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研究莫西沙星序貫治療社區獲得性肺炎的臨床療效與安全性。 方法 127例社區獲得性肺炎患者隨機分為莫西沙星研究組和頭孢曲松/阿奇霉素對照組,治療10 d后,復查胸部CT、痰培養、痰支原體DNA檢測進行療效評估。 結果 治療組與對照組臨床有效率、細菌清除率分別為96.88%、84.13%和96.43%、85.19%,兩組臨床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但細菌清除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 結論 莫西沙星序貫治療社區獲得性肺炎效果可靠,可作為社區獲得性肺炎抗菌治療優選方案。
[關鍵詞] 社區獲得性肺炎;莫西沙星
[中圖分類號] R563.1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2)36-0152-02
本文采用莫西沙星序貫治療社區獲得性肺炎64例,并與頭孢曲松/阿奇霉素治療組作比較,以觀察莫西沙星(Moxifloxacin)序貫治療社區獲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的臨床療效及安全性。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浙江省寧波市北侖區人民醫院與寧波大學附屬醫院呼吸內科2008年11月~2010年6月期間的社區獲得性肺炎住院患者共127例,其中男71例,女56例,平均年齡(62.9±6.3)歲。入選標準:根據2006版《社區獲得性肺炎診斷和治療指南》的診斷標準入選患者;無莫西沙星、頭孢曲松、阿奇霉素過敏及使用禁忌,PSI評分Ⅱ~Ⅳ級。除外PSI評分為V級的重癥肺炎。所有入選患者隨機分為莫西沙星研究組和頭孢曲松/阿奇霉素對照組。兩組患者間性別、年齡、肺功能、基礎疾病、血氣分析等各項臨床指標均衡可比。
1.2 治療方法
研究組64例,莫西沙星氯化鈉注射液(拜耳醫藥保健股份公司;生產批號:BXCD498)0.4g靜脈滴注,每日1次共5 d,序貫以莫西沙星片0.4 g,口服,每日1次共5 d,總療程10 d;對照組63例,頭孢曲松針(上海羅氏制藥有限公司SH1012)2 g靜脈滴注,每日1次共10 d,阿奇霉素針(輝瑞制藥有限公司42801A-958840) 0.5 g靜脈滴注,每日1次共5 d,序貫以阿奇霉素片(輝瑞制藥有限公司85864057) 0.5 g 口服每日1次共5 d,總療程10 d。治療前后行痰培養各2次,PCR檢測痰支原體DNA 2次。兩組患者除抗感染藥物不同以外,其余治療方案相同。
1.3 療效判定
根據臨床癥狀、體征和治療前后的影像學變化,依據《臨床疾病診斷依據治愈好轉標準》,按痊愈、顯效、進步、無效4級評定,痊愈與顯效二組合計為有效,據此判斷臨床療效[1]。根據患者治療前、后的痰培養結果,計算細菌清除率。
1.4 統計學方法
計數資料間的比較采用χ2檢驗,檢驗水準取α=0.05,使用SPSS13.0統計軟件分析。
2 結果
2.1 臨床療效
研究組64例患者中痊愈52例,顯效10例,總有效率96.88%,對照組63例患者中痊愈35例,顯效18例,總有效率84.13%,經統計學分析,兩組患者臨床療效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研究組的有效率高于對照組(表1)。
2.2 細菌學療效
研究組檢出致病菌28例(副流感噬血桿菌4例,肺炎鏈球菌6例,肺炎克雷白桿菌3例,溶血葡萄球菌2例,大腸埃希氏菌1例,奈瑟氏菌1例,肺炎支原體11例),對照組檢出致病菌27例(副流感噬血桿菌6例,肺炎鏈球菌4例,肺炎克雷白桿菌2例,大腸埃希氏菌2例,溶血葡萄球菌1例,肺炎支原體12例),研究組組與對照組致病菌菌種分布無差異;治療結束后治療組細菌清除率為96.43%,對照組的細菌清除率為85.19%,經χ2檢驗,兩組間病原體清除率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表1)。
2.3 臨床轉歸
兩組患者中12例患者療效欠佳,5例患者病原菌未清除,4例患者臨床治療無效,換用敏感藥物治療后,所有患者均獲臨床治愈。
2.4 藥物不良反應評價
研究組中有1例患者用藥2日后出現頭暈、失眠的輕度神經系統反應,未經特殊處理自行緩解,治療過程中沒有觀察到皮膚過敏及肝功能損害等不良反應。對照組3例出現惡心、嘔吐及腹瀉,考慮與阿奇霉素使用有關,予對癥處理后緩解。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
3 討論
社區獲得性肺炎是指在醫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實質炎癥,包括具有明確潛伏期的病原體感染而在入院后潛伏期內發病的肺炎,是常見的感染性疾病。由于近20年來社區獲得性肺炎的致病菌譜發生很大變化,革蘭陰性菌和非典型病原體的感染率逐漸上升,因此如何選用更為合理的抗感染藥物是一個值得持續關注的問題。
本研究中社區獲得性肺炎的病原體檢出率僅為43.31%(55/127),其中肺炎支原體感染占18.11%(23/127),與國內CAP病原學多中心調查結果相似[2]。考慮病原學檢出率低與患者留取病原學檢查標本前用藥史及留取的痰標本合格率低有關。因此,社區獲得性肺炎的抗菌藥物選擇多為經驗性用藥。
莫西沙星是第四代氟喹諾酮類抗菌藥物[3]。在抗菌譜上,莫西沙星除了保留第三代喹諾酮類藥物的抗革蘭陰性桿菌活性外,針對肺炎鏈球菌等革蘭陽性球菌和厭氧菌的抗菌活性亦有顯著的提升,對肺炎支原體、衣原體也表現了良好的治療效果,因此莫西沙星能覆蓋社區獲得性肺炎的常見病原體。同時莫西沙星具有良好的藥物代謝動力學特征,給藥后血清濃度高,肺部滲透性強,尤其是在支氣管黏膜、肺泡巨噬細胞及分泌物中。同時莫西沙星的針劑和片劑在人體內的藥代動力學參數幾乎相同,莫西沙星口服后可以很快被吸收,絕對生物利用度總計約91%,特別適合抗菌藥物的序貫治療。
在藥物的不良反應方面,莫西沙星表現了良好的安全性。進入本研究治療組的病例中無患者因不能耐受而退出治療。與對照組相比,兩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無差異。Andriole VT[4]在成年及老年人群中進行了口服莫西沙星安全性研究,共納入6270名患者,其中小于65歲的4939名,65~74歲的842名,大于75歲的489名,研究發現莫西沙星沒有與年齡增長相關的副反應的增加。
本臨床研究觀察到莫西沙星序貫治療社區獲得性肺炎的有效率為96.88%,與文獻[5]報道的結果類似,但高于國內外某些報道[6-10],考慮與研究組患者納入標準不同有關,這也提示在經驗性選用莫西沙星序貫治療社區獲得性肺炎中需要注意患者的選擇。研究中莫西沙星不良反應發生率低,治療效果可靠,提示莫西沙星序貫療法可作為CAP的抗菌治療的優選方案。
[參考文獻]
[1] 孫傳興. 臨床疾病診斷依據治愈好轉標準[M]. 第2版.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 2002:41.
[2] 劉又寧,陳民鈞,趙鐵梅,等. 中國城市成人社區獲得性肺炎665 例病原學多中心調查[J]. 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06,6(1):3.
[3] 王小均,劉春濤,余勤,等. 鹽酸莫西沙星的全身和肺部藥代動力學比較研究[J]. 中國呼吸與危重監護雜志,2008,6(2):88.
[4] Andriole VT,Haverstock DC, Choudhri SH.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the safety profile of oral moxifloxacin in elderly patients enrolled in clinical trials[J]. Drug Saf,2005,28:443.
[5] 李玉光,張愛蘭,仵榮會,等. 莫西沙星治療下呼吸道感染的臨床研究[J]. 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7,17(11):1430.
[6] An MM,Zou Z,Shen H,et al. Moxifloxacin monotherapy versus beta-lactam-based standard therapy for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a meta-analysis of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s[J]. Int J Antimicrob Agents,2010,36(1):58.
[7] Torres A,Garau J,Arvis P,et al. Moxifloxacin monotherapy is effective in hospitalized patients with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the MOTIV study——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J]. Clin Infect Dis,2008,46(10):1499.
[8] Xu S, Xiong S, Xu Y,et 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intravenous moxifloxacin versus cefoperazone with azithromycin in the treatment of 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J]. J Huazhong Univ Sci Technolog Med Sci,2006,26(4):421.
[9] 柏文祥.莫西沙星治療老年社區獲得性肺炎40例療效觀察[J]. 中外醫學研究,2011,9(34):129-130.
[10] 馬軍莊,李英. 鹽酸莫西沙星片在門診治療社區獲得性肺炎的臨床觀察[J]. 中國醫學創新,2012,9(10):38-39.
(收稿日期:2012-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