尿病頸動脈內(nèi)膜中層厚度的影響[J]. 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2012,14(4):400-403.
[7] 蘇珂,龍艷,荀靖瓊,等. 2型糖尿病患者脂聯(lián)素、腫瘤壞死因子與頸動脈內(nèi)膜中層厚度的關系[J]. 中國老年學雜志,2011,31(2):183-185.
[8] 靳京美,劉青,尤欣. 2型糖尿病胰島素抵抗與頸動脈內(nèi)膜厚度相關性分析[J]. 中國老年學雜志,2012,32(7):1355-1356.
[9] 龐翠軍,肖常青,蘇宏業(yè),等. 2型糖尿病患者游離脂肪酸水平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 廣西醫(yī)科大學學報,2009,26(5):711-713.
[10] 丁玉洪. 新發(fā)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游離脂肪酸濃度的檢測及臨床意義[J]. 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2,21(13):1397-1398.
(收稿日期:2012-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