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語文教壇上,每位探索者都各盡其能地為語文教學模式增光添彩。隨著多種全新模式的出現,語文教學中也出現了模式泛濫的現象,在教學過程中一些教師唯模式是用,仿佛沒有模式就無法登上這個教學的大舞臺。
【關鍵字】高中 語文 教學 創新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2)20-0058-01
新課程改革應該有新理念、新舉措。語文這門基礎性學科有著發展學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重要作用。教學模式的創新就是在教學過程中,通過不斷的嘗試和探索找到規律,這本來對推進教學的發展是有益的。但是,許多教師在沒有經驗的前提下,生搬硬套模式,使原本應該生動豐富的課堂變得枯燥乏味。語文教學本身即包含多元的因素。教師和學生每堂課的情況都有所不同,怎能一味地采取同一種模式教學呢?面對多數教師對于教學模式的濫用,在紛繁的教學模式中迷失自我的現象,筆者試著從以下方面來探討在新課改背景下運用語文教學模式的體會。
一 創新教學理念,走出“生搬硬套”
在提倡素質教育的大背景下,同時又迎來了新一輪的課程教學改革。在這樣的大變革下,多年從事語文教學的同仁們積極探索適應新教材的教學模式。然而事物都存在兩面性,在對新的教學模式的探索過程中,一些教師敢于改革創新,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但也有一些經驗不足的教師依然“穿新鞋、走老路”,生搬硬套教學模式,毫無創新意識可言,這不僅對語文教學效果有很大的負面影響,同時也與教學改革提倡的創新理念南轅北轍。筆者認為,語文教學要有創新,教師要防止在眾多的教學模式中迷失自我,教師應學會取長補短,尋找出適合自己的有個性的教學方式。
二 創新教學模式,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南方地區的教學模式不適用于北方的課堂教學中,而快班和慢班的教學模式也是千差萬別。時代、地區、客體不同,教師也要根據這些具體的情況改變課堂風格,不能簡單地生搬硬套模式。不同時代、不同地區的學生都存在著各自獨特的個性特點。在這種情況下,濫用別人的成功經驗不一定行得通,不切實際的生硬套用模式只會導致學生對學習失去興趣。慎用模式并不是要徹底否定模式,而是在前人已總結的規律的指導下,根據具體情況,結合本校學生的實際,取其精華,靈活地運用到課堂教學中。
筆者曾經在一所普通中學當語文教師,后來工作調動到縣重點中學任教。在這個過程中,筆者深刻體會到教學要根據學生特點來開展。例如,同樣是艾青的《北方》一文,在普通中學和重點中學的講授方式中存在很多差異。在普通中學是講解為主,而在重點中學要以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探究學習為主。在對學生因材施教的過程中,不僅要接受學生之間存在的差異,也要使他們每個人的優點能夠充分發揮,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夠在課堂學習中有所進步,這才是語文教學的最佳效果。在教學活動中避免對模式的生搬硬套,根據具體的情況采取合適的方法,創造靈活豐富的課堂風格,才能實現真正的因材施教,反之亦然。對模式的濫用,只會使教學走進死胡同,無法促進語文教學活動欣欣向榮地健康發展。
三 探究適合自身的個性教學之路
教師要尋找適合自己的教學方法,切忌在千差萬別的教學模式中迷失自我。選擇有個人特色的教學方法,創造有自己格調的課堂風格,走出適應自身教學特點的教學之路。
記得有位教師在聽了一位優秀教師的荊軻刺秦王一課后被學生情景表演的講課方式折服,于是也搬到自己的課堂中,但他并不擅長調動學生表演的積極性,不能有效地發揮學生的潛能,反而鬧出不少笑話,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每位教師自身的特點不同,所以要竭力避免隨意借鑒其他優秀教師的教學方法。
每位教師的經歷不同會產生不同的教學風格。每位教師都要根據自身的特點來選取適合自己的教學方式,從而能夠發揮自身的優勢。根據教學內容和文本內容來豐富教學模式,同時結合自身的特點沖破模式的怪圈,理應是教師在具體教學中的追求。靈活豐富的課堂不僅能夠帶動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其中,同時也可以使教師在課堂上與學生碰撞出意想不到的靈感火花。而對模式的濫用只會讓教師如鸚鵡學舌、邯鄲學步。
四 探求多樣且實效的教學形式
單調的教學方法是不適合語文課堂的,也是教育多樣化理念的悖論,教育的多元化要求語文教學方法要有創新與變化。對于同樣的課程,不同的教師有其獨特的教法和風格,這樣才能使語文教壇形成百家爭鳴的健康風氣。
例如,曹禺先生的《雷雨》一文,有的教師注重講述雷雨的故事情節,利用其百轉千回的故事情節來向學生展示其寫作中運用的手法;而有的教師善于組織學生表演劇本,在課堂上讓同學來表演和朗誦,不僅使課堂氣氛生動活躍,鍛煉學生的勇氣,也使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了提升,讓學生在快樂的氛圍中收獲知識;有的教師偏重于分析課本中的深刻含義,向學生展示舊時代封建家長制的殘酷;而有的教師選擇結合多媒體的使用,通過觀看話劇來完成課程任務。正是由于各種不同形式的課堂模式,才使得學生能夠接受全面的知識,實現了多方面素質教育的目標。語文教學方法本身就千變萬化,怎么能用千篇一律的模式來演繹豐富的語文教學內容呢?模式課堂不僅會抹殺學生的積極性,也對語文教學的健康發展設置了重重關卡。
總之,為了順應素質教育的潮流,各種語文教學模式異彩紛呈,教師們更是隨波逐流,對良莠不齊的模式好壞不分,見模式就采用,這無疑對模式之風的猖狂起著火上澆油的作用。這樣下去,中學語文教學的未來將會暮氣沉沉。筆者認為,教師在眾多模式面前應該慎重對待,合理選擇,不能唯模式是從,迷失了自己的方向,也貽誤了學生。應該提倡教師根據教材結合自身特點,通過合理借鑒其他優秀教師的經驗,集思廣益,廣泛搜集采納其他優秀教學方法,取長補短,選擇適合自身的教學方法,努力走出富有特色的創新教學之路。
〔責任編輯:李錦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