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新聞是指關注普通人的生存和生活狀態以及與他們切身利益相關的社會政治、經濟、文化建設等方面的新聞。在民生新聞這一理念指導下,各省、區、市電視臺都在開辦民生新聞欄目,或整合調整原有新聞欄目。以《南京零距離》《第七日》為模板,民生新聞欄目在各地電視臺紛紛落地開花。目前民生新聞在實際操作中普遍存在的主要問題是:(1)民生新聞報道浮于表面,內在價值流失。現在很多民生新聞主要是一些日常小事,對這些日常小事的報道,有時是搶一時之先、吐一時之快,沒有做深入調查和背景分析,只是浮光掠影。(2)偏愛負面新聞。為迎合眾人的獵奇心理,過于關注反常、奇異或駭人聽聞的信息,使人們看到一個不真實、被扭曲的世界。(3)“投訴熱線”含金量太低,有時被人當槍使。(4)民生新聞以城市居民為核心受眾,有失公平,也遠離了社會關注的熱點。
鑒于電視民生新聞在發展過程中出現的諸多問題,如何給民生新聞的內涵和外延補充新鮮血液,做到與時俱進,這是電視新聞工作者的當務之急。因此,站在國計民生的高度,倡導“大民生”新聞無疑是今后民生新聞轉型的努力方向。特別是在當前以人為本、構建和諧社會的執政理念指導下,關注民生、反映民情、體現民意,是做好“大民生”新聞的關鍵所在。
不可否認,時政新聞缺乏親近感。所以,將時政新聞民生化,或者說用民生視角來做時政新聞,這是解決民生新聞低俗的一個重要出路。要在時政新聞中找到與百姓生活密切相關的切入點,使一篇時政性很強的新聞具有鮮明的貼近性,令人倍感親切。例如:前幾年溫家寶總理到西雙版納州視察時,我臺在制作出的新聞中更多的是體現出民生的一面,這從時政新聞中感受到了濃濃的人情味。
民生新聞節目在全國各地電視臺蓬勃興起后,涌現出很多優秀的名牌欄目,如江蘇廣播電視總臺城市頻道的《南京零距離》、北京電視臺的《第七日》、云南電視臺的《都市條形碼》等,在收視率和社會反響上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績。這些節目不僅滿足了觀眾的需求,而且為我國新聞媒體事業的發展增添了新的活力。目前,各州市電視臺制作的民生新聞由于新聞采編人員自身知識水平和業務能力差異的影響,各地節目的質量參差不齊。面對新形勢,如何提升州市電視臺民生新聞的質量,如何打造電視民生新聞的風格,讓其影響力持久呢?筆者認為,應用思想辦節目,做有思想的民生新聞。
一 呈現“看門道”新聞
俗話說:“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如今,民生新聞大戰可謂令人眼花繚亂。打開電視機,名目繁多的欄目、各種樣式的新聞盡收眼底。可新聞質量如何呢?形式單調,內容雷同,既無特色,又無新意,表面看似熱鬧,實則無鮮明主題。如何能站穩腳跟,贏得觀眾,成為媒體決策人和從業人員面臨的一個嚴峻課題。新聞實踐告訴我們,信息獨家占有越來越困難。現在,沒有一個電視欄目敢說自己有獨享的資源。面對這種狀況,筆者認為媒體可以沒有獨家報道,但不可沒有獨特的思想。這里的思想包括新聞選擇的角度、報道的視角、記者的觀點。簡而言之,誰有了獨特的視角、引人入勝的視點和創新的思維,誰就能在新聞競爭中占領制高點,誰就能具有更大的影響力。因此從共享資源中找出獨家視角,寫出有影響力的報道,才能顯示出媒體的地位和記者的本領。
二 呈現深度新聞
民生新聞就是“平民視角、民生內容、民本取向”。然而在新聞實踐中,很多民生新聞欄目中的“民生”成了雞毛蒜皮、雞飛狗跳的“市井”,新聞成了故事,僅僅滿足部分觀眾的獵奇心理,而這種新鮮感恰恰又是難以維持的。
那么我們的民生新聞到底該播什么?兩個字——民生。民生,不是某個人的生活,而是涉及老百姓衣食住行、安危冷暖等方方面面。在這當中,就業是民生之本,教育是民生之基,分配是民生之源,社保是民生之依,穩定是民生之盾。換而言之,這是老百姓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包括相關大政方針的“平民式解讀”,才是民生新聞最需要關注體現的“民生內容”。當然,關注大民生也并不意味著我們就不再關注老百姓的身邊事,但在此類題材的處理上,我們要從個例中挖掘出值得整個社會思考、借鑒的點,不能只報現象,而要設法給出答案,突出服務性。
三 呈現人文關懷新聞
在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中,以人為本、彰顯人性已成為社會趨勢。作為新聞報道,在實踐過程中要處處體現人文關懷。電視是黨和政府聯系百姓的橋梁和紐帶。只有以人為本,關注民生,才能增強電視民生新聞的親和力,樹立電視在群眾中的良好形象,起到良好的輿論導向作用。現在民生新聞越來越受到領導重視、社會關注、百姓喜歡、從業人員追求,這要求我們要不斷提高自己的政治覺悟、政策觀念和業務能力,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職責,更好地發揮媒體應有的作用。
在做民生新聞的過程中,我們常常會發現,觀眾反映的問題題材比較復雜,問題成因多。這就要求記者采訪要扎實、深入、理性,不人云亦云,要對新聞事件進行理性的分析、多側面的展示,注重理論思辨性,更大限度地彰顯新聞的力量,凸顯人文情懷。西雙版納電視臺開辦的《新聞趕擺場》欄目,一直堅持以“人文關懷,關注百姓”為主,也就是說每一位普通百姓不分高低貴賤、不分先進落后,他的生存狀態、生活空間,都是記者們應該關心、關注和報道的話題,他們的喜怒哀樂就是我們的喜怒哀樂。溫暖溫情始終是民生新聞報道的主旋律和主色調,人文關懷貫穿于整個節目的始終。所以,西雙版納電視臺的《新聞趕擺場》欄目自2006年開辦以來,發揮自身優勢,凸顯地方特色,努力把民生新聞做活,每期節目都會征集一個群眾關心關注的熱門話題,然后派出記者進行深入調查采訪,從百姓中、從基層中、從民生中找到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新聞題材,新聞內容涉及不同行業的經濟成就、典型經驗,以及百姓生活中的投訴、求助等,積極地發揮信息資源的整合作用,有效提升新聞的內涵和品質。
總之,州市電視臺通過抓好民生新聞的選題,不僅可以提高民生新聞的關注度,而且可以有效地彌補民生新聞的不足,使民生新聞真正承擔起關注民生的重任,為化解社會矛盾、維護社會公正、促進社會和諧穩定作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賈西貝.打造民生新聞的地方特色[J].記者搖籃,2009(6)
[2]閆曉鵬.市縣級電視臺節目本土化策略研究[J].新聞傳播,2010(9)
[3]溫建營.以民生新聞欄目為切入點創地方臺特色頻道[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08(12)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