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討應用丙泊酚聯合芬太尼全身麻醉下進行老年人無痛胃鏡檢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 選取老年受檢者138例,老年前期受檢者142例作為對照,均在丙泊酚聯合芬太尼靜脈麻醉下完成胃鏡檢查。對比兩組檢查的安全性、有效性以及麻醉藥物使用劑量。 結果 全部受檢者麻醉胃鏡檢查均完成。兩組受檢者均未出現嚴重不良反應,在麻醉過程中兩組受檢者均出現心率及血壓短暫下降(迅速自行恢復),給藥前后比較無顯著統計學意義(P > 0.05);而血氧飽和度在兩組中均無明顯波動,組間對比及前后對比均無統計學意義(P > 0.05)。操作后總體滿意度分別為老年組100%、老年前期組97.18%。兩組麻醉藥物劑量比較,老年前期組受檢者丙泊酚用量大于老年組(P < 0.05),而兩組芬太尼用量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 結論 應用丙泊酚聯合芬太尼全身麻醉下進行老年人無痛胃鏡檢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均令人滿意。
[關鍵詞] 丙泊酚;芬太尼;無痛胃鏡;老年人
[中圖分類號] R614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2)36-0072-02
電子胃鏡檢查是目前診斷食管、胃和十二指腸疾病最常用、最準確的方法,而該檢查的缺點也很明顯,如引起惡心、嘔吐、嗆咳、咽痛等癥狀,另外受檢者檢查前常出現緊張、焦慮、恐慌情緒,部分受檢者因恐懼心理而放棄胃鏡檢查。近年來,麻醉胃鏡技術逐步得到推廣,在睡眠狀態下進行檢查,受檢者無惡心、嘔吐、咳嗽等不良反應,且可緩解操作前緊張、焦慮,從而大大提高胃鏡檢查的耐受性、依從性。然而,老年人麻醉胃鏡檢查也有不容忽視的風險,主要是因為麻醉藥物有一定的心臟、呼吸抑制作用。本研究中,我們應用丙泊酚聯合芬太尼全身麻醉對280例老年及老年前期受檢者進行胃鏡檢查,通過對比分析,以了解該方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09年11月~2011年11月在門診部和住院部自愿接受麻醉胃鏡檢查的無精神意識障礙的中老年受檢者,共280例。其中老年組138例(男72例,女66例),年齡60~79歲,平均(67.58±5.61)歲;對照組為老年前期受檢者142例(男60例,女82例),年齡45~59歲,平均(53.34±4.09)歲。
1.2 方法
胃鏡檢查前做好操作前談話,受檢者或直系親屬簽署知情同意書。操作前禁食6 h以上,禁水4 h以上。胃鏡檢查室常規配備多功能監護儀(檢測心電、血壓、脈搏、血氧飽和度)、吸氧設備,備有搶救車、氣管插管器械和呼吸機。操作前以利多卡因進行咽喉部局部麻醉,口服去泡劑,肌注654-2針,固定口墊。操作時受檢者取左側臥位,(2~3) L/min流量給氧,監護儀監測心率(HR)、血壓(BP)、血氧飽和度(SPO2)數值并作好記錄。全身麻醉:建立靜脈通道后,由麻醉師執行全身麻醉。具體步驟:首先靜注芬太尼,注射量為(0.5~1.0) μg/kg,隨后靜注丙泊酚,注射量為(1.0~2.0) mg/kg,速度控制在(40~60) mg/min,使受檢者進入睡眠狀態(以睫毛反射消失為標志)。待麻醉師判定麻醉滿意后,內鏡醫師進行胃鏡插入。操作中麻醉師根據診療需要和受檢者反應情況,可追加注射丙泊酚(每次量約0.5 mg/kg,緩慢注射)。胃鏡操作中助手協助保持受檢者體位,抬高下頜。當出現SpO2≤90%時,予以面罩加壓給氧,待SpO2恢復后(>95%)停止。基本完成胃鏡檢查(十二指腸和胃觀察完畢,退鏡至賁門)時,停止注射麻醉藥。胃鏡操作前、操作中和操作后,麻醉師和助手密切觀察受檢者的心率、血壓、血氧飽和度,及時處理呼吸和心臟抑制癥狀。指派專人詳細計算記錄麻醉藥物用量、反應和蘇醒時間。操作完畢,待受檢者呼之能應后,移至復蘇區,完全清醒后再觀察10 min左右,全部操作結束。
1.3 觀察指標
兩組胃鏡操作前、操作中及操作后監測心率、血壓、血氧飽和度值,記錄丙泊酚、芬太尼用量,胃鏡操作總共耗費時間,計算蘇醒時間、意識消失(以睫毛反射消失為標志)至意識恢復時間(以呼之能應為標志)以及麻醉過程中有無呼吸、心臟抑制現象和躁動、嗆咳等不良反應癥狀。
1.4 統計學分析
各組數據均為計量資料,以(x±s)表示,組內對比采用方差分析,組間對比采用t檢驗。通過SPSS 13.0統計軟件處理數據。
2 結果
2.1 丙泊酚、芬太尼用藥量、麻醉至蘇醒時間、胃鏡操作時間
所有受檢者均完成胃鏡檢查。兩組受檢者麻醉藥物用量、麻醉至蘇醒時間和胃鏡操作時間比較見表1。
2.2 兩組用藥前、中、后生命體征變化
對比兩組受檢者胃鏡檢查操作前、中、后的生命體征(血壓、心率、血氧飽和度數值)變化,見表2。
2.3 操作中不良反應和操作后滿意度比較
兩組受檢者均未出現顯著呼吸、心臟抑制現象。老年組受檢者操作中無嗆咳、躁動等不良反應,僅有4例出現操作前手部輕度注射痛,操作后滿意度達100%。老年前期組操作前輕度注射痛11例,操作中出現躁動6例、嗆咳2例,麻醉師予以追加注射丙泊酚后,躁動、嗆咳癥狀均緩解,并順利完成胃鏡檢查,操作后總體滿意度為97.18%。
3 討論
胃鏡檢查作為一種非創傷性操作,是相當安全和有價值的,但檢查過程中鏡體的刺激可增加受檢者的痛苦。老年人體質弱、耐受能力低、調節能力差、心血管系統儲備能力低,常見合并有心血管系統疾病,因而老年人對于胃鏡檢查耐受能力更差,檢查風險更高。在普通胃鏡檢查領域,部分老年人被列為禁忌者。且許多老年人在檢查過程中,因不能耐受較長時間的胃鏡插入而被迫取消內鏡下活檢或治療。
隨著社會發展和群眾需求的提高,“舒適醫療”已成為現代醫學的發展趨勢之一。近年來無痛胃鏡的推廣,大大提高了胃鏡檢查的安全性和受檢者的舒適度,從而擴大了胃鏡檢查和內鏡下治療的適應范圍。有文獻研究胃鏡檢查的心血管意外風險,該研究對比老年受檢者在進行麻醉胃鏡和普通胃鏡過程中出現心率改變、心律改變、心電改變(ST-T改變)和典型心絞痛表現的比例,其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該結果提示普通胃鏡檢查具有一定的引發老年受檢者心血管意外的風險,而麻醉胃鏡對于老年心血管疾病受檢者(特別是明確存在冠心病的老年人)具有更好的安全性[1]。
近年來,在麻醉胃腸鏡領域,丙泊酚成為倍受推崇的靜脈麻醉藥。該藥物安全有效、可控性強,在體內半衰期為1.8~4.1 min,藥代動力學符合三室開放模型,持續輸注無蓄積。停止靜脈給藥后,受檢者一般于10~30 min內清醒,丙泊酚用于術中鎮靜目前已得到廣泛認可[2]。芬太尼屬于合成的苯基哌啶類,也是目前最常用的麻醉鎮痛藥物之一[3]。目前觀點認為芬太尼對心血管系統無明顯影響,而對呼吸有輕微干擾。根據文獻報道[4,5],芬太尼與丙泊酚聯合使用可減少二者的用量,鎮痛效果好、蘇醒快、副作用少,且費用較低。丙泊酚對呼吸、心血管系統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表現為短暫呼吸抑制、血壓下降和心率減慢。丙泊酚對心血管系統的抑制作用機制為降低外周阻力、直接抑制心肌及心血管神經反射。這種抑制作用與藥物劑量明顯相關,在2.5 mg/kg以內無明顯的呼吸和心臟抑制;對于老年人和冠心病患者,藥物劑量在1.5 mg/kg內也是安全的。近年來不少文獻報道小劑量芬太尼與丙泊酚應用于麻醉胃鏡檢查的研究,總體安全性令人滿意。在一項213例受檢者的臨床觀察中,麻醉后所有受檢者出現一過性血壓、心率小幅下降。不良反應有咳嗽5例、呃逆2例、躁動2例、全身大汗1例,均在30 min內緩解。35例受檢者SpO2降至90%以下,經輔助呼吸后迅速恢復[6]。
我們的研究結果顯示,靜脈注射(1.0~2.0) mg/kg丙泊酚是相當安全的。兩組受檢者在操作前后出現短時間的血壓、心率下降(P < 0.05),未行特殊處理可自行恢復,兩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兩組受檢者血氧飽和度變化無統計學意義(P > 0.05)。在全部受檢者胃鏡操作過程中,受檢者均無顯著呼吸、心臟抑制現象,不良反應為躁動(6例)、嗆咳(2例),并且在追加丙泊酚后癥狀緩解。胃鏡操作所需時間為5~6 min,停止應用麻醉藥物后10 min左右受檢者意識恢復,未出現嘔吐、咽痛等癥狀,部分受檢者訴有頭暈,經休息10 min左右后自行緩解。我們的研究還發現,老年組丙泊酚用量略低于老年前期組(P < 0.05),考慮與老年人對麻醉藥敏感度增高,因而所需劑量減少有關。
研究提示,在老年人無痛胃鏡檢查中,采用丙泊酚和芬太尼進行全身麻醉是安全和有效的,值得同行借鑒、推廣。
[參考文獻]
[1] 謝昆華,唐尚偉. 無痛胃鏡檢查對冠心病患者的安全性探討[J]. 海南醫學,2011,5(2):35-37.
[2] 莊心良,曾因明,陳百鑾. 現代麻醉學[M]. 第3版.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481-487.
[3] 魏玉蘭,廖建玲. 羅哌卡因聯合芬太尼用于分娩鎮痛的臨床觀察[J]. 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2,5(28):91-92.
[4] 童志勇,林子波. 丙泊酚聯合芬太尼在無痛胃鏡檢查中的應用[J]. 中國醫藥導刊,2009,6(2): 995-996.
[5] 蔣連強,明莫瑜,吳昕,等. 三通喉罩配合丙泊酚和瑞芬太尼靶控麻醉在電子支氣管鏡檢查中的臨床觀察[J]. 醫學綜述,2012,18(16):2705-2706.
[6] 郭艷輝,趙崇法,高潔,等. 小劑量芬太尼復合丙泊酚在無痛胃鏡檢查中的應用[J]. 當代醫學,2012,18(2): 55-56.
(收稿日期:2012-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