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素質人才的培養需要高素質的教師。要使化學教師的專業水平不斷提高,以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除了要不斷學習、更新知識、提高綜合素質以外,還要認真寫好教后記。教后記是提高化學教師專業水平的重要途徑之一。本文試從五個方面談談化學教后記的寫法。
一 教后記要記失敗原因
化學教師僅有經驗的積累是不夠的,還必須對自己的這些經驗進行批判性的剖析反思。任何教師上完一節課后,總會感到有一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有的課甚至是以失敗而告終,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果課后沒有及時總結、冷靜思考,以及沒有仔細查找不足甚至失敗的原因,沒有尋求解決的辦法,那么下次的教學過程中就有可能“故態重演”,重蹈覆轍。事業成功道路上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己的滿足和不求上進,只有不斷戰勝自我才能走向成功。“教然后知困”,通過寫教后記,教師就能達到吃一塹長一智,不斷提高教學水平的效果。
二 教后記要記教材教法
對教材的教法不僅要著眼于本節內容的處理,還要放眼于本節后面的內容,以便找到遷移點、落腳點和深化點,為學習后面的知識奠定基礎,掃清障礙。在著眼于本節內容外,還要回頭去復習前面的相關知識或銜接,對本節內容做鋪墊,有助于理解本節內容。教材內容的編排是否合理適度;教材體系的安排是否合適;是否考慮到教材的科學性、知識性、思想性、趣味性和育人性;教材重點的問題和錯誤,特別是對教材編寫、安排的建議;教學設計哪些符合學生實際,哪些不受學生歡迎;學法指導是否到位,是否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等。教無定法,貴在有法。日常教學過程中,隨時會有創新,只要及時記錄并整理就能積水成淵、積土成山。
三 教后記要記教學探究
在初中化學教學中,要教會學生像科學家那樣去進行科學探究,認識未知世界,需要學生掌握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和步驟。例如,第三單元“分子的運動”。這個探究可以完整地包含探究的各個步驟,對學生的邏輯思維要求并不高,學生完全有能力自主進行“猜想”和“驗證”環節的活動。因此,本人利用這個探究活動,對學生進行了探究步驟的展示。
第一,演示實驗。A和B兩只小燒杯,A燒杯中裝有濃氨水,B燒杯中裝有蒸餾水和酚酞,用一個大燒杯罩住兩個小燒杯一段時間后,B燒杯中的溶液變紅。
第二,提出問題。“為什么B燒杯中的溶液會變紅呢?”
第三,提出假設猜想。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知識和經驗提出假設,假設一,B燒杯中的物質在空氣中放置的過程中本身會自然變紅;假設二,大燒杯罩住B燒杯后,會有某種物質進入B燒杯,使其變紅;假設三,A燒杯中有某種物質進入B燒杯中,使其變紅。
第四,設計方案驗證:要得到正確的結論,必須讓學生設計方案進行實驗。方案一:取少量蒸餾水,滴入幾滴酚酞,久置不變色;方案二:將蒸餾水和酚酞的溶液用大燒杯罩住,無變化;方案三:取少量酚酞,向其中滴加氨水,溶液變紅。
第五,獲取結論:如何對驗證實驗做出解釋,得出結論?學生很快就得出假設三是成立的,是A燒杯中的氨分子不斷運動,揮發到大燒杯的空氣中,再進入B燒杯中的結果。最后,探究的結論要直接對以下問題:探究的實效性、實用性如何,是否適合本年級的章節內容或適用于某個知識點的處理;主要優點有哪些,對教學的促進作用如何;成果和得意之處在哪里;有利于學生哪些方面的發展,還存在哪些方面的不足;今后應如何改進等進行記錄小結。這種教后記非常有助于對新理論、新思想的消化、吸收、應用,使教師的教育思想、教學方法不斷更新,始終處在教學探究的最前沿。
四 教后記要記學生反饋
采用問卷法與訪談法,讓學生和教師能夠暢所欲言,從而收到很好的信息交流效果。學生對教學的反饋情況,包括學生對本節課學習內容的興趣愛好,學生對教師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和教學效果的評價,學生對教材的接受程度,所提出的意見、建議、希望和要求,學生在某個問題上發表的獨特見解等。這是學生對課堂教學的真實感受,并且對這些問題做好記錄和小結,必將為以后的教學設計、教學改革奠定堅實的基礎,有利于教師主導作用的發揮。學生的反饋對減輕學生負擔、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
五 教后記要記學生的思維特點
初中生的化學思維往往受到思維離散性的影響,從而在化學概念與原理、化學性質與變化、實驗操作與手段的本質理解呈孤立、間斷的狀態或停留在機械記憶的水平上,影響了思維能力的提高。初中生化學思維品質的培養,離不開化學實驗與化學直觀教學的作用。因此,在教學中應高度重視化學實驗與化學直觀教學。針對中學生這個年齡段思維的特點,對事物認知的程度、觀點,以及邏輯思維能力等,如實地把這些情況記錄下來,為教師以后的教學參考做好第一手借鑒材料,對啟發和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寫教后記沒有固定不變的模式,貴在重視、貴在落實、貴在及時、貴在堅持,長期以往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