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討甲狀腺激素在多囊卵巢綜合征(PCOS)患者中的分布情況。 方法 112例育齡期PCOS患者作為觀察組,100例健康育齡期女性作為對照組,比較兩組患者甲狀腺激素(TSH、T3、T4、FT3、FT4)的分布差異,同時根據有無甲狀腺功能異常將觀察組分為甲減組和非甲減組,比較兩組患者PCOS主要癥狀發生情況。同時甲狀腺激素與PCOS的主要癥狀指標進行線性回歸。 結果 觀察組中43.8%(49/112)的患者伴有甲狀腺功能減退,對照組13.0%(13/100)的患者伴有甲狀腺功能減退,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觀察組TSH、T3、T4、FT3、FT4水平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伴甲減的PCOS患者中伴高雄激素血癥、高胰島素血癥、肥胖、月經紊亂者比例分別是65.3%、71.4%、42.9%、53.1%,均明顯高于非甲減組(P < 0.05)。線性回歸分析結果顯示:TSH、T4、FT4與PCOS患者的T呈正相關(r = 0.612、0.473、0.581,P < 0.05),TSH、T4、FT4與PCOS患者的FINS呈正相關(r = 0.449、0.352、0.533,P < 0.05)。 結論 PCOS患者伴有明顯的甲狀腺激素分泌失常,甲狀腺激素與多囊卵巢綜合征之間有著密切的關系。
[關鍵詞] 多囊卵巢綜合征;甲狀腺激素;高雄激素血癥;高胰島素血癥
[中圖分類號] R711.75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2)36-0099-02
多囊卵巢綜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是以無排卵、高雄激素血癥、胰島素抵抗、卵巢多囊改變等臨床表現為主要特征的女性內分泌紊亂綜合征,也是導致女性不孕的主要病因之一。由于該類患者內分泌失調導致機體激素分泌紊亂,患者出現代謝異常,往往增加了患者患其他激素依賴性疾病的危險,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嚴重威脅了PCOS患者的健康。臨床檢查結果中往往會出現PCOS患者甲狀腺功能異常者[1],甲狀腺功能異常者伴卵巢多囊樣改變也時有報道[2],且甲狀腺激素與女性生殖功能有著非常密切的聯系[3]。由于PCOS的發病機制尚不清楚,臨床上診斷PCOS多采用排除性診斷,即根據患者的PCOS癥狀同時排除導致高雄激素血癥等其他致病因素,一般不與甲狀腺疾病進行同時診斷。本研究為探討甲狀腺激素與多囊卵巢綜合征之間的關系,給PCOS的病因及治療研究提供有效的幫助,對512例PCOS患者進行了相關分析,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在我院門診收治的以不孕就診的育齡期女性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2003年ESHRE/ASRM學會修訂的“荷蘭鹿特丹”診斷標準[4]:①稀發性或無排卵;②臨床癥狀和/或生化指標有高雄激素表現;③卵巢多囊性。以上3項中至少2項符合的患者被確診為多囊卵巢囊腫。以符合以上標準的112例育齡期PCOS患者作為觀察組,年齡26~37歲,平均(31.4±5.7)歲,無生育史。同期,以不孕夫妻雙方就診檢查而確診為男性不育的100例健康女性作為對照組,年齡27~39歲,平均(33.1±9.6)歲,無生育史。兩組均排除曾長期服用激素類避孕藥者及患有先天性腎上腺皮質增生、庫欣綜合征及其他導致高雄激素的腫瘤患者。兩組研究對象的年齡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對象均于月經周期結束后第3天清晨采空腹肘靜脈血,分離血清,檢測促甲狀腺素(TSH)、三碘甲狀腺原氨酸(T3)、甲狀腺素(T4)、游離三碘甲狀腺原氨酸(FT3)和游離甲狀腺素(FT4)及睪酮(T)、空腹胰島素(FINS)、餐后2 h胰島素。各生化指標采用西門子ADVIA Centaur CP型全自動化學發光免疫分析儀及配套試劑盒。同時對患者進行胰島素檢查,高胰島素血癥診斷標準參照1999年WHO制定的糖尿病診斷標準:空腹胰島素(FINS)>15 mU/L和(或)餐后2 h胰島素>80 mU/L。肥胖衡量標準參照國際公認的體重指數(BMI):BMI=體重(kg)/身高2(m2),以BMI≥25作為肥胖標準。根據甲狀腺激素檢測結果將觀察組患者分為甲減組和非甲減組,比較兩組患者的PCOS癥狀表現。
1.3 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采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的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用線性回歸對各甲狀腺水平與PCOS患者臨床特征指標進行統計學分析,P <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甲狀腺檢查結果比較
經檢查確診,觀察組中49例PCOS患者伴有甲狀腺功能減退,占該組的43.8%(49/112);對照組13例患者伴甲狀腺功能減退,占該組的13.0%(13/100)。兩組比較觀察組發生甲狀腺疾病的患者比例明顯高于對照組,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24.141,P < 0.05)。觀察組TSH平均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觀察組的血清T3、T4、FT3、FT4平均水平低于對照組,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 = -11.210、-13.785、-16.958、-13.009,P < 0.05),詳見表1。
2.2 PCOS癥狀與甲狀腺功能的關系
單因素方差分析比較,伴甲減的PCOS患者中伴高雄激素血癥、高胰島素血癥、肥胖、月經紊亂者比例高于非甲減組伴該類癥狀的患者,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詳見表2。線性回歸分析結果顯示:TSH、T4、FT4與PCOS患者的T呈正相關(r = 0.612、0.473、0.581,P < 0.05),TSH、T4、FT4與PCOS患者的FINS呈正相關(r=0.449、0.352、0.533,P < 0.05)。
3 討論
由于多囊卵巢綜合征的發病機制尚不清楚,PCOS屬于內分泌紊亂性疾病,主要表現是激素紊亂和糖代謝異常,臨床治療方法也多以對癥治療為主,如以激素水平進行分型治療,或以調節糖脂代謝為主的治療,中醫采用健脾補腎的療法治療等等。PCOS涉及的機體機能較多,對女性的健康危害較大,短期會出現月經紊亂、不孕、糖耐量受損,若身體長期處于內分泌失調、激素水平紊亂,則會加重患者患心腦血管疾病的危險,直接威脅到健康生命。
甲狀腺在機體中的作用非常廣泛且強大,甲狀腺功能異常對女性生殖系統和代謝同樣有影響,如甲狀腺功能異常導致女性月經紊亂、不孕、多囊卵巢樣表現、高雄激素血癥、糖脂代謝紊亂等。研究發現,卵巢上皮細胞中存在甲狀腺激素受體α1、α2、β1,因此甲狀腺可以直接作用于卵巢起到影響作用[5];另外,甲狀腺激素可以通過影響生殖激素結合球蛋白的合成,調節泌乳素、促性腺激素的分泌,影響凝血因子功能[6]。調查研究報道5%~57%的健康者出現糖耐量受損[7],相關研究分析這可能是甲狀腺功能亢進導致機體代謝異常,致使胰島素拮抗胰高血糖素、生長激素;或T3影響胰島素抗脂解使游離脂肪酸升高抑制胰島素分泌和細胞對葡萄糖的利用;或使游離胰島素樣生長因子減少或活性減弱而出現糖耐量異常等等[8,9]。Mueller[10]在對337例PCOS患者的研究中發現:“TSH≥2 U/L時,TSH與胰島素抵抗程度呈正相關”。Janssen和Gudovan分別在臨床研究中證實PCOS患者發生甲狀腺炎的幾率遠遠大于健康女性[11,12]。甲狀腺對卵巢、生殖激素及糖脂代謝的影響是多途徑的,國內外臨床都有對一些關于甲狀腺功能異常伴卵巢多囊樣改變的臨床病例報道,目前相關研究已經逐步深入展開,由此可見,甲狀腺激素對女性卵巢及生殖激素的影響是值得重視的。
本文對PCOS患者進行甲狀腺激素研究,結果PCOS患者中43.8%(49/112)的女性伴有甲狀腺功能減退,健康對照組中13.0%(13/100)的女性伴甲狀腺功能減退,兩組甲狀腺疾病發生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PCOS患者組的TSH平均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血清T3、T4、FT3、FT4平均水平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由此可見,PCOS患者普遍存在甲狀腺激素分泌失常,且分泌失常的患者中伴高雄激素血癥、高胰島素血癥、肥胖、月經紊亂者比例高于甲狀腺激素水平正常的PCOS患者,線性分析結果顯示TSH、T4、FT4與PCOS患者的T、FINS呈正相關。
綜上所述,PCOS患者伴有明顯的甲狀腺激素分泌失常,甲狀腺激素與多囊卵巢綜合征之間有著密切的關系。同時,給臨床治療PCOS提供了一個方向,在選擇治療PCOS患者的方法時是否可以考慮從甲狀腺激素這個角度入手,或同時配合治療,此類研究還有待于臨床進一步深入展開。
[參考文獻]
[1] Abalovich M,Mitelberg L,Allami C,et al. Subclinical hypothyroidism and thyroid autoimmunity in women with infertility[J]. Gynecol Endocrinol,2007,23(5):279-283.
[2] Skjldebrand SL,Kollind M,Carlstrm K. Ovarian ultrasound and ovarian and adrenal hormone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for hyperthyroidism[J]. Gynecol Obstet Invest,2002,54(1):50-55.
[3] 陳立立,劉超. 甲狀腺疾病對女性生殖功能的影響[J]. 國際內科學雜志,2009,36(5):298-304.
[4] Rotterdam ESHRE/ASRM-Sponsored PCOS consensus workshop group. Revised 2003 consensus on diagnostic criteria and long-term health risks related to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PCOS)[J]. Hum Reprod,2004,19(1):41-47.
[5] Aghajanova L,Lindeberg M,Carlsson IB,et al. Receptors for thyroid-stimulating hormone and thyroid hormones in human ovarian tissue[J]. Reprod Biomed Online,2009,8(3):337-347.
[6] Poppe K,Velkeniers B,Glinoer D. Thyroid disease and female reproduction[J]. Clin Endocrinol(Oxf),2007,66(3):309-321.
[7] Potenza M,Via MA,Yanagisawa RT. Excess thyroid hormone and carbohydrate metabolism[J]. Endoc Pract,2009,15(3):254-262.
[8] 何健峰,雷培蕓,錢永如. 甲狀腺功能亢進癥糖代謝紊亂機制的研究進展[J]. 國外醫學:兒科學分冊,2002,29(3):151-152.
[9] 詹晶,許良志. 甲狀腺功能異常與多囊卵巢綜合征[J]. 中國婦幼臨床醫學雜志(電子版),2011,7(4):375-378.
[10] Mueller A,Schfl C,Dittrich R,et al. Thyroid-stimulating hormone is associated with insulin resistance independently of body mass index and age in women with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J]. Hum Reprod,2009,24(11):2924-2930.
[11] Janssen OE,Mehlmauer N,Hahn S,et al. High prevalence of autoimmune thyroiditis in patients with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J]. Eur J End ocrinol,2004,150(3):363-369.
[12] Gudovan E,Diaconescu C,Oros S,et al. Autoimmune thyroiditis associated with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Comments about 25 cases[J]. Acta Endocrinologica(Buc),2008,4(2):173-180.
(收稿日期:2012-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