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的語文教學,就是通過有效的教學手段使學生在知識和技能、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獲得進步與發展,使語文素養得到提升,并親歷學習過程和掌握學習方法。要提高中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在瞄準三維教學目標的前提下,必須在有效的教學手段上下功夫。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我是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的:
一、要設計好導入環節
心理學家研究表明:活動是培養興趣的基本途徑。豐富多彩的活動,能使學生廣泛地接觸事物的現象,進而產生某種認識傾向,萌發學生的興趣,又能調動學生運用各種器官將信息注入大腦取得成倍的效果。所以,一堂課的開始非常關鍵,導入好了,學生感興趣了,那么這堂課就成功了一大半。所以老師可以通過故事、謎語、唱歌、復習等形式調整情緒,進入你預設的學“陷阱”。
例如,當我們教到《明月幾時有》時,可以讓會唱這首歌的學生來唱,這不僅能激發學生興趣,還能讓學生在唱中充分的感悟作者的感情。當然也可以找一些影視作品放映給學生觀看??傊?,有目的地組織各種各樣的課堂教學活動,一定會起到積極的作用。既能萌發學生的興趣,又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二、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學生對所學學科感興趣以至入迷,就會積極主動、心情愉快地學習,就會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我能學”。因此,教師在創設情境時,要重視學生的已有生活經驗,從學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出發,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有目的地設計學生感興趣的生活素材并以豐富多彩的形式展示給學生,激發學生學習探索新知識的積極性。例如,《安塞腰鼓》這篇課文按“鼓響之前——腰鼓表演——鼓聲止息”可把課文分成三個部分,呈現出“靜——鬧——靜”的表演過程。在這堂課上,當第二部分上完時,我巧設了一個情境,我說:“同學們第二部分寫腰鼓表演時的鬧,這是文章的主題部分,分別從四個角度展示腰鼓舞的藝術魅力?!苯又シ殴穆暤匿浺糇屚瑢W們欣賞,鼓聲停息,我突然靜立不動不語,全班一下子靜的出奇,約六七秒鐘的時候,我問:“同學們,剛才這會兒時間,你有什么感受嗎?”有的說好靜啊,有的說就是感覺太靜了,太突然了……一段六七秒鐘的靜默,便讓學生立刻體會到喧騰后的寂靜。這樣學生就會入情入境,學習的情緒高漲,在不知不覺中,讓學生體味到“以靜襯動”的妙趣。
三、構建生活化的課堂,激活學生身心的需要
構建生活化的課堂,使學生身心需要得以充分激活,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語文中有許多題材是刻畫復雜細膩的思想感情,構建生活化的課堂駕馭他們。如教學《白鵝》一文,豐子愷為我們描述了白鵝與眾不同的“傲慢性格”,描述了白鵝對主人一家所做的貢獻。文中的白鵝性格高傲、固執、迂腐,但立場堅定,個性張揚,雖然有些可笑,但很可愛。教學時,如果只是讓學生從文字中去感悟,學生可能領悟不深。因此,課后,我布置學生回家去飼養一兩只易養的小動物,并要求他們寫好觀察日記,兩周之后,組織一次“飼養小動物交流會”讓學生談談飼養小動物的感受,這樣作者筆下的白鵝形象更鮮活,作者對白鵝的喜愛與懷念感同身受。在課本知識的引導下,學生聯系實際生活,情感被激活,肯定會愛其所愛,憎其所憎。學生的情感日趨高尚,人與動物和諧共處的意識不斷增強,對作品的感悟也象品茶那樣越品越香,回味無窮。
四、全面調動學生主體積極性
教師為主導和學生為主體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是從兩個角度來看待教學這一過程的,主導與主體只有同時發揮各自的效用,才有望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學生主體作用發揮如何,直接影響著教學效果,從而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我認為調動學生主體作用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融洽師生感情
俗話說:親其師才能信其道,教學過程中的師生關系不單純是知識的傳授,更重要的是情感交流。建立良好師生關系的基礎就是尊重、熱愛學生。而尊重學生則是教學的前提,在課堂教學中,努力做到恰當地處理教材,做到難易交替。提問有計劃、有目的,容易回答的就讓中下生回答,對于回答錯誤的同學,不諷刺、不挖苦。
2.引導學生積極參與
西方國家曾經把有效的學習過程概括為“你聽來的就會快忘掉,你看見的就會記住,你做過的才能理解”也就是在教學中我們必須把原本抽象的概念賦予鮮活的生命,成為學生身邊活生生的活動。讓我們的課堂向生活回歸,在自然真實的情景中親自動手操作,動手實驗,在自主探究的實驗中學習科學,掌握科學的思維方法,培養科學的積極態度。比如:筆者在教學《花兒為什么這樣紅》一文,為了更好地了解花兒呈紅色的主要原因是“它的物質基礎”。先讓學生自己去做一個小實驗,把一朵紅色的牽?;ㄅ菰诜试硭?,觀察其顏色變化——顏色由紅變藍。再將變藍的花泡在醋里,觀察其變化——顏色由藍變紅。通過實驗學生自己目睹了花兒顏色奇妙的變化,肯定想了解導致其變化的原因,這樣就會順其自然地參與到教學活動的互動中來,觀察、思考、親身體驗,探索大自然的奧秘,更不用說對課文的理解了。
學生主體性發展只有通過學生的參與才能完成。要想使學生主體得到充分的發揮和發展,不僅要鼓勵學生參與,而且要引導學生主動參與。例如:我在講解《范進中舉》一課時,讓學生根據課文內容編寫課本劇,栩栩如生的范進形象通過學生淋漓盡致地表演,呈現在學生面前,使學生有了感性的認識。對于性格的把握更準確,于是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所以應廣泛調動學生參與意識,使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
3.發展學生的創造思維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在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后,還要進一步鼓動學生獨立思考,激發學生進行釋疑。引導學生明確質疑是手段,釋疑才是目的。對于一般問題教師指導學生查工具書解決,關鍵、重點、難點的問題,組織小組討論,教師作適當的點撥,讓學生探索。這是創造思維的鑰匙,要讓學生在質疑、釋疑活動中閃出智慧的火花,積極地學習語文知識,以達到教是為了達到不需要教的目的,真正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
總之,語文學科具有綜合的教育功能,融思想性、科學性、知識性為一體。在大力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如何科學地進行語文教學,提高語文教學效率,還有待于廣大語文教育工作者進一步轉變觀念,明確中學語文教育的功能和目的,遵循中學生學習語文的規律,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尋求提高學生語文能力的最佳途徑。
(作者單位:廣東省連平縣上坪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