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的發展與進步,美術教育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主要原因是其課程教育中所獨特的能力培養,這恰恰是其他學科所無法比及的。美術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重要途徑。美術教育影響人的思想、情感、意志、興趣、愛好,甚至影響整個人的精神世界,培養人的創造性思維,提高審美素養,在以培養全面發展的創造型人才為目的的素質教育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美術教育的思想核心是人的主體性發展,主體性發展的最終結果是培養創新意識。
一 激發、培養學生的專業興趣
興趣是人的一種帶有趨向性的心理特征。一個人當他對某種事物發生興趣時,學習愿望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發生。離開一定的情境,學生的興趣和愿望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學生掌握知識和獲得技能是在教師指導下進行的復雜的認識活動。培養學生的興趣是推動這種復雜的認識活動的重要動力。一個人當他對某種事物發生興趣時,總是心向往之,會主動地、積極地、執著地去探索。
在教學中怎樣培養學生的認識興趣呢?首先,教師必須酷愛自己所教的學科,要真正承擔起教書育人的職責,在備課和講課時,不但要熟練地掌握教材,更重要的是要精心安排教學程序,從激發興趣著手,使學生的被動情緒轉化為愉快、積極、自覺的學習情緒。其次,要把學生當成認識的主人,充分發揮他們在認識過程中的主體作用。以興趣做向導,引導學生獨辟蹊徑,從不同的思維中思考、分析,以獲得全新的創造。最后,為了使學生有新的發現,在教學中,教師還應努力創設“和諧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以及對某一知識產生一種迫切學習的心情。
二 突出主體地位,營造創新氛圍
想象是創造的雙翼。在教學中,教師需創設良好的心理環境激發學生想象,從想象中進行創造性構思。在美術教學中,通過師生的雙邊活動,能夠發揮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作用,調動學習的積極性,激發他們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鼓勵其創造性的完成作業。
傳統教育是以教師的“傳道、授業、解惑”和學生的“接受、模仿、繼承”為基本模式。現代教育則認為,學生才是教學的真正主體,教師的教必須服務于學生的學,教師是教學的組織者。教師的作用是最大限度的發揮每個學生的潛能,讓學生在學習中獲得充分發揮潛能的機會,主動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去,使他們在學習過程中實現從“要我學”到“我要學”,再到“我會學”的飛躍,從而培養學生勇于探索,敢于創新的品質和個性。
藝術就要不斷創新,就要張揚個性,甚至有時要突破權威。這就是要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在美術課上,筆者從不讓學生跟著老師一筆一畫地畫,不要求學生作品非與示范作品一模一樣,學生有創新的地方,筆者會及時表揚、鼓勵,展示他們的作品,這樣學生處于寬松自由的學習環境,心情較好、情緒愉快、觀察靈敏、思維活躍,能通過作品較完整地表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有利于學生的創新意識的培養。
三 讓學生通過延伸學習來擴展想象力和創造能力
美術學習與生活息息相關,所以筆者更注重學生在課堂外的延伸學習,把課外的世界也變成學生學習的“大課堂”。在保證完成常規教學的同時,筆者經常利用各種方式來讓學生進行延伸性的學習,因為延伸性學習在美術學習中比課堂教學更能啟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此外筆者還經常用命題想象和加減寫生法等教學方法增加練習的趣味性,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創造能力也不斷得到提高,在課堂作業時,學生們作業的畫面效果、表現手法十分靈活而變化豐富,不再局限于固定的表現形式,充滿了想象力和創造力,越來越富有觀賞性和藝術性。
四 鼓勵學生大膽創作,發展創新思維
愛因斯坦認為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相對來說是有限的,而人的想象力卻是無限的,概括著世界的一切,推動著進步。想象是創造力的基礎,沒有想象,就沒有創新。
培養和發展想象力是美術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有些教師在教學中條條框框太多,不讓學生越雷池一步,強調“非得這樣去畫”“不能胡思亂想,想怎么畫就怎么畫”等,這使得學生作畫緊張,感到美術課枯燥,使其觀察遲鈍、思維滯塞、作畫小心,頗有不敢越雷池一步之感。這樣就限制了學生想象力的培養,抹殺了他們的創造性思維。筆者認為,“胡思亂想”也許才能有創新。
五 科學評價,鼓勵創新
評價的科學合理可以促進和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評價應使不同先天素質、不同智力水平和個性特點的學生通過美術活動都得到發展,并且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充分感受到成功所帶來的喜悅和自豪,使學生樹立起學習的自信心和自覺性。教師千萬不要用成人的眼光看待學生的美術作品,不能用“干凈整齊”“像不像”來作為衡量的標準,否則學生會失去學習美術的興趣,失去創造中的自由意識。對作品的評價上要鼓勵探索與創新,杜絕平淡與重復,要重視個性的培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所撰的《學會生存》一書中指出:“在創造藝術形式和美的感覺的過程中,我們獲得了美感經驗。這種美感經驗和科學經驗是我們感知這個萬古長青的世界的兩條道路,如同清晰思考的能力一樣,一個人的想象力也必須得到發展,因為想象力既是藝術創造的源泉,也是科學發明的源泉。”作為美術教育工作者,要注意在自己的教學活動中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取消只用一個標準、一個答案,只求共性、忽視個性的評價方法。以避免學生只追求作業表面效果,無創新意識和見解的平庸之作,克服應試教育中為求高分應付甚至抄襲他人作品的惡習。
贊許猶如陽光。每一位學生,不論其品質好壞抑或成績優劣,無不渴望得到教師的重視、肯定和鼓勵。學生總朝著教師鼓勵的方向發展。教學中,筆者既熱情鼓勵繪畫好的學生,更要想法對繪畫基礎差的學生進行鼓勵,決不簡單地批評責備,更不把其說得一無是處,學生的錯誤中往往有合理成分,教師應滿腔熱情地給予肯定,以保護和鼓勵學生的創造欲。
〔責任編輯:陳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