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和發展,教師應轉變角色,師生之間平等交流,平等對話已成為新課改的亮點,為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創設平臺,把時間、空間、自由留給學生,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讓學生張揚個性,放飛理想,創造性學習。
【關鍵詞】思想品德 人文關懷 激發 教學設計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2)20-0096-01
新課程改革猶如一股春風,給課堂教學注入新的活力。學生是有生命的人,他們有人格、有尊嚴、有追求、他們渴望獲得自由,獲得發展,那我們的課堂也應該有思想,活力和發展的空間。改革后的思想品德新教材具有知識點少、教材知識邏輯弱、教學活動多等特點。有層次地滲透心理、道德、法律和國情四個方面教學內容,開始我也感覺很不適應,因為受原有教學大綱的束縛,對教學目標還存在一定的思維定勢,主要還是以知識為主,忽視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雖然意識到三維目標特別是情感目標的重要性,但不得要領不能將其真正落到實處。而且在課堂設計上,還不能適應新課程所要求的,充分利用生成資源。為了能使自己適應思想品德新課程的要求,我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導下注意角色的轉變,研究教法,搞好教學設計,充分發揮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主導作用和學生在教學過程的主體作用,并逐漸形成了個性化的教學風格。
課堂上,筆者用賞識的目光對待每一位學生,教學方式變了,評價學生的標準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濃了,知識面廣了,愛學、樂學了,也變聰明了,更可愛了,課堂更有生命力了。課堂成了師生平等對話,自主學習,主動發展的樂園,學生的個性和靈性得到充分的張揚。我努力做到把微笑帶進課堂,把尊重帶進課堂,把激勵帶進課堂,把濃濃的人文關懷帶進課堂,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學效果。通過學習與反思并結合自己教學談談對新課程理念下思想品德教學的一些新教法。
一 以模仿表演讓孩子明白事理
心理學研究表明,7~12歲的兒童最善于模仿,而且他們的意識行為,尤其是道德行為主要是靠模仿而形成的。針對這一特點,教師可創設一定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特定的環境中進行生動有趣的角色扮演。第四冊《我們肩并肩》一課,我設計了這樣的活動,請同學兩人一組合作扮演盲人和跛腳的人互相攙扶著走一段路,哪個小組先到達終點,哪個小組就獲勝。開始時很多同學看到“盲人”和“跛腳”的人的樣子哈哈大笑。為了讓小朋友們體會殘疾人的艱辛,學會尊重、幫助殘疾人,我邀請全班小朋友參加游戲,并分為兩組,其中一組扮演盲人,一組同學扮演跛腳的人,他們合作走完那段路?;顒雍笞屗麄儠乘哉劵顒拥母惺?,同學們都談出了殘疾人走路不便、生活艱難,再聯系自己扮演殘疾人的實際,他們認識到了不應該嘲笑殘疾人,殘疾人的心靈更應該去呵護,生活更需要照顧,自己應該盡力幫助他們。在無聲的教育中,做出道德評價和行為糾正;在情趣的共鳴中,使學生的行為得到規范。
二 以游戲活動讓孩子獲取知識
游戲,作為一種有效的學習方式,對培養兒童的情感,讓兒童體驗集體生活的樂趣,理解規則,學習科學知識等具有很大的作用。在游戲中指導學生行為實踐,可以使學生在和諧的氣氛中自我觸動、自我激勵、自我教育,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達到“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效果。
筆者在教學《團結合作》一課時,為了讓學生體會團結的力量,我設計這樣的活動:讓學生先雙手把鞋帶解開,然后用一個手指去系鞋帶(其他的手指不能來幫忙),同學們忙得不亦樂乎,結果沒有一名同學系上。接下來我又讓同學們試著用一個手指系紅領巾,讓每名同學都充分體驗到一個手指離開了集體就離開了家的懷抱做起事來成功很難。更何況我們人呢?離開了集體,自己的力量也就微乎其微了。這樣孩子們從自身的經歷出發深深地體會到了團結合作的重要。課堂上沒有說教,可是孩子們卻從自己的親身實踐中找到了生活中的真理。通過這樣有趣又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活動使“團結合作才能辦好事情”這個顛撲不破的真理深深地烙在了學生的心上,而且永不磨滅。
三 以生活品味讓孩子感悟真理
思想品德教育的內容、形式只有貼近兒童的生活,反映兒童的需要,才能讓他們從自己的世界出發,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社會,用自己的心靈去感受社會,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社會。
在設計《我的成長歷程》活動中,我從學生的生活出發,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注重學生的親身體驗,營造開放、寬松、和諧、平等的教學氛圍,讓孩子們在開放式活動中充分去體驗、去感悟、去獲取。讓孩子向爸爸媽媽了解自己出生的情況,找找自己成長中的變化;聽懷孕的媽媽談十月懷胎的感受,并在游戲中獲得體驗;采訪現場的爸爸媽媽,說說自己成長中難忘的事,體會父母養育孩子的辛勞。通過與小伙伴、老師、家長、周圍人的平等對話,孩子們學會合作交流,認識在親身體驗中得到了感悟,情感在相互碰撞中得到了升華。我不失時機地抓住孩子情感的火花,讓他們選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向爸爸媽媽表達心聲,通過打熱線電話傳遞孩子與父母間的真情,使孩子們學會恰當地表達自己的情感。
寓教于生活中不僅體現在課堂上,還體現在平日的生活中、大自然中。隨著孩子們獨立性的發展,他們越來越多地接觸周圍環境,對許多事物表現出極大的好奇和興趣。大自然是最令兒童向往的地方,是發展孩子觀察力、想象力與探索興趣最理想的大課堂。我們應充分利用一切有利條件,創設一個豐富多彩、富有啟發性、具有開放性的環境,讓孩子走進大自然,展開想象的大翅膀,去觀察各種事物與現象,欣賞大自然的美景,探索大自然的奧妙。如那變幻多端的云朵、絢麗多彩的晚霞、形狀各異的古松、怪石等,都能啟迪孩子的想象,激發好奇心,開啟智慧之門,增強探索興趣。帶領孩子走進大自然,讓他們置身于山坡、田野、草坪上,通過看一看、找一找、聞一聞、踩一踩等感知活動,并以照相、拼圖、畫畫、表演等形式進行收集、探索。
可見,把課堂擴展到了無限豐富的大自然中,不僅會讓學生學到很多書本上的知識還會有許多新的體驗和感悟,活躍思維,學會熱愛大自然、熱愛家鄉……
〔責任編輯:陳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