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文寫作需要打破傳統的思維定勢,培養創新思維。素材、審題立意、謀篇布局是寫作必不可少的三大環節。只要我們要有好奇的心,那么處處是創造之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就能輕而易舉地寫一篇出彩的創新作文。
【關鍵詞】作文寫作;創新
一、日積月累聚素材
一篇好的作文需要有準確的立意、巧妙的構思、獨特的布篇。但是素材是構成一篇作文的建筑材料,沒有青磚碧瓦的建筑材料,高樓廣廈也只是空中樓閣。學生在生活和學習中通過閱讀、觀察已經積累了很多素材,但是這些素材往往是數量龐大、質量匱乏,究其原因主要是素材缺乏新意和深意。寫作時沒有選用不落俗套的材料,文章自然也就沒有新鮮之感;沒有挖掘事物本質也只能泛泛而談。很多學生寫到理想與現實、追求與實際的作文時,總是會用達芬奇、愛迪生等名家的故事;寫到樂于助人、無私奉獻就只想得到雷鋒。有的素材故弄玄虛和文章主題沒有任何關系。顯然,學生積累的素材沒有閃光點,沒有貼近自己的實際生活,沒有觸及本質。
學生的生活范圍小,日常交際圈子窄,課外閱讀時間少是造成寫作素材沒有新意、老套陳舊局面的主要原因。其次,許多老師為了讓學生積累素材就布置大作文、小作文、隨筆、練筆等多種形式進行練習。可是這讓學生不愿意寫,怕寫作文,就會用千篇一律的素材套用到作文中,這是本末倒置的方法。如何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積累到新鮮素材筆者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建議:
首先,搜集整理優美的語句,使文章變得言簡意賅、字字珠璣。魯迅先生曾說“寫不出的時候不硬寫”。既然學生不愿意寫,那么就讓學生深度挖掘課本和試卷上知識。無論是遣詞造句還是生動例子都是可以活學活用的。這樣學生既可以在課堂上認真充實學習知識,其次也可以豐富積累作文中的素材。
其次,讓學生觀察、思考社會生活的點點滴滴。在生活中,往往能感人至深的就是那些溫暖的小細節。讓讀者留下深刻印象的也是那些打動人心的一瞬間。魯迅先生曾說:“一滴水,用顯微鏡看,也是一個大世界”。學生要做的就是睜大自己的眼睛,用心底的情愫去感受,在波瀾不驚的生活中看到風起云涌的變化,在平淡無奇的世界中看到不同凡響的情節。一株草有枯榮于一身的偉大;一朵花有綻放凋零的驚艷;一把泥土有踏實奉獻的感動;這些都是可以成為貼近我們實際生活的寫作素材。
最后,讓學生收集有創意、有新意,優秀的歌詞和廣告詞。有能力的同學可以在這些歌詞和廣告詞上做適當的改編。每天在上課前讓一個學生分享自己的小成果,其他同學可以改編或者點評。學生每天在上學回家路上都會看到廣告或聽歌曲,這樣不會耽誤學生的正常學習時間。并且由于歌詞和廣告詞的時代性、流行性等特點,運用到作文中不會落入俗套,或者缺乏時代特征。
二、匠心獨運巧立意
審題立意是否準確關系到論文質量的高低。偏題、離題是作文寫作不可避免的問題。通常學生審題不準確,會出現兩個結果。一是不切合作文主題天馬行空的主觀亂想;二是沒有觸及本質只是泛泛而談。寫作的本質不是描摹生活,而是讓我們思考生活、創造生活。我們要從自己的生活出發,保持著對任何事物的熱情,發現規律、體味情感締造出屬于自己的王國。
審題就好比是構建高樓廣廈要繪制藍圖一樣,既要有新意、有深度又要貼近生活,只有這樣,學生寫出的文章才會有生活的厚重感和歷史的責任感。想要準確審題,切合生活深度立意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首先要以小見大、層層推進。審題與立意是密不可分的,只有謹慎審題,才有別出心裁的立意。審題立意最基礎是要看懂題目的字面意義。準確地理解題目或者是關鍵詞的字面意義,在此基礎上進行引申義的完善是審題立意的第一步。例如,樹木和森林的關系,就好像是個人與社會的關系,個人和集體的關系。層層遞進要求學生能夠從低級到高級的步步推進,了解其中的客觀聯系。
其次要虛實相生、合理想象。“實”是客觀存在的事物,并且在描寫的過程中能夠客觀真實地再現所寫的人物、事物、情景。“虛”是指作者由于人物、事物、情景等客觀存在的事物感觸而產生的感情和內心活動,并且通過抒情的方式表達出來。所有好的作品都是虛實相生構成的,為了完善作品,適當的加入一些虛構的情節也是一個好辦法。運用聯想,合理想象可以由實際聯系到虛構,由現狀推測未來,從而深化主題,更好的表達作者的觀點、感情。
最后要理性思考、聯系組合。通常材料作文和話題作文題目的文字比較多,需要學生仔細閱讀、全方面把握。而且題目的深層含義包含在這些文字當中,學生需要具備相應的認識能力和分析能力才能理解主題。審題立意就是從文字材料中認識問題、分析問題的過程,只要審題時認識準確、分析全面、聯系組合,那么立意自然就是深刻的觀點。切記要隨時保持謹慎縝密的理性思維,不要自己主觀的浮想聯翩。
三、別樹一幟妙布篇
作文的布篇過程就是建筑高樓廣廈的過程。當建筑材料已準備充足,藍圖繪制已勾勒全貌,那么剩下來的就是動手操作。著名創新專家郎加明曾說:“對于創新來說,方法就是新的世界,最重要的不是知識,而是思路。”這句話同樣適用于作文寫作中,我們要改變的是作文寫作的定式思維,作文也要有創新思維的意識。
首先,是作文文體的創新。許多學生在作文文體的選擇上過于單一沒有新意,通常都是四平八穩的議論文。學生可以根據自己思維的特點選擇適合自己的文體。如果想象力豐富、天馬行空,可以創作一篇引人入勝的小說;如果語言犀利、一語中的,可以創作一篇慷慨激昂的議論文;如果見景生情、觸類旁通,可以創作一篇扣人心弦的故事新編。如果創意足夠、言語精湛,可是創作一篇動人心弦的詩歌。總之,在問題的選擇上要不斷地創新,創造出更多有意義有價值的新文體。
其次,是作文格局的創新。按照材料之間邏輯關系,作文的布局可分為以下三個方式:縱向式、橫向式和縱橫交錯式。很多學生作文的格局就是簡單的總分總格式,甚至只分三個段落。其實,許多有創意的作文格局可以用到作文中。例如書信式,書信式作文的特點就是感情真摯、語言在平淡中顯得親切。劇本式的作文格局的主要特點就是語言簡練、矛盾沖突明顯、情節緊張。訪談對話式的作文格局靈活自由多變、感受親切。日記式的格局對于學生來說很熟悉,也是在作文布局中最容易的,其特點是情感真實、自然過渡、層次分明。
最后,是語言上的創新。許多學生在寫作文時語言貧乏粗糙,缺乏文化意蘊,沒有語言的藝術性。作文的語言就像是人的外表,會給人留下第一印象,雖然我們不能“以貌取人”,但是愛美之心人皆有之。語言就如同美玉一般,需要精雕細琢,才能顯現出魅力,語言的錘煉是需要在平時的寫作中有意識的鍛煉的。提高語言水平的方法有很多種,第一種就是引用詩句名言作點綴。名言佳句,都是傳誦至今并且具有強大生命力和豐富的表現力的。如果在作文中能夠把這些名言佳句恰如其分地運用到語言環境中,可以營造出藝術文化氛圍,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同時也營造了作文的文化底蘊,使文章具有文采。第二種方法是巧用修辭添氛圍,修辭手法的運用會使作文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修辭手法的運用能使平淡變得活潑、抽象變得具體、復雜變得簡單、深奧變得淺顯。例如,比喻能使文章生動,啟發讀者的想象力。擬人能使語言親切活潑、縮小距離感。排比、對偶能使文章增強韻律感、節奏和諧。夸張和借代能使文章富有幽默感,突出形象。反語能使語言有諷刺的效果。
四、結語
藝術家羅丹曾經說:“美是到處都有的,對于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作文寫作的創新不管是從素材、構思和布篇都是到處都有,只是我們缺少發現這些閃光點美感的眼睛。只要發現生活、關注細節,就能感受到作文寫作是一件快樂的事情,并且樂在其中。
【參考文獻】
[1]周文斌.話題作文:淺談話題作文技巧.[J]教育教學論壇.2011(5)45
[2]楊滿明.激發中學生作文寫作興趣的對策.[J]新西部.2009(8)66
[3]李麗君.材料作文寫作方法探究.[J]文學教育.2009(6)23
(作者單位:江蘇省昆山市淀山湖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