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創新在社會進步、經濟發展、生產生活和科學研究等方面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挖掘潛力、提升活力的關鍵舉措。在初中化學教學中,教師要結合學科特點,整合校本教學資源,精心設計教學目標,在激情引思中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在優化過程中提高學生思維能力,在師生互動中提高化學教學效率,讓學生靈活運用化學知識進行能力遷移,拓展思維空間,不斷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和綜合思想素質。
【關鍵詞】初中化學;培養情感;創新思維;提升能力
提高學生思維能力,要在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行引導、培養、發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貫徹素質教育的精神,樹立“以生為本,全面發展”的教學理念,在教學中善于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創新教學策略、改進教學方法、優化教學過程,創設問題情景、啟迪學生思維,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比較、分析、綜合,發散學生思維,提高學生能力。
一、把握成長規律,挖掘學生潛力,在激情引思中提高學生思維層次
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對于學習學科知識具有很重要的意義,化學學科中蘊含著豐富的形象思維素材,在教學中有機發揮學科在發散思維方面的優勢,一方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催生學生的學習情感;另一方面可以挖掘學生的思維潛力,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教師要走進學生中間,與學生開展溝通、對話,了解掌握學生的化學基礎、學習動態、認知能力,把握學生思想脈搏、情感愛好、成長規律,創設樂學情境,讓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究、深入思考,使“教”與“學”相輔相成,相得益彰。讓抽象的語言變成形象、直觀、具體、生動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在觀察、聯想、實驗、探究中產生學習的動力,激發學生化學學習的興趣。如筆者在講解《物質結構與結構》教學內容時,在講述電子核外運動遵循統計規律時,我以蜜蜂采蜜為例,為學生講了蜜蜂在采蜜時,盡管在事前沒有確定明確的飛行路徑,看上去沒有什么規律,但我們經過觀察就會發現,蜜蜂的行動軌跡都圍繞花朵運行,在離花源較近的地方出現機會多,這就是蜜蜂采蜜時的運動規律,然后我再引出電子運動的統計規律,學生就不知不覺中理解掌握了統計規律,對探究電子運動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通過我的引導、啟發,拓寬了學生的思維路徑,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運用形象思維進行直觀類比,聯想加工,使抽象難懂的概念、理論變得容易起來,較好地提高了教學效率。
二、創新教學策略,優化教學過程,在師生互動中提高學生思維能力
在初中化學教學中,教師要創新教學策略,改進教學方法,優化教學過程,在教會方法的同時,引導學生進行舉一反三,活躍學生思維,提高教學成效,教學實踐中,教師要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讓學生全方位產生聯想,廣角度思考問題,多渠道解決問題,獨特求解、靈活運用、相互滲透、有效遷移,通過推理、反思、探究一題多解、變題巧解的方法,培養學生的思考、探究習慣,指導學生分析判斷、正誤對比,尋找最佳途徑解決問題的方案,提升學生的思維深度,開拓學生的眼界視野,并為學生設計不同深度的思考題,讓學生深入思考、鉆研,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讓不同認知能力的學生在最近發展區有所收獲、有所體驗。教師在教學中要從現代傳媒上學習新型教學方法、化學知識、教學經驗,用自身的學科知識、教學風格、人文素養影響和帶動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化學教學活動,引導學生擺脫思維定勢,提升學生發散思維的能力,讓學生在靈活新穎的情境中學會用多種方法求解。如,筆者在鑒別NH3·H2O、KCl、(NH4)2SO4、H2SO4四瓶無色溶液時。我讓學生用所學過的知識對這4種溶液進行鑒別,有的學生用聞氣味和PH試紙鑒別,有的學生用PH試紙鑒別,有的學生用NaOH和BaCl2溶液鑒別,有的學生用Ba(OH)2溶液鑒別等,針對學生給出的方法,我讓學生對上述方法進行比較、分析找出最佳方案,多數學生贊同了用PH試紙鑒別方案,在師生互動中發散了學生的思維。
三、注重實驗教學,銜接生活實際,在形象直觀中優化學生思維方式
化學是一門自然科學,許多教學活動要在實驗中得到驗證,教師在教學中要用實驗現象、化學反應本質去引導、培養、優化學生的思維方式,化學實驗具有一定的直觀性、生動性和趣味性,教師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對實驗現象進行觀察、分析,探究、反思,討論、交流,不斷優化學生的思維方式。如,筆者在教學“金屬鈉與氯氣反應”內容時,我在實驗前把鈉放在煤油中,讓學生通過觀察發現鈉是比較活潑的金屬,接著將一小塊金屬鈉投入到充滿氯氣的試管中,該反應生成了一個氯化鈉外殼,然后切下鈉屑并使其落入盛有氯氣的集氣瓶中,使鈉屑與氯氣發生劇烈反應,冒火星并生成大量白煙(氯化鈉的小微粒)。在生動活潑的情景中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讓學生得到金屬鈉與氯起化合,我根據原子結構示意圖,分析氯化鈉的形成過程,提高了學生的形象思維的能力。化學科學與社會生產和社會生活具有密不可分的關系。大到現代工業、現代科技和國防建設,小至普通的去污垢的合成洗滌劑、去疾除病的藥品,以及塑料、橡膠等,都要直接用到化學原理和化學知識。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銜接生活,學習化學知識,提高認知能力,創設有效教學情境,讓學生從中產生深切的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如在教學一氧化碳的性質內容中,教師可引導學生回憶生活中燒開水時發生的“滴水濺爐,不滅反旺”的現象;冬天關閉門窗用爐火取暖,因為空氣流通不暢而容易引起煤氣中毒等,激發學生的積極思考和探究欲望,激活學習情感狀態,提高教學成效。
綜上所述,在初中化學教學中,教師要通過多種途徑,靈活方法,切實采取有效措施,整合各種教學資源,努力創設有利于素質教育的環境,使學生在生動活潑的教學情境中生成愉悅心理,深入思考、探究學習,培養學生形象思維的意識和化學學科的素質,不斷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人文素養和綜合素質。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袁灶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