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結合教學實際,認為數學教學要讓課堂活起來,讓學生動起來,教師就必須讓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積極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在教學活動中探究感悟。
【關鍵字】小學數學 課堂教學 自主學習 探討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2)20-0145-01
傳統教學中教師“唱戲”學生“聽戲”的教學模式已不能滿足學生的需要。數學教學要讓課堂活起來,讓學生動起來,教師就必須讓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究,讓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在教學活動中探究感悟。
一 激發學習興趣,增強自主學習意識
小學生年齡小,好奇心強,意志力弱,容易根據自己的主觀感受確定對待事物的傾向。所以在課堂教學中,筆者總是想方設法為學生創設平等、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氣氛,讓學生敢想、敢問、敢于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
例如,計算教學比較枯燥無味,筆者在教學“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驗算”時,引入“小馬虎”的故事,出示“小馬虎”做的題目,問同學們知道“小馬虎”做的題目對嗎?又是怎樣知道的。學生頗感新鮮,拿起筆來開始思索,都想幫“小馬虎”檢驗題目并想出了多種方法。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學得主動、學得有趣,還適時滲透了計算時要細心的學習習慣教育。
此外,教師還要善于根據教材的特點,挖掘其中隱含的趣味性。如在教學“循環小數”時,用“從前有座山,山里一個廟……”的故事導入新課;教學“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征”時,進行師生對抗賽等,以此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產生濃烈的興趣,在愉快的氛圍中自覺完成探索的過程。
二 創設教學情境,引導學生自主探索
數學活動要建立在學生的認識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上。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活用教材,依據學生的探求需要將課本中例題、結論、法則、公式等轉化成學生能夠親自參與、經歷的數學活動,便于學生主動探索,獲得信息,取得發現乃至創新。同時,要給學生留有動腦思考、動手操作、動口表達、解決問題和提出問題的空間與時間。學生能完成的,教師不提示;學生能夠操作的,教師不替代;學生能夠自己解決的,教師不包辦。例如,在學生初步建立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鈍角三角形的概念后,教師可提出相關問題啟發學生思考。學生通過參與獨立思考分析、推理后做出了正確的判斷,既獲取了知識,又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了自主探究的能力。
三 組織合作學習,促進學生積極參與
學生學習新知的過程是不斷與外界信息交流的過程。在教學過程中,學生不但與教師、教材進行單向的信息交流,更主要的是讓生生之間進行多向交流,學生在自己個體獨立思考探究的基礎上,相互討論分析,揭示規律,解決問題。在合作交流中,學生互相幫助、互相激勵,實現信息互補,積極參與教與學的過程,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合作學習代替了以往教師與優等生在課堂中的主角地位,有利于照顧學生的個別差異,使每名學生都能體驗成功。如在教學“統計”一課時,筆者安排學生在小組中拋硬幣,要求每名學生都必須自己拋三次,而且記錄正反面的次數,其余學生在別人拋的時候要幫助說出結果,依次完成。這樣就使每一個學生都有事可做,積極參與其中,達到了小組合作的目的,真正讓每名學生都動起來了,互相取長補短,使學生得到了鍛煉和提高。
四 引導主動探究,提升創新能力
在教學中,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只有以學生為本,學生才能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才能有所創新。如果一切由教師包辦替代,學生只是被動地聽講,那只能扼殺學生頭腦中僅存的一點創新火花。教學中,教師可在學生自主探索的過程中,不斷追問“還有其他方法嗎”,學生常常獨立思考或經過熱烈的討論得出一些意想不到的巧思妙解。
例如,有這樣一道題:“加工一批零件,原計劃每天加工240個,18天完成,結果實際提前6天完成。實際每天比原計劃多加工多少個零件?”學生讀題后,理解題中的數量關系。有的學生解答為:240×18÷(18-6)-240=120(個);有的學生用比例知識解答:設實際每天比計劃多加工x個,列出比例式(18-6)×(240+x)=240×18。當學生回答完后,教師追問:“你還能用其他的方法解答嗎?”學生一陣靜思和自發的商討后,出現了這樣的列式:240×6÷(18-6)。“這樣列式是錯誤的!”“這樣的列式沒有理由!”學生之間展開了激烈的爭辯。隨著探究的不斷深入,思路逐漸明晰:因為實際只需12天完成,那么就將計劃后6天的任務提前到前12天來完成,即求出問題。這時,學生中又有一個激動的聲音大聲喊道:“直接用240÷2不就行了嗎?”學生中一片哄笑。這個學生解釋道:“如果將后6天的任務平均分給前12天完成,我們可以將后6天的每一天任務平均分成兩份,6天的任務正好平均分成12份,每一份就是所求的問題。”學生們不由自主地為他鼓起了掌。
又如,在教學“圓的面積計算”時,筆者讓每一位學生準備了一套自制的學具,經過預習,學生們都能將圓轉化成一個近似長方形來推導出圓面積的計算公式。筆者并沒有就此結束,而是繼續讓學生思考有沒有其他的推導方法。學生一邊思考,一邊擺弄著學具,思路終于打開了,方法接連不斷。例如,將圓轉化成一個近似的大三角形;將圓轉化成一個近似的梯形;將圓轉化成8個近似的平行四邊形;將圓轉化成16個近似的小三角形等。
古希臘生物學家普羅塔戈說過:“頭腦不是一個要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支需要被點燃的火把。”課堂教學要激發學生學好數學的興趣,積極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信心,啟發他們的問題意識,發展他們的創新思維,讓他們有實實在在的智慧感悟,應該創設活動化、開放性、參與性強的情境,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實現對所學知識的再發現、再創造,實現學生思維的自主放飛。
〔責任編輯: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