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數學是一門研究數量、結構、變化以及空間模型等概念的學科,作為人類思維的表達形式,反映了人們積極進取的意志、縝密周詳的邏輯推理及對完美境界的追求。初中數學又是數學研究過程中重中之重的部分,因此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模式的發展對于初中生學業的重要性不言而論,本文主要探討關于其模式的幾點看法。
【關鍵詞】初中數學;教學模式;針對創新
一、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基本模式
1.新授課模式
新授課模式是教學過程中最常見最普遍的模式,教師通過教材及教育部頒布的教學大綱要求授予學生應了解與應掌握的概念和知識點。教師要按照大綱要求把知識點毫無遺漏的授予學生,模式嚴肅。教師通過創設問題情境、自主探究,建立數學模型,解釋應用拓展,交流收獲,布置作業五個環節重點突出一個“新”字。
2.練習解答模式
在授課過程中難免會有不懂之處和接受知識的過程,就要用聯系解答模式給予相應的幫助吸收。教師可以通過教材上的習題及相應的練習冊習題幫助鞏固知識點并舉一反三,確保每個知識點的掌握與應用,達到數學知識的完善。通過練習,當堂消化所學的新知識,使知識轉化為能力,加深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與區別,使新知識納入原有的認知結構。練習的設計要圍繞重點,先求同,后求異,先基本后綜合。另外,練習需要一定的數量,精講多練的效果還是不錯的。例如在初中數學的一元一次方程求解,問題:蘋果的價格為5元/千克,香蕉的價格為3元/千克,買了蘋果和香蕉共9千克,花費了33元。蘋果和香蕉各買了多少千克?此時學生需要思考設未知數并計算。正解:假設買了蘋果x千克,那香蕉買了(9-x)千克,得5x+3(9-x)=33,解方程得x=3,9-x=6,蘋果3千克,香蕉6千克。經過該傳統題目的講解后,可再講解一些吸引學生并實用的問題,將一元一次方程的問題舉一反三。
3.復習模式
在每個模塊講完之時,每單元,每本書,每學期末,都會有一個匯總知識的過程,這就要求教師要對教學過程中發生的問題,掌握弱的部分進行針對復習,有針對的練習題,確保知識點的落實。
教師可以通過強化結構體系,突破知識重點,聯系教材內容,搞清典型例題,精選題目練習,達到立體復習效果。
二、初中數學課堂不同的教學模式對學生的針對性
每個學生由于家庭背景,環境,遺傳原因,基礎掌握等因素的不同,導致每個學生都有其自身的特點,從而在初中數學學習中分化出不同的層次。很早我們就知道“因材施教”有利于學生個性的發展,所以針對不同類型的學生應該有相應的教學模式,從而促進學生不同的發展,養成對學生有力的習慣,對學生日后的學習生涯助一臂之力。
1.針對尖子生
尖子生基礎掌握好,接受知識快,教師應注重對知識點的應用與思維拔高方面,給予中等偏難的試題。
2.針對中等生
中等生基礎良好,接受知識與應用知識的能力欠佳,應該配以中等試題,側重知識點的熟練掌握與應用嫻熟的能力培養。
3.針對基礎薄弱的學生
基礎薄弱的學生,在小學初中的數學學習中對知識點的掌握不好,導致初中跟不上,應該側重對知識點連貫性的指導與應用,達到讓疏漏降到最小的標準。
針對不同的學生用不同的教學模式,會對學生本人的成長給予幫助,取長補短,在有限的時間獲得最大的知識效益。
三、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模式的創新
1.計算機應用屏幕展示
隨著網絡的應用日益增多,在教育界使用計算機應用教學,會拉近時代的距離,減免板書浪費的時間,增加教學的樂趣與學生集中注意聽講的效果,可謂雙贏。利用powerpoint幻燈片制作教學課件把每個知識點列在頁面中起到一目了然的作用,利用相應的制圖軟件,可培養學生對二維三維等圖像理解,便于授課。
2.動手實踐能力培養
世界輿論對中國學生尤其初中學生的評價無異于“高分低能”,動手能力差,實踐能力弱等,數學學科又是邏輯性縝密性要求之高的理性學科,在課堂中的動手實踐能力的培養就顯得尤為重要。
3.發散思維
在青少年成長過程中,智力與思維的發散必不可少。教師應該以教學大綱為綱,以開發學生智力發散學生思維為重點,收集或編寫相應的試題,達到發散學生思維的目的。例如,假設推測法,集體發散思維法,材料發散,因果發散等。
我們探討學習的自主性,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與實際生活相結合,培養他們的邏輯思維創新能力,空間想象能力、抽象思維能力,最后返回實踐,學有所用。例如恰當運用函數的三種表示方法(解析式、表格、圖象)并借助信息技術解決一些實際問題,這些涉及到的是函數的實際應用,力圖建立模型。函數的應用主要是函數的擬合,然后去建立實際的模型,總結建立函數模型解決實際問題的基本過程,然后尋求最優目標,這是函數的應用問題,學生自主學習過程會有所創造,一個問題有不同種解法,或者在映射中完成,或者是在建立圖像中解決,或者在計算的抽象思維中得出結論,在自律中主動的檢索相關信息,積極的建構創造性的學習知識,讓學生體驗生活數學的樂趣,在自己的創新實踐中解決數學難題,也就達到了數學自主性的目的。
四、結語
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模式的應用對于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方法有著至關重要的引導作用,好的課堂教學模式在未來的數學乃至人生路上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文是對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模式的幾點看法,望給予批評與建議。
【參考文獻】
[1]馮德辛.針對學生的特點進行有區別的教學.貴州教育.2010.(G2)
[2]阮成武.數學教育模式定位變遷及價值轉向.2008
[3]熊哲宏.論21世紀數學的五大觀念變革.2007
(作者單位:浙江省溫嶺市濱海鎮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