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對于初中科學課堂教學來講,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既有助于教學質量的提升,又有利于學生素質方面的完善。基于此,本文主要結合教學實踐經驗對如何提高初中科學課程教學效率的有效策略進行了探究。
【關鍵詞】初中科學課程;教學效率;有效策略
初中是學生接受義務教育的最佳時期,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特點來制作教學計劃,要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而指引學生使其有個良好的學習習慣并培養高效的學習效率,巧妙地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經驗相互聯系起來。培養學生習慣以科學的角度為起點,對待問題要客觀、理性,從正確的方向分析處理問題。因此,對于提升初中科學課程教學效率的方法探究是每一位老師必須要積極面對一項挑戰,這對于學生今后的發展也有著非常重大的意義。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1.巧妙的引導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課堂教學的開端就是新課的導入部分,精心設計的導入能牽動學生的思緒,促使學生情緒高漲,步入求知欲的亢奮狀態。
例如,對七年級新生第一節課“走進科學”我就用了一段段精彩的開場白:講神秘的奇花異草:會捕食昆蟲的豬籠草,澳大利亞的能預報天氣的“極雨花”。動物的一些特殊行為:壁虎的斷尾逃生、黃鼬釋放臭氣來防御敵害。以及生物的發展前景:克隆技術(克隆羊——多利),轉基因技術、人類基因組工程……使學生整個身心都融于生生不息、奧秘無窮的生物界之中,學生自然對科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激發了他們進一步學習的動機。
2.聯系實際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教學中,只有將書本的知識與實際結合起來,分析或解釋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問題和現象使理論再回到實踐。這樣不僅可以培養學生各種思維能力,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講,“營養與健康”時,我先讓學生自己寫出某一天三餐的食譜,然后公布幾份,讓學生評價哪份比較合理,其他還需要補充什么?同學們在認真思考的基礎上積極參與踴躍發言。
然后,請幾個學生自己動手,配出合理的三餐食譜,這樣,同學們在認真思考的基礎上,積極參與,課堂氣氛活躍,將書本的知識運用于實際。更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3.課后設疑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在課堂小結時,教師采用懸念式結尾,給學生留下值得回味的問題,讓學生帶著疑問結束新課,以引起他們不斷探索新知識的興趣。
如上完新生的第一節課“走進科學”在最后總結時,我說:“科學并不神秘,科學就在我們身邊。你能舉出我們身邊的科學嗎?請你們課后查閱有關的資料或上網查詢,下節課我們交流。”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二、發揮“教師主導,學生主體”作用,培養學生能力
科學教學就是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摒棄傳統的 “填鴨式灌輸”教學模式,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的現代教學模式所替代,將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起來,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要想完全獲取科學知識,學生的個人能力一定要具備,這樣才能較好地理解與掌握知識點,如果學生拿到科學題目出現無從下手的情況,大部分原因是因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沒有過多注意學生能力方面的培養,才導致學生出現這種情況。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采取辦法,有目的性的對學生的能力進行培養,要從多方面著手,例如學生的邏輯能力、思維能力、分析能力等,將例題訓練的方式結合起來進而提高學生學習科學的能力。在采用探究式教學模式時,必須要堅持一項原則,那就是因材施教,不能脫離了教學目標,要結合學生的實際特長,有目的性的對其進行培養,在進行探究性研究時,要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進來,將教學方式由“教師為主體”逐漸向“學生為主體”進行轉變。這一教學過程不僅使得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尊重,也從各個方面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能力。
例如在學習 “水的壓強”這一課時,學生明白:連通器裝同一液體時,液面是相平的。這時教師要提問:得出的結論在日常生活中有應用嗎?學生進行思考,將茶壺這一實例列舉出來。教師繼續提問,學校鍋爐是鐵制造的,怎樣才能獲取爐內水量?學生分析研究,得出結論。教師繼續設問:長江三峽水電站是借助于長江水來發電的,一旦修建了攔河大壩,不就阻礙了上下游船只通過?(船閘原理)。只有通過這樣一問一思考,才能使得學生的思維得到一步步的延伸,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新能力才能進一步得到培養。
三、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創設思維空間
只有大腦不斷思考,才能有新的發現,所以說思維是知識發掘的根本動力,學生要想對科學產生濃厚興趣,只有促使自己不斷活躍知識思維,才能為科學知識的學習打造良好的基礎,教師在進行授課時,可以采取一些策略,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去創設思維空間。然后要想使得自己的思維空間創設更廣闊,要求教師不斷完善自己的教學理念,其中包括:(1)大膽嘗試,敢于突破。注重學生的逆向思維培養,其主要是有意從反向去思考問題的思維習慣。當常規的思考方式難以解決問題時,則需要從另外或相反的角度去考慮問題,這往往會讓問題得到很好的解決。例如:在講 “浮力”時,學生知道了使用秤測量浸在液體中的物體所受的浮力的方法之后,我提出要求,要求同學不借用量筒、天平等測量工具,只通過使用彈簧秤將不規則的鐵塊的密度測量出來。通過這一課題的研究,學生的逆向思維得到大大提升,學生可以根據不同知識點來分析解答問題,例如物體受力、密度等。(2)改變要求,思維拓展。對同一對象材料,從不同角度、形式、范圍來展開思考的一種思維方法稱之為思維的發散。教師要從發散思維中涉及到很多創造思維環節這一實際情況出發,要特別注意學生發散思維的訓練,通過各種方式不斷加強學生的思維能力。在以思維發散為典型進行講解時,要特別留意不僅要將習題的核心思想保留下來,還要注重靈活改變命題的形式,對于自然科學習題,縱使它的習題類型是不斷變化的,但是考慮問題的總體思路不會有太大變化,在面對變化時,學生要學會靈活運用自己的思維,從而使自己的分析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
四、完善教學步驟,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教學質量是初中教育中所追求的目標,只有教師的教學質量顯著提高了,才能彰顯出教師的教學工作,從而發揮出理想的效果。因此,教師首先要熱愛自己所從事的事業。喜歡科研事業,要有學習科學的強烈意識,指引學生要時刻準備獻身科學的精神。只有從思想上得到熏陶,才能在實踐中讓學生更加熱愛并注重科學教育。其次,要維持良好地學習心態。教師要不斷調整學生的學習心態,要讓學生從內心深處便有學習意識,在授課時要讓學生完全融入到課堂中,進而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 ,提高學習效率。另外,善于拓展。在對問題進行探索時,要學會引導學生將同事物聯系起來,為學生提供思考問題、研究問題的空間,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
五、注重實施探究性學習的方法
我們把探究性學習分成三個階段,即沖突階段、建構階段和應用階段。在沖突階段,教師要積極地創設問題情景,引發學生的認知沖突,學生積極地探索舊的認知結構,為認知的轉換奠定基礎。在建構階段,由沖突引發學生探究和探索的動機,學生對沖突中出現的新問題進行探究、分析、推理,實現沖突過程的同化和順應,學生對獲得的數據、事實材料進行分析、對比、歸納來建構新的認知結構。在應用階段,學生通過交流、討論,形成觀點,更新知識結構。
下面就是探究式教學法的一個練習:
【探究名稱】影響液體蒸發快慢的因素
【提出問題】液體蒸發快慢跟哪些因素有關
【猜想與假設】通過聯系生活實際進行猜想:
猜想一:液體蒸發快慢可能跟液體_______的高低、液體_______的大小和液體表面空氣流動快慢有關。
猜想二:相同條件下,將水和酒精同時擦在手臂上,酒精更容易干,猜想液體蒸發快慢可能還與_______有關。
【設計與進行實驗】小明同學對其中的一個猜想進行了如下實驗:
■
如上圖所示在兩塊相同的玻璃板上,分別滴一滴質量相等的酒精,通過觀察圖中情景可知,他探究的是酒精蒸發快慢與__________是否有關。此實驗過程中需控制酒精的___________和其表面上方空氣流動快慢相同。
當然,“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探究性學習就是以學生現實生活、社會實踐、科學技術為基礎,自主選擇主題并進行主動探究的過程。科學中的探究性學習將科學知識情景與問題統一,要求學生積極參與各項實踐活動,親自參與探究。將自己設計思想、實驗方案、價值觀念體現在各種實踐之中,通過制訂、實驗、檢索、數據處理等一系列實踐活動來理解知識的產生和發展過程,達到掌握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目的。通過探究性學習,讓學生在探究學會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做到“知行合一”,讓創新意識、創新精神的培養落到實處。
六、加入教學中的感情因素,提升教學品質
科學教學與其它學科是有差異的,它不僅有書本上的知識,教材中還有許多潛在的顯性情感因素存在。這時,教師就要充分的利用這些潛在的顯性情感因素進行教學,讓學生設身處地的感受前人在進行知識探索時的不易,借助豐富的語言表情表達出來進而使學生受到感染,帶給學生從未有過的情感體驗。
例如:在講述 “元素周期表”制定過程時,我先向學生講述了元素周期表創始人門捷列夫在研究過程中所遇到的艱難,讓學生被他的勤奮與堅持不懈所感染,受到熏陶。其實在門捷列夫之前,也有很多科學家嘗試對元素無規律相關問題進行了探索,也有人提出過三元素組、六元素表、八音律”,但這些發現并不能極大滿足科學發展的需要。然而門捷列夫一直堅信元素間的規律是客觀、可感知的,這種信念一直陪伴著他,促使他不惜花費很長時間,把每種元素的符號、原子量、主要性質制成卡片對其反復進行排列、組合、推敲,最終門捷列夫得到了元素周期表。他的這種堅持不懈精神足以打動每一位學生。
七、結束語
總而言之,提高初中科學課程的教學效率是必須要解決的問題,教師要從多個方面多角度出發,既要摒棄傳統的教學模式,優化教學方法,又要及時改變人文意識,使得科學教育改革又上新臺階,充分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參考文獻】
[1]葉瀾.重建課堂教學價值觀[J].教育研究,2002,(5):3-7
[2]張澤軍.新課標下科學課程教育體制的改革策略[J].南京大學學報,2010,19(7):22-24
[3]趙子琪.分析實踐教學對科學課程教育的重要性[J].中國教育調研,2010,17(3):10-12
(作者單位: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崇賢鎮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