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進步和發展,英語在現代社會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目前,培養出能夠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專業英語人才,是我國大學英語教學最主要的目標。本文首先介紹了大學英語教學中任務驅動型教學法的特征和原則,然后給出了實際的大學英語教學案例,最后論述了任務驅動型教學法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實施意義。
【關鍵字】任務驅動型 教學 大學英語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2)20-0034-02
一 任務驅動教學模式的相關概念
1.任務驅動型語言教學法的特征
第一,目的性。任務驅動型語言教學中的任務指的是學生為了實現具體目標而參與的教學活動。這些具體的目標是教學提前為學生確定了的。學生在實際生活中使用英語并不是為了英語語言的本身,而是利用英語語言達到相互交流的目的。任務驅動型語言教學中的任務是教學過程的中心,由問題組成的任務是需要通過語言來解決的,課堂教學的任務化是為了能夠使教學更具有目的性,保證學生與學生之間能有真實的交流。
第二,合作性。在任務驅動型語言教學的過程中,多數任務都是通過分組合作來完成的,完成由問題組成的任務的整體是全體同學互動合作的創新過程,通過這個過程能夠鍛煉學生的思維邏輯能力,運用所學到的語言互相幫助、取長補短而且學生之間通過互動過程還能夠鍛煉團隊協作精神。
第三,主體性。社會構建主義理論強調了學生應該從自身掌握的知識經驗背景出發,建立對客觀事物的主觀理解,反對灌輸式教學模式的知識傳授,而偏重于學習的總體過程。因此,在任務驅動型語言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為學生提供良好的語言情境,重視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給予學生充分的自由讓其進行意義構建,而不是簡單地傳授給學生現成的知識。學生只有通過積極思考、親身實踐才能更好地發揮其主觀能動性,促進學生語言水平的提高。
第四,交際性。任務驅動型語言教學是為了學生能夠通過對任務的目的相互之間進行有意義的溝通和交流活動,其教學思想理念仍處于交際教學理論的框架之內,讓學生能夠通過完成任務達到鍛煉交際能力的目的。在實際生活中,學生只有具有良好的適應能力,才能夠應對社會外界的各種變化,并且愿意接受新鮮事物,不斷培養創新精神。
第五,生活性。在任務驅動型語言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運用教育心理學的成果將學生置身于實際生活中的語言語境中,教師對任務問題的設計應該以學生的興趣為出發點,把貼近現實的真實材料引入到教學過程中。學生通過運用語言來完成教師設計的任務,同時適應社會的實際環境,不但能夠提高學生的自信心,還能激發其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2.任務驅動型語言教學設計原則
第一,語境真實原則。首先,要保證語言材料的真實性,其次,要使為學生創造的語言環境盡可能地與實際生活相聯系。英語教學是一種生動形象的教學過程,通過學生的積極參與、真實體驗才能夠使英語水平得到良好的發展。
第二,功能形式原則。任務驅動型語言教學的語言形式和功能之間應明確關系,能夠讓學生和教師很快了解意義所在,使得學生通過學習到的語言來完成任務。因為在實施任務驅動型語言教學時,語言形式和功能意義之間的聯系是非常緊密的。
第三,階梯任務原則。在任務學習過程中,教師設計的內容應該由淺到深、由簡到繁、層層遞進。由問題組成的任務應相互依賴,逐層升高,學生通過完成每一項任務,語言能力得到鍛煉和提高。
第四,分層合作原則。任務驅動型教學中應用任務來引導和激勵學生學習語言,教師在設計教學內容時要分層進行,分組合作,使處于不同層次水平的學生語言能力都能得到鍛煉、取得進步。
二 大學任務驅動英語教學模式的實踐
1.教學內容
以大學英語教材第一單元“Fighting with the Forces of Nature”一課為例。
2.教學任務
首先,給學生布置閱讀課文的內容,使其掌握課文中的主要內容。其次,通過對課文的閱讀環節能夠鍛煉學生學習英語的策略,并且要求他們使用英語相互溝通,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整體能力。最后,通過分組合作學習英語課文的步驟,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精神和集體責任感。
3.活動形式
任務完成的形式主要是分組合作形式。
4.實施步驟
第一,導入。教師向學生提出問題:“Man or nature,which is more powerful?”由于課文本身的趣味性和教師的課堂導入,學生們很快被激起了學習的興趣,開始表達各自的想法和意見。
第二,分組快速閱讀。教師將全體40名學生分為8個小組,每組5名學生,讓每個小組同時在5分鐘時間內快速閱讀課文,畫出課文中描述的大概故事情節。快速閱讀能夠幫助學生在有限的時間了解更多的關鍵內容,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能力,培養了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第三,小組討論匯報。5分鐘時間結束之后,大多數的學生都能夠掌握全文的大概意思,教師再布置每個小組對課文的主要內容用英語進行討論并加以梳理,幫助學生更準確地理解把握課文的關鍵內容。教師適時地為學生提供英語語言咨詢,幫助學生解決在交流時遇到的語言障礙,使得學生能夠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之后,教師讓每組選出一名學生代表將討論的結果進行闡述,在整個過程中,課堂氣氛比較活躍,也使得學生的概括和總結能力得到提高,更重要的是學生學會了用英文來表述課文的大致含義,提高了英語口語能力的同時,加強了學生為主體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在學生完成匯報之后,教師和其他學生可以提出自己的問題或意見。
第四,教師總結評價。在大學英語任務驅動型教學模式下,教師要在課堂上對學生做出全方位的評價,在學生完成教師設計的任務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與學生的交流溝通,對學生完成任務的行為、態度、能力、合作精神和參與過程等做出適當的評價。
三 大學任務驅動英語教學的意義
1.有效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任務驅動型教學能夠有效提高大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通過設置由淺到深的任務讓學生完成,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提高自信心,構建學習英語的興趣,自信心的提升又激勵了大學生付出更多的努力來完成任務。大學生對英語學習興趣不強的原因在于高中和初中時期英語基礎較差,自信心缺乏,通過任務驅動型的教學活動能夠幫助大學生重新建立學習英語的信心,不斷激發其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也使大學英語課堂的教學效果得到了改善。
2.有效提高學生的溝通交際能力
在大學英語任務驅動型教學過程中,學生會通過各種各樣的方法來完成教師設置的任務,在這個過程中就需要學生不斷地進行交流和溝通。任務驅動型教學目的是讓大學生能夠勇于表達自己的觀點,而不是機械性地聯系英語的語言形式。大學生之間的英語交流并不是死板的語言聯系,而是要突出真正意義上的交流和溝通。這樣才能夠有利于大學學生提高英語實際運用能力,鍛煉學生英語語言技能,通過這種教學模式的實施,大學生與教師之間的溝通更為順暢。由此可見,任務驅動型教學模式能夠有效提高大學生的溝通交際能力。
3.培養學生的主體性和創造性
大學英語任務驅動型教學模式是以完成教師設計的任務為主要目標的,這就要求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主動進行每個環節,并且利用學到的知識解決問題,這些都能夠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分組合作,每個人通過各抒己見、相互激發,最終能夠更好地完成任務,這些都能夠體現學生的創造性。因此,主動學習、積極探究的任務驅動型教學模式對于培養學生的主體性和創造性具有重要意義。
四 結論
大學英語采用任務驅動型教學模式與傳統教學模式相比,能夠為大學生提供更加貼近真實生活的英語語言情境,為學生提供更多的英語交流機會,也利于教學目標的實現。而且,在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實施任務驅動型教學法,不但能夠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還能夠培養學生的主動探究能力、團結協作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
參考文獻
[1]徐瓊.任務驅動法對高職商務英語專業學生的職業能力培養分析[J].長沙大學學報,2010(6)
[2]陳海燕.任務驅動教學法在高職行業英語教學中的運用—以《會計專業英語》教學為例[J].會計之友,2011(16)
[3]劉霞.任務驅動教學法在旅游英語課堂中的應用[J].英語廣場(學術研究),2012(2)
[4]林曉純.任務驅動教學法在商務英語專業中的應用[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8)
[5]張敏、周瑜.任務驅動教學模式下的航海英語教學探索[J].天津航海,2010(4)
[6]羅芳.如何在數控專業英語教學中運用任務驅動型教學法[J].職業,2010(32)
[7]毛瑜.探討大學英語寫作的任務驅動法教學模式[J].咸寧學院學報,2012(4)
〔責任編輯:王以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