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討全程優質護理模式對初產婦妊娠結局及焦慮抑郁情緒的影響。 方法 在本院住院的初產婦60例,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0例。對照組采用常規初產婦3個產程的專業護理措施;觀察組實施全程優質護理模式。結果 觀察組產婦自然分娩率高于對照組自然分娩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觀察組新生兒Apgar評分高于對照組新生兒Apgar評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1)。對比入院時,觀察組出院時的SAS和SDS評分改善情況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顯著性(P < 0.01)。 結論 全程優質護理模式能夠改善初產婦妊娠結局,并明顯改善產婦產后的焦慮抑郁情緒。
[關鍵詞] 全程優質護理模式;初產婦;妊娠結局;自然分娩;焦慮;抑郁
[中圖分類號] R473.71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2)36-0122-02
分娩是指胎兒脫離母體作為獨自存在的個體的這段時期和過程,全過程共分為3期,也稱為3個產程,初產婦沒有懷孕、分娩的經歷,對分娩過程陌生、恐懼,心理上容易出現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1],影響分娩質量和妊娠結局。為了尋找一種有效的護理措施,筆者對本院住院的初產婦實施了全程優質護理模式,并觀察了該模式對初產婦妊娠結局及焦慮抑郁情緒的影響。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選擇2011年1月~2012年10月在本院就診的初產婦60例為研究對象,排除伴有陰道分娩禁忌證及其他內科疾病的孕婦,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30例,年齡(24.6±3.1)歲,孕周(38.6±3.2)周;對照組30例,年齡(25.1±4.5)歲,孕周(38.2±2.9)周。兩組的年齡、孕周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初產婦3個產程的專業護理措施。觀察組:實施全程優質護理模式:①初產婦分娩前護理:分娩前進行有針對性的健康教育和情感支持,并根據初產婦需求,提供有針對性的基礎護理服務,鼓勵他們經常變換各種體位,以感覺舒適為宜,指導初產婦和家屬按摩足三里、關元等穴位,教育他們學會lamaze呼吸法,減輕疼痛強度,必要時建議他們選擇無痛分娩。要求醫務人員對新的服務模式必須有正確的認識,及時轉變服務觀念,調整知識結構,提高業務能力,懷孕36周以上有可能經陰道分娩的初產婦,必須建立醫務人員及初產婦伙伴關系,采用面對面溝通,確保每位初產婦在孕晚期、住院分娩期間及產褥期始終有一位自己熟悉的醫務人員提供相關健康教育和情感支持措施。分娩前不規律的宮縮痛時,醫務人員要主動安慰鼓勵初產婦,并幫助初產婦取側臥位輕柔按摩其腰骶部以減輕疼痛,給予腹部撫摸緩解初產婦緊張情緒,分散其注意力。選擇剖宮產的初產婦,則由醫務人員詳細介紹剖宮產術的相關知識、麻醉方式及術中注意事項,以緩解產婦術前的緊張和恐懼。②初產婦分娩時護理:初產婦進入產程后,由醫務人員全程陪伴分娩,并采用常規初產婦專業分娩措施。③初產婦分娩后護理:在常規初產婦專業分娩措施的基礎上,醫務人員要加強宣傳母乳喂養,協助、指導新生兒多吸吮乳頭和按摩乳房,促進初產婦乳汁分泌。醫務人員要耐心解答初產婦及家屬的各種疑惑,還要細心觀察初產婦的各種情緒變化,及時實施針對性的心理干預。醫務人員要鼓勵家屬對初產婦進行心理安慰,促進初產婦的心理健康,并且胎兒娩出后盡早進行母嬰接觸,實施母嬰同室。④出院指導:出院前醫務人員對初產婦進行有效的健康教育,要主動告知初產婦及其家屬出院的相關流程,將出院指導打印成文,同時要給初產婦及其家屬提供熱線服務電話,以保證新生兒和初產婦的良好護理。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初產婦自然分娩率、新生兒Apgar評分[2]。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DS)對初產婦入院時及出院時的焦慮抑郁情緒進行評價[3]。
1.4 統計學處理
所有數據采用SPSS 13.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處理。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或t檢驗。以P < 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初產婦妊娠結局比較
觀察組產婦自然分娩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觀察組新生兒Apgar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高度統計學意義(P < 0.01)。
2.2 兩組患者SAS、SDS評分的比較
兩組住院初產婦的SAS、SDS評分的比較見表2。對比入院時,觀察組產婦出院時的SAS和SDS評分改善情況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1)。
3 討論
優質護理服務是指以患者為中心,強化基礎護理,全面落實護理責任制,深化護理專業內涵,整體提升護理服務水平,為患者提供“優質、高效、滿意、放心”的醫療護理服務[4]。研究認為[5],運用奧瑞姆自護理論開展優質護理服務,可實現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理念,提高醫患滿意度、護理質量及護士的綜合素質,而且護理服務可由醫院內延伸至醫院外。研究還認為[6],優質護理服務模式能夠明顯改善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患者的臨床療效,改善孕婦結局。黃萍[7]將200例住院孕產婦按抽簽法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各100例,兩組孕產婦均在同等條件下接受治療護理和健康教育,研究組在此基礎上要求全面落實責任制整體護理,提供全程連續無縫隙的優質護理服務,結論認為實施優質護理、落實責任制整體護理后,可使住院孕產婦幸福指數得到有效提升,提高護理服務質量。涂紅梅等[8]將收治的300例患者分為兩組,未實施優質護理服務組和實施優質護理服務組,然后對比兩組患者滿意度調查問卷和護理質量,結果發現實施優質護理服務后的患者,其滿意度顯著提高,結論認為優質的護理服務可提高患者的滿意度。優生就是讓每個家庭都有健康的孩子,文獻表明[9],隨著優生優育知識的普遍宣教,越來越多的產婦渴望妊娠晚期自然分娩。本研究中,對照組采用常規初產婦3個產程的專業護理措施,觀察組實施全程優質護理模式。結果觀察組產婦自然分娩率高于對照組,觀察組新生兒Apgar 評分亦高于對照組(P < 0.05或P < 0.01),提示觀察組實施優質護理服務后的妊娠結局優于對照組。
妊娠分娩是婦女一生中重要的生理過程,初產婦作為一特殊的高危人群,在分娩過程中會產生焦慮、抑郁等較大的心理應激。董巧敏[10]采用自制問卷對住院分娩的80例產婦進行心理狀態調查,分析產婦分娩期心理特點,結果發現80例產婦中緊張恐懼42例,占52.5%;抑郁擔心8例,占10%;心態平靜2例,占2.5%;焦急依賴28例,占35%,結論還認為了解產婦的心理狀況、給予相應的護理措施,可使產婦的緊張、恐懼、焦慮、抑郁等不良精神狀態得到緩解和消除,使產婦的情緒得到穩定,有助于她們順利生產。本研究也發現初產婦產前焦慮、抑郁評分明顯高于國內正常人群,指出初產婦在產前普遍存在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文獻認為[11],生育方式、有無并發癥的發生、家庭教育等因素,易誘發高齡初產婦發生焦慮和抑郁等負面心理。文獻還認為[12],在一般護理基礎上接受針對性心理干預可以顯著改善初產婦產后焦慮、抑郁狀況,減少初產婦產后焦慮、抑郁的發生率。本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初產婦出院時與入院時比較,兩組SAS和SDS評分均明顯改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出院時,觀察組SAS和SDS評分均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提示觀察組實施優質護理服務后的焦慮抑郁情緒的改善情況優于對照組。結論認為:全程優質護理模式能夠改善初產婦妊娠結局,并明顯改善產婦產后的焦慮抑郁情緒。
[參考文獻]
[1] 崔志清,郝蘭香. 心理干預對產婦產后抑郁和分娩質量的影響[J]. 中國預防醫學雜志,2012,13(4):318-319.
[2] 許小菊. 舒適護理對初產婦妊娠結局和泌乳功能的影響[J]. 職業與健康,2012,28(4):507-508.
[3] 吳命坤,孟亞麗,張紅真,等. 綜合護理干預對高齡初產婦焦慮和抑郁的影響[J]. 護理研究,2012,26(3):240-241.
[4] 龐啟容,甘麗萍. 基層醫院開展優質護理服務的對策與成效[J]. 全科護理,2012w,10(14):1321-1322.
[5] 李紅,房欣,賀巖,等. 自護模式在優質護理服務中的應用[J]. 中國現代醫生,2012,50(1):107-108.
[6] 王興華.優質護理服務模式在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患者中運用療效探討[J]. 中國實用醫藥,2012,7(22):215-216.
[7] 黃萍. 優質護理服務對孕產婦幸福指數的影響[J]. 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2,18(7):785-787.
[8] 涂紅梅,張艷娥,彭建桔,等. 論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創建工作的臨床應用[J]. 中國現代醫生,2011,49(36):68-69,71.
[9] 劉鳳華.控釋地諾前列酮栓與催產素用于足月妊娠促宮頸成熟的引產效果比較[J]. 中國現代醫藥雜志,2012,14(1):98-99.
[10] 董巧敏. 80例產婦分娩期心理特點與護理對策[J]. 按摩與康復醫學,2012,3(4):113-114.
[11] 蘇靜. 高齡初產婦圍產期的心理護理[J]. 中國醫藥科學,2012,2(12):154-155.
[12] 王小霞. 針對性心理干預對初產婦產后焦慮、抑郁的影響研究[J]. 中國現代醫生,2011,49(10):63-64.
(收稿日期:2012-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