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單導學”是指以“活動單”為媒介,引導學生在活動中認真勤奮、獨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質疑,“活動單”就是教師根據學情,以新課標為綱,以教材為例,以學生活動為主線設計的活動方案。筆者所在的如皋市推行“活動單導學”模式已四年有余,下面筆者就結合平時的教學談一談如何設計一份有效的數學“活動單”。
現行的“活動單”在設計時將課前預習、活動方案、課堂檢測合在一張紙上,很不便于操作,而且缺少學生的反思環節。“活動單”以試題形式出現比較普遍,沒有能真正起到“導學”作用,學生拿到活動單往往是盲目地先去解題,在概念不清、原理不明、方法不通的情況下,解題必然錯誤百出。活動單成了練習卷,這勢必導致后來教學出現困難,效果差強人意。
那么,在應用“活動單導學”模式進行數學教學時,該怎樣促使所有學生進行真正意義上的自主合作學習和有效的檢測反饋呢?筆者建議應將現行的“活動單”分為“四單”。具體是:預習單、合作單、檢測單、反思單。
一、預習單
實施有效教學、構建高效課堂必須實行先學后教,而實行先學后教的重要手段就是課前預習。實踐證明:預習是最好的學習方法,所以我們要搞好課前預習。進行預習我們就要用好預習單,李炳亭先生說:“導學案是學生學習的路線圖、指南針、方向盤。”可見導學案的重要性之大。導學案有多種形式,預習單就是其中的一種。怎樣用好預習單呢?聯系自身教學實踐,我個人認為“預習單”設計應體現“三主”:
1.以課程標準為主
課標是學科教學的依據,“預習單”應按課標要求學生掌握概念,弄清原理、理解例題。會模仿例題完成練習題,不要設計過多題目,題目要有針對性,更不能設計高難度題目,要關注全體學生的預習。使試題訓練式的活動回歸問題引領式的活動。
當然學生預習了,教師還要采用不同的手段去檢查,了解孩子的預習情況,這樣才能為課堂教學增強目的性。如果一個人檢查感覺時間緊迫,可以利用小組的力量,互相檢查。
2.以文本內容為主
預習單要以文本學習內容為主,以引領學生閱讀文本為核心,引導學生學會看書,題目要以問題為主,留給學生思維的空間。這節課想讓學生掌握哪些技能、方法、規律、技巧,這些都要以問題的形式再現出來,使學生了解文本的概念、知識體系、技能和方法,逐步掌握預習的要領,使課前結構化預習成為學生的習慣而不是任務。確保教材的地位和功能。
3.以四基要求為主
“預習單”要通俗化,要用學生易于接受地語言。要充分考慮學習內容的要求和學生能力的限制,不能提超出學生能力范圍的過高要求,但也要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潛能。克服知識過度的前移和純試題化傾向,以培養學生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動經驗為主,體現基礎性,體現中下等學生的可接受性。問題的設計要遵循著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的原則。數學中有許多知識難度比較大,老師要學會肢解難點。在問題與問題之間加上幾個小問題,縮小問題與問題中間的梯度,讓學生像攀登梯子那樣,問題與問題中間的梯度小了,學生就能攀登到一定的高度,掌握一定的技能。
二、合作單
“合作單”是課堂中學生實施合作探究的“導航儀”,是學習進程的指路標,其質量的高低直接決定了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否有效進行,能否達成學習目標。因為學生課前已經完成預習,對知識有了初步的認識,學生是帶著問題來進行活動與交流的,活動更具深度。在合作單的設計中,應體現兩個導向:
1.以激發學生主動參與為導向
只有激發了學生積極參與的愿望,活動教學才能落在實處,而不流于形式。要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就要從關注學生的需求出發,關注他們的認知需求、學習需求、情感需求、興趣需求。尊重這些需求,讓學生成為活動的真正主體。這就要求我們在設計活動時,要走進學生的生活,貼近學生的年齡,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才能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為數學模型的過程。學生只有在“自己的生活”中成長、進步,才便于知識的遷移,使學習的自主能力發揮到極致。
2.以便于學生的操作和參與為導向
只有每個合作都有明確的目標,甚至每一步都目標清晰,那么無論以怎樣的方式和形式活動,學生都能通過要完成的具體任務,解決具體問題,產生體驗,引發認知沖突。這樣的學習活動才會真正落到實處。常常看到一些數學活動,因為每個環節目標不清,學生活動流于形式,最后不得不講而代之。每一步目標明確,并不是捆綁學生的手腳。真正解決問題的方法、思維角度、操作過程要絕對向學生開放,這樣才能激發學生勇于探索、善于創新。
三、檢測單
課堂教學中,反饋矯正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的一個重要手段和途徑,反饋與矯正的基本要求是“適時反饋,及時矯正;真實反饋,準確矯正”。 因此每個知識點后面對應的練習題要扣住本堂課的重點、難點、易錯點、中考焦點,鞏固本堂課所學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
檢測單與活動單分開,避免了以前學生拿到活動單總是首先去看檢測題,如果學生感覺較易,則對課堂的活動就漫不經心、敷衍了事,或者在完成活動時偷偷將檢測完成,不便于全班學情的了解。由此以來使得反饋更加真實有效。
四、反思單
“反思單”可以是糾錯本或問題條的形式,主要是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將本節課的內容進行知識梳理,方法的提煉歸納,對出現的錯誤進行反思等。要努力使學生學會反思,在不斷反思中完善自己。學生在作業中的錯誤形形色色,教師要做一個有心人,把每天學生的各類錯誤收集起來,在合適的時間把相近、相似、易混、易錯的概念和知識組織在一起,形成對比,加深對概念的理解和對知識的掌握。教師根據教材單元內容的重難點和利用學生身邊最常見的錯誤、錯題,進行分析,設計一些針對性的訓練,采用間隔性的或階段性的過關制度,如周周練、月月練等,提高學生知識掌握的效果。
上述“四單”都是為學生學習服務的,必須從有利于學生學習操作的角度思考創作,要始終把學生放在主體地位;在“四單”的設計中可根據學習內容的需要,增加 “溫馨提示”、“友情鏈接”等補充說明、方法指導的欄目。多一些激勵的話語,如:試試你的身手,你最行!做一做,你一定能過關!等等。
(作者單位:江蘇省如皋市江安鎮濱江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