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討影響腎癌患者預后的相關因素,為提高腎癌患者預后提供依據。 方法 選擇2003年4月~2007年1月我院收治的255例腎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接受腎癌根治術治療,在治療結束后我們再對患者進行5年的隨訪。根據隨訪結束時患者存活與否,我們將上述研究對象分為存活組(n = 176)與死亡組(n = 79)。 結果 ①單因素分析結果顯示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病理類型、腫瘤大小、TNM分期、肉瘤樣變、臨床癥狀程度、腔靜脈瘤栓、淋巴結轉移、遠處轉移、術后免疫治療等因素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②非條件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TNM分期、肉瘤樣變、腔靜脈瘤栓、淋巴結轉移、遠處轉移是影響腎癌患者預后的獨立危險因素(P < 0.05),術后免疫治療是影響腎癌患者預后的獨立保護因素(P < 0.05)。 結論 應采取相應的干預措施以改善腎癌患者預后。
[關鍵詞] 腎癌;腎癌根治術;預后;相關因素
[中圖分類號] R737.11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2)36-0042-03
腎癌是指起源于腎小管上皮細胞的惡性腫瘤,其發病率不高,約占成人惡性腫瘤的3%[1],但它卻是泌尿系統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隨著近年來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腎癌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已經成為可能。為提高腎癌患者的遠期療效,本研究探討了影響腎癌患者預后的相關因素,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03年4月~2007年1月我院收治的255例腎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經病理檢查確診為腎癌;②接受腎癌根治術治療;③有完整的病歷資料。排除標準:①隨訪丟失的患者;②圍手術期死亡的患者;③因其他原因導致患者死亡。根據隨訪結束時患者存活與否,我們將上述研究對象分為存活組(n = 176)與死亡組(n = 79)。
1.2 方法
回顧性調查所有入選患者的病歷資料,相關因素分析包括患者的性別、年齡、體質指數、發病部位、病理類型、腫瘤大小、TNM分期、肉瘤樣變、臨床癥狀程度、腔靜脈瘤栓、淋巴結轉移、遠處轉移、術后免疫治療等指標。
1.3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包進行數據處理。計數資料用百分數表示,先用χ2檢驗進行單因素分析,選擇有統計學意義的相關因素再進行多因素非條件Logistic回歸分析,雙側檢驗P < 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影響腎癌患者預后的單因素分析
單因素分析結果顯示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病理類型、腫瘤大小、TNM分期、肉瘤樣變、臨床癥狀程度、腔靜脈瘤栓、淋巴結轉移、遠處轉移、術后免疫治療等因素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見表1。
2.2 影響腎癌患者預后的多因素分析
非條件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TNM分期、肉瘤樣變、臨床癥狀程度、腔靜脈瘤栓、淋巴結轉移、遠處轉移是影響腎癌患者預后的獨立危險因素(P < 0.05),術后免疫治療是影響腎癌患者預后的獨立保護因素(P < 0.05)。見表2。
3 討論
腎癌,又稱為腎腺癌、腎細胞癌等,是目前臨床上最常見的原發性腎惡性腫瘤。至今為止,腎癌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確,可能與長期血透、長期使用解熱鎮痛藥、肥胖、吸煙等因素有關。此外,某些職業工作者腎癌的發病率較高,如石棉、石油、皮革等[2]。另外還有少數腎癌患者的發病與遺傳因素相關。
腎癌根治術是目前臨床上治療腎癌最常用的術式,但是該術式的遠期療效受諸多因素的影響[3]。本研究中我們分析了13個指標,結果顯示TNM分期、肉瘤樣變、臨床癥狀程度、腔靜脈瘤栓、淋巴結轉移、遠處轉移是影響腎癌患者預后的獨立危險因素(P < 0.05)。不同因素影響腎癌患者的預后不一致。TNM分期、淋巴結轉移、遠處轉移影響患者遠期療效容易理解,這說明現階段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仍然是提高腎癌患者預后的關鍵因素。基于形態學特征以及基因改變,腎癌可以分為透明細胞癌、乳頭狀細胞癌、嫌色細胞癌、集合管癌、未分類細胞癌等,既往將肉瘤樣腎癌作為一個獨立的組織學類型,但是隨著研究的深入,人們逐漸認識到腎癌肉瘤樣變可見于各種類型的腎細胞癌,是其向更高惡性的轉化[4]。腔靜脈瘤栓是指腎癌延伸或轉移到下腔靜脈血管腔內所形成的新生物,有時甚至可以進入右心室。既往曾認為腔靜脈瘤栓的手術風險較大,因此多采取保守治療。隨著手術技術、麻醉技術的提高,目前在行腎癌根治術的同時已能同時取出腔靜脈瘤栓[5],但是該術式對手術者的操作技巧有著很高的要求,稍有操作不甚可增加腎癌通過血行轉移的可能性,從而影響患者的遠期療效[6]。
此外,本研究結果還顯示術后免疫治療是影響腎癌患者預后的獨立保護因素(P < 0.05)。在腎癌根治術后,給予患者放療、化療往往難以取得較好的療效,但是免疫治療的療效卻獲得了認可[7]。目前,腎癌患者免疫治療方法眾多,如細胞因子治療、轉基因腫瘤疫苗治療、自體腫瘤細胞疫苗治療、以肽鏈為基礎的疫苗治療、過繼細胞免疫治療、以樹突狀細胞為基礎的免疫治療、CD4+CD25+調節性T細胞治療等。上述免疫治療方法各有其特點,在臨床治療腎癌的過程中,可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方法,以提高腎癌患者的遠期療效。
[參考文獻]
[1] Kim TY,Choi HJ,Hwang HG,et al. Three-dimensional texture analysis of renal cell carcinoma cell nuclei for computerized automatic grading[J].J Med Syst,2010,34(4):709-716.
[2] Cairns P. Renal cell carcinoma[J]. Cancer Biomark,2010,9(1-6):461-473.
[3] Harano M,Eto M,Yokomizo A,et al. Comparison of standard and hand-assisted laparoscopic radical nephrectomy for renal cell carcinoma[J]. Fukuoka Igaku Zasshi,2007,98(11):389-396.
[4] Matrana MR,Ng C,Rao P,et al. Chromophobe renal cell carcinoma with sarcomatoid dedifferentiation treated with pazopanib: a case report[J]. Clin Genitourin Cancer,2011,9(2):137-139.
[5] Caso J,Tidwell J,Tsivian M,et al. Stapled renal vein with in situ tumor thrombus: a useful intraoperative maneuver to facilitate radical nephrectomy and inferior vena cava thrombectomy[J]. Urology,2011,77(1):217-222.
[6] Feng X,Bao J,Jing Z,et al. Tempofilter II for tumor emboli prevention during radical nephrectomy and inferior vena cava thrombus resection for renal cell carcinoma[J]. J Surg Oncol,2009,100(2):159-162.
[7] Rosenblatt J,McDermott DF. Immunotherapy for renal cell carcinoma[J]. Hematol Oncol Clin North Am,2011,25(4):793-812.
(收稿日期:2012-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