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人是一切生物中最復雜和最神秘的,由于人的高度復雜性,使得教育人的活動同樣顯得高度復雜,當對人的教育活動成為一種精妙的藝術時,那么對人的教育也就邁入有效乃至于高效的殿堂。英語教學要構建以活動課為主的,任務型教學為途徑的教學模式,必須活化課堂。
【關鍵詞】教學模式;活化課堂
英語課程的設置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發展已達到相當主要的地步。英語課程的教學得到了充分的、應有的重視,因為它是學生通過英語學習和實踐活動,逐步掌握英語知識和技能,提高語言實際運用能力的過程,又是磨礪學生意志,陶冶學生情操,拓展學生視野,豐富學生生活經歷,開發學生思維能力,發展學生個性和提高學生人文素養的過程。英語課程的教學主陣地在課堂,作為英語教師必須努力打造活化的英語課堂,以適應初中學生的年齡,生理特征,生活經驗,如何打造?筆者認為必須做到這樣的幾個方面。
一、淡薄自己的利益,樂于活化課堂的默默耕耘奉獻
筆者在平時的英語課堂教學中,注意認真研究課程資源,有時有了點滴的收獲總是挑燈夜戰,不得其益絕不收兵,注意深入挖掘并取舍課程以外的資源,為了整合資源,力求做到不恥下問,在一次英語課堂教學的公開課中,沒有去認真考慮英語文化環境的問題。同行們提出了疑議:任何一個國家或者民族都具有自己獨特的文化傳統,其中包括人生價值觀,思維方式,道德準則,宗教信仰,風俗習慣,社會禮儀,生活方式等。如果我們不去認真考慮英語語言知識的建設與英語文化知識的同步發展,學生在今后的交際中即使有著深厚的語言功底,也會產生語用和社會語言遷移的錯誤,一席話說得我何等的豁然開朗,可又說得我是何等的無地自容,我也知道,這需要我們做出多大的努力啊!但既然要站在講臺上,就必須淡薄自己的利益,兢兢業業,默默耕耘奉獻,就必須以苦為樂,甘于寂寞。就必須摒棄庸俗的價值觀念,擺脫世俗的偏見,形成以奉獻、以創設最大化、活化的課堂為幸福的意志品質。
二、淡化自己的講解,樂于讓學生進行豐富的語言實踐
傳統的課堂教學,總是我們教師去霸占著整個課堂,范讀課文,領讀課文,講解課文,訓練,學生近乎毫無進行自主實踐語言的機會。筆者認為這不利于英語課堂活化模式的建構,我們必須把學習的自主權交給我們的學生,筆者從基礎教育的課程改革,從新的課程標準的解讀中尋找到了答案,從深思教學的經驗中得到了啟示,于是在平時的英語課堂教學中,我堅持先學后教,堅持做到了對我們的學生放心,初中學生對英語的諸多的課程內容是能夠自主學習掌握的,而且不少的學生通過學習地理、歷史以及閱讀相關的英語課外讀物還逐步了解了一定的英語語言所依附的文化。在放心的基礎上,再讓我們的同學去合作學習,在整個初中階段,單詞一般都讓學生去自讀自記,現行的英語教材圖文并茂,在讓學生自學中,為了更好地直觀了解語言材料。一般我都要去指導學生讀好圖,引導學生去分析好圖,進而培養學生的讀圖、說圖、看圖說話的能力,現行的教學媒體也多半能夠促進我們的學生去自主學習,在教學媒體的運用中,我力求做到了優化整合,力求做到了不去機械使用,力求做到了讓學生在耳濡目染中進行英語語言的實踐。無論是聽還是說乃至于唱、玩、演都努力讓學生有著足夠的自主學習的時空,因為這樣的課堂利于調動我們學生的所有感官,利于我們的學生在充分發揮利用自己實踐語言的優勢中個性得到充分的張揚。
三、淡化評價的單一,實現多元評價促進學生可持續的發展
以往的英語課堂教學,對學生的讀、說等我總喜歡這樣的評價:“好!”“正確!”有時還喜歡表示否認式地搖搖頭等,實踐讓我感到這樣的評價是單一的,而且又是十分單調干癟蒼白的,發現了這些問題后,我便運用多種評價方法。首先是把評價的權利部分地交給了學生,尤其在學生之間,小組之間的合作中,允許學生去擊掌,去擁抱,這既活躍了課堂的氣氛,又促進學生去進行自主性的評價,當我們的學生感受到自主評價的快樂時,他們既能享受評價的權利,又能很好地去利用這樣評價的權利。在評價中我還運用恰到好處的評價語言去引導學生,恰到好處的評價語言首先建立在實事求是的基礎上,即使我們的初中生比較喜好正面的表揚,但我們切記的是無意義的夸張表揚有時是適得其反的,恰到好處的評價還必須建立在頗具啟發意義的基礎上,如果我們對學生的評價注意了啟發性,那么我們的學生則可能在評價的基礎上認識到自己某些方面的不足進而產生矯正的欲望,這樣既不至于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又能讓我們的課堂永葆活化的狀態。
四、淡化對優生的厚愛,實現中下群體的共同發展
反思自己平時的課堂教學,我總是十分厚愛優生,究其原因是我感到這樣的課程教學的進展十分順利,但這顧了此也失了彼,諸多的中下群體未能得到全面的發展。因為如此的厚愛了優生,中下學生的志氣消沉,自我價值的觀念變得十分的淡薄,他們也就缺失了強烈的競爭意識,針對此,筆者在現實的英語課堂教學中,堅持做到有意識有技巧的偏愛我們的中下等群體,尤其力爭通過課堂教學的質態對這些學生的思想意識,行為習慣,認識能力,個性情感,意志和學習狀況等方面存在的問題進行科學的分析,并想方設法通過多種途徑對他們的問題進行矯正,實踐讓我感到:當我們重視并偏愛了這群教育教學群體中人數較多的群體后,我們的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一切為了學生的口號將會變成現實。
(作者單位:江蘇省沛縣鹿樓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