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發射之所以能夠圓滿成功,本文從發射地點、火箭飛行方向、使用整流罩、進行變軌等四個方面進行了闡述。
【關鍵詞】飛行器;變軌;地理角度
北京時間2011年9月29日21時16分03秒,“天宮一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而后自西向東飛行,火箭飛行到210秒時整流罩分離,21時25分準確進入預定軌道,21時28分太陽能電池帆板展開,21時38分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指揮常萬全宣布,“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發射圓滿成功。此次成功發射,不僅令國人振奮,同時也為我們地理教師提供了一份極為難得的教學素材。以下就從地理角度分析“天宮一號”發射中的四個“為什么”。
一、為什么選擇在酒泉發射
第一,建設早,設備全。酒泉衛星發射基地始建于1958年10月,是我國建設最早、規模最大的衛星發射中心,擁有現代化的、完整可靠的發射設施。
第二,日照時間長,發射機會多。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位于我國西北部,深居內陸,常年干燥少雨,屬內陸及沙漠性氣候。該地區年平均氣溫8.7攝氏度,相對濕度為35%—55%,春秋兩季短,冬夏兩季較長,一年四季多晴天,云量小,日照時間長,每年約有300天可以發射試驗。
第三,地勢平坦,著陸安全。該地區地勢平坦,人煙稀少,非常適合返回式衛星的著陸。對于載人航天器來說,這里的地勢有利于航天器的安全著陸,也有利于地面搜尋人員迅速到達航天器。因此,我國的“神舟”系列飛船都是從這里發射的。
二、為什么火箭自西向東飛行
從 “天宮一號”飛行器發射的報道中,我們注意到這樣一個細節,火箭發射后不久便開始向東飛行(見圖1)。火箭為什么自西向東飛行?
能不能自東向西飛行,或者說火箭飛行方向能不能隨意選擇?答案是否定的。這個方向也是科研人員精心設計的。在高中地理第一章地球的宇宙環境中涉及到地球運動的相關內容,這里主要運用了地理中的兩個知識點:其一,地球自轉方向是自西向東;其二,地球上任何地點都有其對應的線速度。在地球任一地點只有自西向東飛行,才能獲得該地點相應的線速度。
線速度的大小與該地的緯度有關,如圖2:圖中R地表示地球的半徑,r表示地球上某地緯線圈的半徑,θ表示地球上某地的緯度,l表示地球上某地的線速度。
r=R地·cosθ l=2πr·15/360=1/12πr=1/12πR地·cosθ
從上面的公式中可以看出,緯度越高,線速度越小;反之,線速度越大。酒泉的緯度大約為41°N,則cos41°≈0.755,
∵1/12πR地=1670 ∴l=1/12πR地·cosθ≈1670×0.755≈1260由此求出酒泉的線速度約為1260km/h。
火箭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自西向東飛行,就直接獲得了約1260 km/h的初速度(V0),再加上火箭加速給予“天宮一號”的加速度(假設火箭是勻加速運動),則加速“天宮一號”的入軌速度(V入),即V入= V0+at。
由此可見,火箭自西向東飛行,可以充分利用當地的線速度,大大節省了火箭的燃料消耗。
三、為什么要使用整流罩
衛星整流罩主要起到保護衛星不受氣動力的作用;保護衛星不受氣動加熱的作用;當運載火箭處于臨射狀態時,可對整流罩內的溫度、濕度進行調節,以保證衛星不受低溫和環境的影響;保護罩內衛星不受各種煙霧環境的污染。
地球表面覆蓋著厚厚的大氣,包圍在地球的周圍,形成大氣圈。地球上的大氣由地面到高空,大氣的密度越來越稀薄。“天宮一號”從地面發射升空,高速穿越低層大氣,與大氣產生摩擦后表面溫度迅速升高,加上受氣動力等的影響,“天宮一號”的主體設備會造成損壞,因此要加整流罩來保護。
據探測,在離地120公里高度以上的空間,空氣密度已小到聲波難以傳播的程度。因此“天宮一號”飛行到210秒時整流罩分離,表明“天宮一號”已飛出低層大氣,整流罩的作用已完成,同時也為下一步“天宮一號”飛行器正常工作作好了準備。
四、為什么要進行變軌
北京時間9月30日凌晨1時58分,“天宮一號”成功實施了第一次變軌,使其遠地點高度由346公里抬高到355公里。北京時間9月30日16時09分,“天宮一號”成功實施第二次變軌,近地點高度由200公里抬升到362公里。經過兩次軌道控制,“天宮一號”已從入軌時的橢圓軌道進入自主運行的圓軌道(見圖3)。
飛行器為什么要變軌?主要原因有兩點:一是火箭不能把飛行器精確地送到工作軌道,需要通過飛行器變軌來調整到工作軌道;二是飛行器通過變軌,使橢圓軌道轉入到圓軌道。
“天宮一號”變軌進入圓軌道運行后,使飛行器和地球自轉形成一個相對固定的位置關系,便于地面設備的監測和控制;同時飛行器在圓軌道上飛行受力均等,有利于開展各種空間科學實驗,更重要的是便于與“神舟八號”實現交會對接。
(作者單位:江蘇省平潮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