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分析研究ER、PR、HER-2和Ki67在年輕女性乳腺癌中的表達與臨床病理意義。 方法 回顧性分析我院近兩年來年輕女性乳腺癌患者資料,隨機選取266例女性患者作為實驗組;另隨機選取266位健康女性作為對照組。取兩組患者乳腺內相關組織進行化驗,比較兩組患者ER、PR、HER-2和Ki67水平。 結果 對照組的ER、PR水平明顯高于實驗組;同時,實驗組的HER-2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 結論 年輕女性乳腺癌中HER-2和Ki67與乳腺癌的發生發展呈正相關;ER、PR與乳腺癌的發生發展呈負相關。
[關鍵詞] 年輕女性;乳腺癌;ER;PR;HER-2;Ki67
[中圖分類號] R737.9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2)36-0115-02
乳腺癌是世界上女性常見高發癌癥之一,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每年約有120萬女性患有乳腺癌,同時乳腺癌的發病率還在以每年2%的幅度不斷增長。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對醫學生物研究不斷深入,對乳腺癌等疾病的探究不斷加深,經大量專家學者研究發現在年輕女性乳腺癌中ER、PR、HER-2、Ki67等生物因子的表達與乳腺癌等疾病的發生及發展有密切的關系[1]。為此,筆者選取2010年4月~2011年4月于我院就診的患者資料,對患者ER、PR、HER-2及Ki67的表達和臨床意義進行研究分析,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隨機選取我院2010年4月~2011年4月收治的年輕女性乳腺癌患者并分組。實驗組有年輕女性乳腺癌患者266例,年齡30~35歲,平均(32.2±0.9)歲;對照組266例,年齡30~35歲,平均(33.0±1.2)歲。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生活水平、飲食習慣及居住區域均無明顯差異,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于兩組受試者采用相同方法進行檢驗,確保將誤差大小影響降到最低。所有標本均經過10%中性福爾馬林固定,同時對標本進行常規脫水與石蠟包埋,同時嚴格控制標本質量切片厚度應為4 μm,然后采用常規免疫組化染色SP法進行染色。具體方法如下:所有載玻片均經AP ES處理過的膠片,4 μm連續切片,脫蠟至水化;對標本進行3%雙氧水室溫孵育10 min,此操作的目的是阻斷內源性過氧化物酶的活化,再一次蒸餾水浸泡、微波高火修復、滴加一抗、4℃冰箱過夜、PBS沖洗×3、滴加A試劑、室溫孵育、PBS沖洗×3、滴加B液、室溫孵育、PBS沖洗×3、DAB溶液顯色,自來水終止顯色、蘇木素復染細胞核、脫水、透明、封片[2]。
1.3 療效評定標準[3]
根據癌細胞的著色情況判斷相應的生物因子表達情況,具體如下:若癌細胞無著色為(-)、若癌細胞著色為淺黃色或陽性細胞數≤25%為(+)、若癌細胞著色為棕黃色或陽性細胞數在25%-50%為(++)、若癌細胞著色為棕褐色或陽性細胞數>50%為(+++)。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用r表示檢測的結果相關性,采用回歸系數假設檢驗的χ2檢驗差異的顯著性,P <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ER、PR與Ki67在乳腺癌中的關系比較
在Ki67與ER、PR關系比較中,ER的陽性率(60.92%)明顯高于PR(59.89%),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見表1。
2.2乳腺癌中ER、PR、HER-2、Ki67表達比較
乳腺癌中ER(50.00%)、PR(52.63%)、Ki67(54.14%)的表達率明顯高于HER-2表達率(20.3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見表2。
3 討論
乳腺癌是目前世界上女性常見高發癌癥之一,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每年大約有120萬女性發生乳腺癌,由此可見乳腺癌的發病率之高,同時乳腺癌的發病率還在以每年2%的增長率逐年升高[4]。乳腺在女性體內充當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它是一個依賴性激素的腺體,其正常作用、生長受雌激素與孕激素影響。隨著社會進步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醫療研究水平也在不斷提升,人們對疾病的探究逐漸深入,下面是人們對乳腺癌疾病的有關研究[5]。
人表皮生長因子受體-2即HER-2是人體生長因子家族中重要的一員,是一種由胞內酪氨酸激酶結構域跨膜區和胞外結構域組成的具有酪氨酸活性的跨膜蛋白。HER-2不僅能夠促進細胞DNA合成,同時能夠增加細胞的分裂能力,使細胞蛋白水解酶分泌增多,從而使癌細胞的生長速度加快,運動能力增強,進而增加腫瘤的侵襲能力與轉移能力,最終導致腫瘤的惡性程度增加[6]。
雌激素與孕激素即ER與PR為激素調節的轉錄子,這兩種物質能夠介導細胞的激素反應,當女性患有乳腺癌時,在乳腺癌細胞內仍然保留對雌激素與孕激素的表達。ER蛋白是由兩個激素結合蛋白分子所構成的二聚體,而PR是由雌激素作用的最終產物,ER與PR具有相互作用,ER作為PR合成進行啟動必不可少的因素,同時ER通過PR的存在與否來證明其是否具有活力[7]。雌激素通過與雌激素受體結合可促進新蛋白的合成,其中包括孕激素受體的合成。雌激素與孕激素能夠在極大程度上調節乳腺細胞的生長分化。所以導致雌激素與孕激素會因為乳腺上皮細胞發生癌變而發生部分或者全部缺失[8]。同時也有相應的研究顯示,一旦乳腺上皮細胞發生癌變,細胞中雌激素與孕激素的mRNA水平會有所降低。
增殖細胞核抗原即Ki67是一種與增殖細胞有著密切關聯的核抗原。近年來,大多數專家學者一致認為增殖細胞核抗原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有效評價腫瘤細胞的增殖活性。更有研究發現,增殖細胞核抗原對于乳腺癌預后判斷均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增殖細胞核抗原的表達與腫瘤的臨床TM分期及腫瘤大小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 0.05)。此項研究在很大程度上證明了增殖細胞核抗原與乳腺癌細胞生長、浸潤的密切關系[9,10]。
綜上所述,乳腺癌的發生與發展并不是單一因素所決定或影響的,是由多種因素及多種因子共同作用得出的結果。在年輕女性乳腺癌患者中,ER、PR、HER-2和Ki67的表達共同影響乳腺癌的發生發展。
[參考文獻]
[1] Rakha EA,El-Rehim DA,Paish C,et al. Basal phenotype identifies a poor prognostic subgroup of breast cancer of clinical importance[J]. Eur J Cancer,2006,42(18):3149-3156.
[2] Carey LA,Dees EC,Sawyer L,et al. The triple negative paradox:primary tumor chemosensitivity of breast cancer subtypes[J]. Clin Cancer Res,2007,13(8):2329-2334.
[3] Rakha EA,El-Sayed ME,Green AR,et al. Prognostic markers in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J]. Cancer,2007,109(1):25-32.
[4] 楊德宏,劉紅,趙晶,等. 三陰型乳腺癌臨床病理特征及預后分析[J]. 中國腫瘤臨床,2008,35(9):501-504.
[5] Mieog JS,Vander Hage JA,Vande Velde CJ.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for operable breast cancer[J]. Br J Surg,2007,94(10):1189-1200.
[6] 孫正魁,馬行天,吳毓東,等. 三陰乳腺癌對含蒽環類方案新輔助化療的反應及遠期療效[J]. 中國腫瘤臨床,2009,36(3):126-130.
[7] Ma L,Teruya-Feldstein J,Weinberg RA. Tumour invasion and metastasis initiated by microRNA-1 0b in breast cancer[J]. Nature,2007,449(7163):682-688.
[8] Yu F,Yao H,Zhu P,et a1.Leb7 regulates self renewal and tumorigenieity of breast cancer cells[J]. Cell,2007,131(6):1109-l123.
[9] Tavazoie SF,Alarcon C,Oskarsson T,et a1. Endogenous human microRNAs that suppress breast cancer metastasis[J]. Nature,2008,451(7175):147-152.
[10] 陳亞民,宋蔚青. 乳腺癌相關生物學預后因子的研究進展[J]. 現代腫瘤醫學,2011,19(10):2107-2109.
(收稿日期:2012-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