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1.尊重學生,關愛學生,增強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信心。2.優化課堂設計,為學生提供主動參與學習和探索交流的時間和空間。3.善于發現學生的強勢智慧,引導他們主動參與學習,培養學生自主探索和創新的能力。4.加強教師的作用,提高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效率。
【關鍵詞】主動;參與;自主;探索;合作
在目前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分析和探究數學活動中學生有效的學習方式顯得尤為重要。如何更好地走進新課程,是擺在每一位教師面前一個嚴峻的問題。筆者認為:課堂教學如果擺脫不了“教師牽著學生走”的局面,不讓學生參與學習過程,那么不管教師教得如何出色,講得如何生動直觀,都無濟于事。為了改變學生學習的被動狀態,使他們更主動地學習,我嘗試了“主動參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教學模式。本文就如何科學地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通過自己的探索與合作交流獲得新的知識和能力作初步的探討。
一、尊重學生,關愛學生,增強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信心
1.教師要多鼓勵表揚,少批評,決不否定打擊學生
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每個學生都需要尊重和愛,當學生這些需要得到滿足時,就能引起積極的情感體驗,它不僅引發學生學習的良好興趣,而且轉化為學生內部學習的動機,在這種動機的支配下就能發揮出最大的學習積極性。因此,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真誠地關愛每一個學生,尤其是學習上暫且落后的學生,教師更要給予鼓勵、關心、同情和幫助,決不能否定打擊學生。學生專心學習需要一個寬松的心理環境,面帶微笑、和藹慈祥、教學水平高的老師總是受學生尊重和愛戴的,學生對他這門學科的興趣也是與日俱增,俗話說:信心是希望的種子。教師要時刻讓他們相信自己不比別人差。有了信心,有了和諧的師生關系,學生就會主動參與到你的教學中來,提高教學和學習效果。
2.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滿足不同需要,力爭使每個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提高,并獲得成功的機會
在教學中,教師對學生的評價不應以單一的考試評價為主,而是要在課程改革中建立起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體系。教師要正確對待學生中客觀存在的差異,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制定不同的評價標準,用多元的觀點來評價學生的學業成績,開啟學生的多元智力。幫助他們制定學習目標,最好稍低于學生的實際能力,盡可能讓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從而增強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學習的信心。
二、優化課堂設計,為學生提供主動參與學習和探索交流的時間和空間
1.動手操作
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參與學習,數學的定理、公式、法則等數學命題是由數學概念組成的。因此,數學定理學習的關鍵是獲得概念之間的關系,各種關系的獲得必須依賴于新定理與原有認知結構中的有關知識的聯系,而這種聯系有賴于教師對學生原有認知結構的激活,而激活的有效措施之一是操作性的實踐活動。動手操作的過程是一個手腦并用的過程,是培養技能、技巧促進思維發展、培養學生自主探索能力的一種有效手段。教學中教師通過教具的演示、學具的操作、電化教學手段的運用,盡可能多的為學生提供參與的機會,盡量讓學生不僅用眼看,還要動手、動口、動腦,多種感官協同活動,在活動中不斷把學生推到主體地位,這樣既使學生的思維隨著動手操作而展開,又能使一些抽象的數學知識變為學生可接受的形式。例如,我們在探索圓錐側面積和全面積計算公式時,可以引導學生動手操作:把一個紙做的圓錐沿著一條母線剪開。學生通過觀察得出圓錐側面展開圖是扇形,圓錐的母線就是其側面展開圖扇形的半徑,圓錐的底面圓周長就是其側面展開圖扇形的弧長,從而順利探究出圓錐側面積和全面積計算公式。讓學生在活動中獲得相應的知識、技能和方法,從而逐步形成其解決數學問題的基本能力和自主探索的能力。
2.營造問題情境,激發學生主動參與,鼓勵學生主動探究
所謂創設問題情境,就是教師在教學內容和學生求知心理之間創設一種“不協調”,把學生引入與所提問題有關的情境之中,觸發學生產生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愿望,誘發出探索性的思維活動。主要表現在設計有矛盾、有新意、有趣味的問題,激發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教學中充分運用創設問題情境的教學方法,結合數學內容,巧妙地向學生提出“問題”,創設有利的思維空間,發揮學生“主動參與,自主探索”的學習主動性,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使學生在愉快和諧的交流氣氛中滿懷激情的學習。例如,在學習“二元一次方程組”中可以引入例題:雞兔同籠問題。學生的興趣大得很。同時,在教學中,引導學生自己變更題目中的條件和結論,讓學生自己營造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喚起學生的求知欲望,讓他們興趣盎然地參與到數學全過程中來,學生個個都會積極投入到探究解題活動中,思維顯得非常活躍,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了體現,學生在學習中得到許多意想不到的收獲。
3.指導看書,做好預習,讓學生閱讀中學會學習,在學習中學會思考、探索
指導學生認真閱讀教科書,既是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的有效手段,又是學生從“學會”到“會學”的過程。數學活動中,教師要重視利用教材,做到課前布置學生預習教材,課上指導學生閱讀教材,課后要求學生溫習教材。學生在閱讀中主動參與學習,在參與中學會閱讀的方法,養成閱讀的好習慣,當然,閱讀能力只是自學能力的一部分,而閱讀能力本身也是一項綜合能力,希望由此增強學生的主題意識,自覺并有主見的學習,樹立自主學習觀,有意識地培養、鍛煉自己,并在這個過程中實現自我控制,不斷增強自主學習的能力、獲得新知識的能力、自主探索的能力。
三、善于發現學生的強勢智慧,引導他們主動參與學習,培養學生自主探索和創新的能力
奧托·瓦拉赫是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他的成才過程極富傳奇色彩。瓦拉赫在開始讀中學時,父母為他選擇的是一條文學之路,不料一個學期下來,老師為他寫下了這樣的評語:“瓦拉赫很用功,但過分拘泥,這樣的人即使有著完美的品德,也決不可能在文學上發揮出來?!贝藭r父母只好尊重兒子的意見,讓他改學油畫,可瓦拉赫既不善于構圖,又不會潤色,對藝術的理解力也不強,成績在班上是倒數第一,學校的評語更令人難以接受:“你是繪畫藝術方面的不可造就之才?!泵鎸θ绱恕氨孔尽钡膶W生,絕大多數老師認為他已成才無望,只有化學老師認為他做事一絲不茍,具備做好化學實驗應有的品格,建議他試學化學,父母接受了化學老師的建議,這下,瓦拉赫智慧的火花一下子被點燃了,文學藝術的“不可造就之才”一下子變成了公認的化學方面的“前程遠大的高才生”。瓦拉赫的成功,說明了這樣的道理:人的智慧發展是不均衡的,總有智慧的強勢和弱勢。只要選擇了自己的強勢智慧,使智能、潛能得到充分的發揮,便可取得驚人的成績,這一現象人們常稱之為“瓦拉赫效應”。教師要做個有心人,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善于觀察、分析學生的特長、愛好、才能,不要一味的否定學生,他們身上都有閃光點,都有強勢智慧,我們要善于發現它,并因勢利導,使他們積極主動的參與學習活動,并學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學會獨立思考,提高思維能力、表達能力、操作能力、觀察能力等。
四、加強教師的作用,提高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效率
學生的自主學習、自主探索,不是自由學習、自由探索。學生的學習有規定的學習時間和固定的學習任務,因而在提倡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過程中,教師始終起著主導作用,具體說,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的作用由原來的控制和組織改為支持和幫助,教師是學生學習方式形成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教師只有為學生創造一個樂于學習的環境,才能逐漸形成學生的學習方式,因此,教師要十分明確教學過程中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在激發學生的興趣及整個教學活動中,教師是組織者;在具體的教學活動過程中,教師是合作者;當學生在解決問題過程中,遇到困難時,教師是引導者。“主動參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是重過程、重發現、重參與的學習方式,使學生在自己的不斷探索、交流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形成自主學習的方式和能力。在課改理念指導下的課堂教學中,學生的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非常重要的。教師應積極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敢于質疑、勇于創新、樂于交流與合作的學習習慣,現代教學進程中教師的指導是教學生學會學習,掌握終身學習的技能,這不僅僅是終身學習的需要,而且從教學進程中確定學生的主體地位來看,只有學會了學習,學習主體才會真正具有一種參與到學習進程中去的能力。
【參考文獻】
[1]劉兼,孫曉天:數學課程標準解讀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劉案清“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學習方式初探 (初中數學教與學2003年9月)
(作者單位:江蘇省江陰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