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眾所周知,物理知識理論正是人類對于生活長期的觀察、發現、摸索而形成的,所以日常生活中的很多現象都可以通過物理知識給予解釋。在物理課堂教學中,構建生活化的教學模式顯得愈加重要,對于物理教學效果有更好的提升。
【關鍵詞】中職物理 生活化 構建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2)20-0197-01
物理學是一門地地道道的生活學科,其理論起源于對自然界的觀察、研究的經驗結果,可以說物理知識脫離不開生活環境。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這也是物理新課標中所倡導的教育模式,讓課堂回歸生活,挖掘生活中有價值的教學元素,引入到課堂,更能夠體現知識的實用價值,明確學生學習物理的目標,提高教學效果。
一 職業中學物理生活化教育的意義
目前中職教育的現狀是學生的基礎較差,學生結構和層次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造成職中各科課程教學難度增大,對物理教學而言,也帶來更大的難度。學生對物理基礎知識的掌握更是良莠不齊,他們普遍對物理課的學習存在種種困難,因此,中職學校的物理教學工作應從改進教學方法,努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等多方面多角度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如何讓基礎較差的中職學生在物理學科的學習中產生興趣,掌握和運用物理知識,培養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能力,以確保教育質量,這是中職物理教師面臨的新課題。
生活是豐富多彩的大課堂。在生活的大課堂中,只要細心挖掘不難發現蘊含著很多原理,平時只是看到客觀事物的一些表面現象、各個片面和外部聯系的直接反映,對于一些物理現象具有一定的感性認識,我們應該抓住這些感性認識幫助學生學習物理知識,這是十分有益的,因而筆者嘗試從生活的角度開展物理教學,讓學生重新體驗學習物理的樂趣,以打破被動學習的沉悶局面,引領學生運用所獲得的物理概念、定律等知識解釋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現象,解答生活中的物理問題,從而把物理引向生活,引向技術、引向社會,啟發學生多角度、多層次地從學科視角去思考、認識與人類社會發展有重大關系的人口、能源、環境等問題,使他們樹立起這樣的觀念,即學習物理要聯系生活、服務于生活、服務于社會。
二 職業中學物理生活化課堂的構建
職業中學培養人才的目標有別于高中,更傾向于服務社會實踐,因此,對于課程知識的講授亦應更貼近生活。
1.教學過程生活化
皮亞杰提出,學生知識體系的構建是從自身生活經驗的基礎上出發的。也就是說,學習是學生主動構建自己知識經驗的過程,即通過原有生活知識經驗的改進來豐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識經驗。所以,我們應該認識到這一點,充分挖掘生活中的素材,設置生活化的教學過程。教學即生活,生活即教學。學習的過程同時是生活的過程,學習的過程是師生共同運用課程資源構建知識和人生的過程。比如,電水壺燒水、用電設備的供電等都是很貼近生活的物理問題,幾乎每名學生都可能遇到。
2.實驗演示生活化
實驗教學是物理教學中重要的一部分,不可或缺,而實驗室中精良的器材與生活又略顯疏遠,可以選取生活中經常能接觸到的事物作為實驗材料,利用學生熟悉的生活物品,可以增加學生的親切感,鼓勵學生做好課外小實驗、小制作,促進學生對教學內容的學習與自覺探究。如課本中“水瓶琴”“紙盒燒開水”“日光燈啟輝器中雙金屬片的自動控制作用”“小風輪”“電鈴”“樓梯開關”等小實驗、小制作,有很強的趣味性和知識性,十分貼近學生的生活,符合這一階段學生好奇、好問、好動、好學的心理特征。教師要鼓勵學生做好這些課外小實驗、小制作,并且有意識地在教學中加以講評。
3.課堂問題生活化
課堂上的觀察和實驗能夠向學生展示典型的物理現象,創設探索問題的物理情境。但是,課堂上的觀察和實驗在數量上畢竟是有限的,由于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不能把涉及的物理現象都演示出來。列舉生活中的物理事例,利用生活中的物理因素,則可以彌補課堂上觀察、實驗的不足,或者可以豐富觀察、實驗所要說明的問題。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所接觸的物理世界是豐富多彩的,他們目之所見、耳之所聞的大量物理現象都可以成為學習中感性知識的來源。教師要善于尋找生活中的物理因素,讓學生把生活體驗同物理知識結合起來,并且上升為理性認識。例如,在講解靜摩擦力這一問題課例中,教師事先準備兩只啤酒瓶,其中一個涂滿洗潔精,另一個未作處理,然后讓學生分別提起兩只酒瓶并說明自己的感受。有的同學就說道:涂滿洗潔精的瓶子表面光滑,不容易提起,需要更大的力量,而另一個正常的瓶子則很容易提起來。由此,就能從這一課題中引入靜摩擦力的概念,并分析影響靜摩擦力的因素,同學們興趣高漲。
4.應用訓練生活化
職業中學物理教學中的訓練是教學反饋中不可缺少的環節,因為在訓練中教師可以及時調整教育教學策略。但是,如果訓練得太機械,學生的興趣減少,也達不到訓練的目的。所以,在教學中要加強應用訓練“生活化”。當學生在訓練中有疑問時,能主動嘗試從生活的角度分析,運用物理方法解決問題,這就是學習物理的根本。比如,在學完蒸發的幾個要素后,可以就植樹造林讓學生進行討論,通過討論,學生能夠意識到由于植樹會減少接觸面積,降低水的溫度,減少水面空氣的流動速度,也就減慢了蒸發。通過這種應用訓練,學生自然感覺到物理與我們的生活是緊密相連的。
三 結束語
綜上所述,生活中處處都可以通過物理知識來解釋,也正應該注重學生這方面能力的培養,培養其有意識地在生活中應用物理知識的能力,教會學生觀察生活、領悟生活的本領,讓物理知識的學習成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讓物理教學效果更上一層樓。
參考文獻
[1]趙保翠.淺談如何搞好職高物理教學[J].成才之路,2008(12)
[2]薛向陽.淺談職高物理教學的改革[J].考試周刊,2009(22)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