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拼音是學生學習語言文字不可缺少的工具,是一年級新生入學后首要的學習內容。漢語拼音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是幫助識字、正音、 學習普通話的工具,也是閱讀寫話的工具 。它不僅能幫助識字,也能促進讀寫。在發展兒童的語言能力和促進兒童早期智力開發方面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但是,純拼音的教學又是抽象枯燥的。因此,研究教學方法,選擇適當合理的方式,就成為拼音教學中的一項重要任務。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如果教學方法巧妙得當,就能引起學生對拼音的長久興趣,讓學生積極愉快地度過小學學習中的第一道難關。下面是筆者在拼音教學中的幾點具體做法介紹。
一 創設情境,學習漢語拼音
由于一年級學生具有年齡小、自制能力差、思維形象具體化、注意力不集中等特點,因此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充分注重教學內容的具體性和直觀性,選擇或設置合理的教法,使之符合兒童的上述認知特征,以期收到好的教學效果。具體而言,可采用以下做法。
1.情境圖示法
情境圖示法即是結合課文插圖記字母發音的方法。教材漢語拼音部分有幾十幅富有啟發性的插圖,或者示意字母發音,或者表明字母形體,還有一些是為提高拼讀能力而安排的。教學中要充分利用直觀形象幫助學生學習抽象的拼音字母。
拼音單元第五課可作此法的典型范例。課文中出現的畫面為公園一角。在此情境圖里,和平鴿的“鴿”提示“g”的音,橄欖枝的形狀提示“g”的形;水里的小蝌蚪與水草構成的形狀提示“k”的形,蝌蚪的“蝌”提示“k”高音;椅子的形狀提示“h”的形,喝水的“喝”提示“h”的音,整幅畫面涉及g、k、h三個單韻母。為幫助學生理解、記憶這三個單韻母的音和形,可教學生以下順口溜:“鴿子鴿子g、g、g,蝌蚪蝌蚪k、k、k,喝水喝水h、h、h”。
第一課、第二課的教學亦可采用此法。通過課文提供的情境圖,可以使學生形象直觀地掌握“a、o、e、i、u、ü”六個單韻母的音和形。在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利用課文的插圖,抓住插圖所具有的“圖表音”“圖表形”的特點,幫助學生直觀形象地掌握所學拼音字母。
2.實物演示法。
實物演示法是用實物來幫助學生掌握某些字母的音和形。例如,教學聲母“f”和“t”時,可選用一根帶短柄的彎頭拐杖做教具。拐杖拄地可表“f”的形,拐杖豎直舉起可表“t”的形;又如,教學“d”時,可選用一面小鼓和一支鼓槌做為教具。豎直靠近小鼓的槌與鼓組成的圖案可表“d”的形,鼓槌敲擊小鼓發出的“的、的、的”的聲音可表“d”的音;再如,在區分“b”和“p”與“d”和“t”的發音是否送氣的教學中,可選用一張薄紙做教具。把這張薄紙放在唇邊,有意識地發出“b”“p”“d”“t”各音,讓學生直觀地觀察送氣情況。
二 利用兒歌幫助學生認識
根據兒童語言的特點,利用順口溜、兒歌、口訣幫助學生記憶,這樣不僅能為今后的識字打好基礎,更主要的是發展了學生的語文能力,培養了學生熱愛語文的情感。
第一,順口溜記憶法。順口溜讀起來不但朗朗上口,而且容易記憶。筆者在一年級的教學中將許多知識點編成順口溜幫助學生記憶。例如,漢語拼音的聲母一共有23個,筆者與孩子們根據插圖或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將它們一一編成順口溜,孩子們只要看到一個字母,一句或幾句有關這個字母的順口溜就出來了。如像個9字“q、q、q”;時裝模特“t、t、t”;傘柄朝下“f、f、f”;“i”字加彎“j、j、j”;一個門洞“n、n、n”等 這些順口溜淺顯易記,幫助學生形象記憶。
第二,編成語境歌記憶法。例如,教學“b、p、m、f”時筆者就根據圖畫編成語境歌:“爸爸帶我爬山坡(p),爬上山坡看大佛(f)。大喇叭里正廣播(b),愛護大佛不要摸(m)?!睆亩顾鶎W的聲母回歸到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去。語境歌押韻合轍,節奏感強,讓學生一邊拍手一邊唱,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一步建立聲母與口語語言的聯系,并且使其讀音規范化。
三 巧編故事,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
一年級的孩子注意力保持時間短,但特別愛聽故事。可以說故事能最大限度地調動他們的注意力,延長注意力保持時間,激發學習興趣,讓兒童在關注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的同時,潛移默化地獲得所要學的知識,從而提高教學效率。如學習“zh、ch、sh、r”時,筆者把課本上的情境圖編成下面一個生動有趣的故事,讓學生在聽故事的同時不知不覺地喜歡上要學的字母。例如,一天早晨,一輪紅日(出示“r”)剛剛爬上山頭,一只小猴子就出來找小伙伴玩“比爬樹”的游戲。正當它們玩得開心的時候,一只獅子(出示“sh”)張著血盆大口,要吃(出示“ch”)樹下的一只小猴子,樹上的猴子趕快伸下一根樹枝 (出示“zh”)大叫:“快!抓??!”只見樹下的那只小猴子一把抓住了樹枝飛速地爬到樹上。
四 編創游戲,開展愉快教學
一年級新生天性活潑好動,單靠圖片、活動、故事等是遠遠不能滿足他們需要的。在教學中,讓他們動手做一些知識性、趣味性強的游戲活動是很有必要的,也是極為有效的。這樣做的目的主要是加強動手、動腦能力,加深記憶,為此,可采用以下一些做法。
1.拍手記憶法
將要學習的拼音字母配上兒歌、口訣,伴以簡潔、鮮明的節奏,再加上拍手伴奏,使拼音字母易讀、易記,便于學生掌握。例如,教“a”、“o”、“e”、“i”、“u”、“ü”時,可采用以下兒歌加拍手伴奏的形式進行教學。“霹、霹、啪、啪”,拍起手兒唱起歌。張大嘴巴a、 a 、a,嘴巴圓圓o、o、o,嘴巴扁扁e、e、e,牙齒對齊i、i、i,撅起嘴巴u、u 、u,口吹哨子ü、ü、ü”。
2.問答法
既采用師問生答或生問師答的方法,教學拼音。例如,在教學“d”“b”“q”“p”“n”“m”等形近拼音字母時,可采用以下問答的形式進行。
師問:“左下半圓是什么?右下半圓是什么?”
生答:“左下半圓d、d、d,右下半圓b、b、b?!?/p>
師答:“左上半圓是什么?右下半圓是什么?”
生問:“左上半圓q、q、q,右上半圓p、p、p?!?/p>
生問:“一個門洞是什么?兩個門洞是什么?”
師答:“一個門洞n、n、n,兩個門洞m、m、m?!?/p>
通過以上一問一答,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增加了學習的趣味性,又使學生掌握了這些易混淆的拼音字母的“音”和“形”。
3.摘果子讀字詞游戲
準備一些教學卡片,卡片的一面繪有“桃子、李子、葡萄、蘋果、橘子”等圖形,另一面標有這些水果字詞的拼音。游戲中有圖案的一面對著學生,要求抽到卡片的學生按照拼音讀出卡片背面的字詞,若讀正確則可將卡片送給其他同學,若讀法錯誤則將卡片還給老師。
五 手腦并用,親密接觸漢語拼音
在學習拼音的過程中,可以讓學生利用身邊可用的東西擺出拼音字母的形狀,如用橡皮泥捏出拼音字母,或用硬紙制作拼音字母卡片等,讓抽象的拼音字母變得形象直觀。這種手腦并用的學習既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又開拓了學生的思維,是一種綜合性的教學手段。
六 聯系生活,多渠道學習漢語拼音
漢語拼音是學習漢字的工具,因此漢語拼音的學習重在運用。在學完了全部拼音之后,我讓學生為身邊的一些物品貼上音節卡片,還讓學生試著用拼音記錄自己的所看、所感、所想。
拼音教學是小學生學習語文的基礎,其具體的教學方法應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及實際情況進行設計。只要我們在教學實踐中善于鉆研,合理運用適當的方式,就一定能使學生輕松愉快、興趣盎然地學好拼音,為今后的語文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責任編輯:陳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