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強調素質教育和終身教育的今天,教師的職責應著眼于學生的終身發展讓其“會學”。教學實踐中,教師應千方百計地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讓學生開動腦筋,想象飛起來,思維活起來,語文課堂自然充滿生機與活力。
【關鍵詞】激發興趣 氛圍民主 巧設情境 鼓勵創新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2)20-0101-01
自主學習是指學生在教師的科學指導下,主動參與和獲取,自我發展與完善的一種學習方式,學生能積極主動自覺地管理自己的學習活動。參與是學生學習主動性的表現形式,也是學生發展策略和學習品質的重要途徑,然而,真正讓學生動起來,讓課堂活起來,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自主學習并不是一種無序的盲目的行動,學生受知識儲備、學習能力和生活經驗的局限,需要借助教師的引領與調度。那么,怎樣讓學生既動得了又動得好呢?在實際教學中,我們進行了多方面的有益嘗試并收到良好效果。
一 興趣實現興奮學習
著名心理學家布魯納曾說:“最好的學習動力是對所學材料有內在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怎樣才能讓所教材料能夠引起學生的興趣,這就需要教師更新教法,不能再思想陳舊。一堂課學生能否調動情感,留心凝神,積極投入到學習活動中,教師對學生興趣的激發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課堂的每一個環節都應注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精妙的導語,能使學生的大腦皮層產生興奮。精心的問題設計能給學生的學習提供思維和想象的空間。教師的點撥要“準”和“巧”,在學生思維的堵塞處予以指導、梳理。總之,能有效激發興趣,學生就能積極主動而又輕松地投入課堂學習中,從而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 給學生民主、自由的學習空間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促進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只有教師的教育與學生的自我教育協調發展,形成“共振”的時候,教育才是有效的。要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必須為學生創設自主學習的最佳氣氛。兒童心理學家告訴我們,兒童心理是在外界環境的影響下發生和發展起來的。只有當學生的心理處于一種自由、安全和愉悅的狀態時,學生才能真正大膽自主地進行探索。教師要俯下身子與學生交流,態度要親切,語言要有感染力,要不斷激發學生的強烈求知欲,激勵學生勇于克服學習中的困難,使學生在課堂中既積極緊張又輕松愉快,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才能得到充分發揮。另外,教學節奏也對課堂氣氛有一定的影響,單調的刺激會使大腦產生疲勞,教學時間也不能平均分配,因而教學節奏應該是變化的。把握好課堂節奏的快和慢,有利于創設良好的課堂心理氛圍。
三 巧設情境引導自主探究
在小學階段,那些容易引起興趣的、現象生動的事物更容易引起學生的認識興趣。這就要求教師利用實物演示、表演體會、語言描繪和多媒體課件為學生提供形象直觀的情景或情境,調動學生積極參與,喚起學生良好的學習心境。
1.教材是教學的主要信息資源,要合理使用
在教學中筆者巧妙地利用課本知識作為教學資源,碰撞學生思維的火花,課堂也因此呈現出蓬勃的生命力。例如,在教學《小稻秧脫險記》時,筆者重點引導學生進入故事情境,抓住文中的“激烈”“氣勢洶洶”“不由分說”“有氣無力”“紛紛”這些關鍵詞,讓學生上臺表演,學生的表現非常積極,表演也非常投入。在一次次的表演中,把小稻秧開始的無助和獲救后的高興,雜草開始的氣勢洶洶到后來的有氣無力演繹得淋漓盡致。通過動作的指點、語言的點撥和情境的體驗,學生對這些詞語的理解感悟水到渠成。借助情境的啟發讓學生自己在體驗中感悟比死記硬背更能培養學生對語言材料的領悟能力。學生在輕松愉悅的學習環境中得到了發展。
2.運用信息技術引發學生的情感參與
運用課件可以把書中描繪的景色用更直觀的方式展示給學生,這可以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教學《東方之珠》時,由于條件所限,筆者只能通過視頻讓學生領略香港美妙絕倫的風光。學生在觀看淺水灣“浪平沙細、陽光和煦”的海灣風光時,不知不覺進入“漫步在金色的沙灘上,沐浴著輕柔的海風,傾聽著浪濤拍岸的聲響”的意境中,自然而然地產生“真是舒服極了”的體驗。教師的激情,多媒體的運用,情境的巧妙創設,多種因素的綜合,學生怎能無動于衷呢?在這樣的課堂中,學生也必定會積極主動地探究、感悟。
四 鼓勵創新以提高自主思考能力
在課堂實施過程中,預設的教學計劃同課堂的真實情景之間存在著某種偏軌。這些偏軌正是個體知識、直接經驗、生活世界等兒童化的表現。如《鷸蚌相爭》這則寓言故事,課文中有“鷸威脅地說……”和“蚌得意洋洋地說……”這一內容,有的同學就提出:蚌用外殼把鷸的嘴夾住,鷸怎么能說話呢?而蚌一旦說話,鷸不就趁機拔出嘴逃走了嗎?在成人眼里,這不過是個寓言,它主要是表達某個道理,誰又在乎它與事實是否相符呢?可是學生偏偏不這么想,因為這與他們的經驗不符。作為教師應該怎樣處理這個問題呢?不應該回避或置之不理,而應敏銳地意識到學生的提問是有效教學的基礎,因為只有弄清學生思維的現有水平,才談得上在原有基礎上發展它。只要給予學生充足的機會和恰當的引導,他們的思路就會展現出來。
愛因斯坦說:“學校教育的成功與否,就在于學生將書本知識遺忘之后還剩下什么素質。”教師要想真正把素質教育落到實處,更應該重視讓學生掌握一種科學有效的學習方法,培養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讓學生的思維真正活起來,腦筋真正動起來,何愁課堂不活不動呢?將來學生們長大成人,涉入“漁場”去“捕魚”又何愁不是能手和高手呢?
〔責任編輯:陳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