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主動學習”是指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在學習時表現(xiàn)出的自覺性、積極性、獨立性等特征的總和,是從事創(chuàng)造性學習活動的一種心理能動狀態(tài)。下面,筆者就在數(shù)學教學中如何促使學生主動學習,談一些粗淺的個人體會。
一 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數(shù)學
1.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激發(fā)認知興趣
例如,在教學分數(shù)的初步認識時,可以這樣設計:請學生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餅個數(shù)。并且仔細聽教師要求,然后做。如果有4個月餅,平均分給小明和小紅,請用手指個數(shù)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餅個數(shù)。學生很快伸出兩個手指。教師接著說現(xiàn)在有一塊月餅,要平均分給小明和小紅,請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餅個數(shù)。這時許多同學都難住了,有的同學伸出彎著的一個手指,問他表示什么意思,回答說,因為每人分到半個月餅。教師進一步問:你能用一個數(shù)來表示“半個”嗎?學生被問住了。此時,一種新的數(shù)(分數(shù))的學習,激起了學生求知的欲望。
2.為學生體驗成功創(chuàng)設條件
首先,對學生要予以成功的期待。因為教師對學生的期待具有很大的感召力和推動力,能激起學生潛在力量,激發(fā)其向上的學習主動性。其次,創(chuàng)設使學生都能獲得成功的機會,進行分層教學,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目標要求,精心設計練習,布置分層作業(yè)。最后,展示成功,讓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成果得到展示,為學生營造享受成功的情境。
二 培養(yǎng)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
小學生的特點是有求知欲望,但學習不刻苦;聽課時間不能持久;愛動;精力不夠集中。為了使學生注意力集中,教師在講課時要善于用生動的語言、恰當?shù)谋扔鳌⒅庇^的演示、形象的畫圖、啟發(fā)性的提問和變化多樣的教學方法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數(shù)學教學要徹底改變重結果輕過程的錯誤傾向,使教學本身不僅要向學生傳授知識,更要使學生主動獲取知識,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積極思考;要使學生在動手、動腦、動口的過程中懂得如何學習數(shù)學;使學生在概念、法則、公式的推導過程中,體會數(shù)學知識的來龍去脈,從而培養(yǎng)其主動獲取數(shù)學知識的能力。
三 注重學法指導,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
要想使學生主動聽課、積極動腦、學會學習,就必須在課堂上使他們有效地把耳、目、腦、口利用起來。教給他們科學的學習方法,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發(fā)展他們獨立的學、思、用的能力,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真正地喜歡學習,主動學習。
1.會聽
學生聽講時要學會邊聽邊記,抓住重點。不僅要認真聽老師講,還要認真聽同學發(fā)言,尤其是聽同學發(fā)言中存在什么問題。為了訓練學生聽的能力,教師可以嘗試如下去做:口算題由教師口述,學生直接寫出得數(shù)來;教師口述應用題,讓學生直接寫出算式;適當提問。
2.會看
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和觀察習慣。凡是學生通過自己看自己想就能掌握的知識,教師可不講或適當點撥,在教學中提供給學生充分的觀察材料。觀察材料要準確、鮮明,要能引起學生的觀察興趣,由教師帶領學生觀察,給學生觀察提綱提示,使學生通過觀察、比較做出判斷。
3.會想
課堂上教師要給學生足夠的動腦筋去想的時間,讓學生有機會動腦筋去想問題。這除了靠教師的啟發(fā)外,還要靠“促”,促使他們動腦子,使學生對教師的問題人人都動腦去想。
數(shù)學情境是學生掌握知識、形成能力、發(fā)展心理品質的重要源泉,是溝通現(xiàn)實生活與數(shù)學學習、具體問題與抽象概念之間的橋梁。這樣便能使學生自主地調動出內部的東西參與知識的獲得過程和問題的解決過程,從而對問題深入地理解。如針對五年級的學生,在學習了三步計算的應用題后,筆者設計了下面這道與學生生活比較接近的開放題。
例題:學校組織師生看電影。學生161人,教師9人。影劇院售票處寫著:今日放映《宇宙與人》。成人票每張8元;學生票每張4元;團體票每張6元。(10人或10人以上可購買團體票)請設計一種你認為最省錢的購票方案,并算出購票一共需要多少錢?
題目一出示,學生就頗有興趣,積極開動腦筋,力求找到最佳方案。以下是學生不同的解題方法:
方法1:8×9+4×161=716(元)
方法2:(9+161)×6=1020(元)
方法3:(從學生人數(shù)中抽出1人與教師組成一個團體)
10×6+160×4=700(元)
針對這樣的問題,不同層次的學生有不同的解法,每位學生在這樣的問題情境中都得到了充分的發(fā)揮。通過練習,培養(yǎng)了學生主動應用數(shù)學知識的能力。
4.會說
語言是表達思維的重要方式,要說就要去想。在課堂上盡量讓學生多說,就能促進學生多想。要會想,想得出,想得好,就得認真聽、仔細看。抓住了會說就能促進其他三會,因此教學要十分重視學生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和訓練。教學時不要把學生死死地捆在教科書上,讓學生死記那些他們認為很枯燥的東西。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數(shù)學學習心理規(guī)律盡可能選他們樂于接受的,有價值的數(shù)學內容為題材編應用題。如給數(shù)學找到生活中的原型,讓學生體驗到數(shù)學學習不是在“記數(shù)學”、“背數(shù)學”、“練數(shù)學”、“考數(shù)學”,而是在“做數(shù)學”,“說數(shù)學”。
例如,人教版第九冊《數(shù)學》教材中有道,應用題“一個服裝廠計劃做660套衣服,已經做了5天,平均每天做75套。剩下的要3天做完,平均每天要做多少套?”
這類應用題枯燥得很,離學生較遠,學生肯定沒有興趣,也就學不好這類應用題,不如改變一下應用題的呈現(xiàn)方式,
首先,課件展示如下情境:
客戶:周廠長,你好!我們定做的660套衣服,生產得怎么樣了?
廠長:已經做了5天,平均每天做75套。
客戶:我們等著要貨,你們3天之內能完成嗎?
廠長:能。
接著,教師提問如下:
師:同學們!你們根據(jù)廠長、客戶提供的信息想到什么數(shù)學問題?(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整理出以上出示的應用題。)
師:你們會解答嗎?如果不會,可以小組討論。
這種方式能較好地體現(xiàn)“數(shù)學問題生活化”和“自主學習、探索創(chuàng)新”兩大方面,將學習活動置于社會生活問題之中,巧妙地把應用題變?yōu)閷υ捳宫F(xiàn)給學生。讓學生主動積極地獲取知識,將感性的實際活動與學生的內心感受體驗相結合。這樣的數(shù)學,學生不僅學得好,而且也為他們今后到社會上去成為各行各業(yè)的成功者打好基礎。
四 創(chuàng)設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
1.教師與學生是平等的
課堂教學中,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這只是角色上的分工,而在人格上師生是平等的。教師應從高高的講臺上走下來,深入學生中間,以飽滿的熱情、良好的情緒和真誠的微笑面對每一位學生,讓學生感到教師平易近人,和藹可親,從而樂于與教師交往,主動地參與學習。
2.努力拉近師生間的心理距離
教師除了在課堂上以平等熱情的心態(tài)對待學生外,還應在課外進行感情投資,多接觸學生,主動找學生談心,詢問其學習和生活情況。拉近師生間的心理距離。
3.尊重、理解、寬容每一位學生
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人格、選擇和個性,關心每一位學生。在他們有錯時,不應過分批評指責而是給他們改過的時間和機會,使學生感到“老師在期待著我”,從而自覺地投入到積極學習之中。學習不應被動看成是對于教師所授知識的被動接受,而是學習者以自身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為基礎的主動的建構活動。因此,在教學活動中,學生學得主動輕松才算是一堂較成功的課。
〔責任編輯: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