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擁有健全的人格,特別是將人格教育理念引入到初中歷史教學當中,對于促進學生培養健全的人格,激發自身潛力以及提升綜合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當前的歷史教學中,因長期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大部分歷史教師存在忽視學生個人教育和人格塑造的問題。本文側重針對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生人格養成的實現途徑展開探討。
【關鍵詞】初中歷史;人格教育;實現途徑
一、人格教育的內涵
人格源于拉丁文,學科不同對其的定義也有所不同。筆者比較認同的觀點是“人格是個人所有比較穩定的心理特性的總和”。一般我們認為其主要包括知識、能力、情感、意志、興趣、動機和信念等機制。人格教育,又稱品格教育,國內外目前有幾種不同的觀點。筆者較為認同的一個觀點是“人格教育是學校、家庭和社會深思熟慮地努力幫助年輕人理解、關心和實施核心的道德價值觀”。
二、實現初中歷史教學人格教育的途徑
1.發揮歷史教材對學生人格養成的熏陶作用
歷史教材對初中生人格養成具有關鍵作用。沒有歷史熏陶以及點滴歷史知識的積累,就難以形成健全的人格,人格教育將成為一句空話。只有以豐富的歷史資源對學生進行人格熏陶和激勵,以名人言行引導學生注重自身言行修養,才能夠充分發揮歷史的人文教化功能。
例如,通過品讀體會“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等歷史故事,了解民族精神與愛國精神。讀《史記》知“文王拘而演《周易》”;屈原放逐,乃賦《離騷》的堅忍不拔,不懈奮斗意。讀《程門立雪》、《三顧茅廬》、《倒履相迎》等,我們知以禮相待。歷史資源是培養學生人格的重要陣地。我們應當充分運用歷史事件及人物對學生進行熏陶,以使學生能夠形成獨立、健康的人格。
2.完善教學方法改革,建塑學生健全人格
在任何一門課程中,學生學習時都存在個體差異。故在歷史教學中,教師必須從不同階段學生不同的心理特點出發,改革和完善教學方法。建塑學生健全而優良的人格需經歷一個長期的反復磨練的過程。作為課程組織者和指導者的教師,應注意發揮引導作用,恰當運用自主學習理念,小組合作學習理念以及探究式學習等學習方式,引導學生樹立自信心,發揮主動性,做好自我認識、自我發揮、自我培養、自主發展,從而促進學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在教學中,教師要適時引入一些歷史事件或歷史人物,在獲得學生對這些事件及人物的評價情況的基礎上,將其分為討論組,闡述各自對歷史題材藝術作品的觀點及支持這一觀點的知識點。通過這種方式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以及辯論能力,更能夠促進其獨立探究科學知識的獨立人格的形成。教師因結合學生特點,選取合適的以一種或幾種教學方法進行組合協同使用。
課堂作為學生學習知識的空間,學生不僅要學會學知識,還要學會做人,學會生存,學會合作。當學生的主體作用發揮出來后,合作學習更成為一種需要,通過課堂內互動,讓不同思維在合作中碰撞,讓他們發現問題,激勵他們去探索,去創新。
3.注重師生情感交流,鼓勵構建獨立人格
初中階段,對歷史學習的目的在于讓學生了解過去,引以為鑒,運用于未來。因此,教師必須從歷史教學的方方面面進行努力,鼓勵學生構建獨立人格。
教師自身應明確情感因素在歷史教學以及學生人格養成中的關鍵作用,并應積極運用情感因素,給予學生更多的重視、關懷和理解,實現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和情感交流。教師作為課堂的主導者,對學生這一課堂主體,應當給予足夠的習性與耐心,切不可易怒。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情感投入是一種自變量、容易被人察覺,課堂教學的反饋是師生共同活動的結果。而這些反饋可以使教師產生情感體驗,這是一種因變量。
課堂中,教師應注意教學內容的組織與可是安排,通過適當的難度、合理的問題以及多樣化的形式開展歷史教學,并將人格教育滲透其中。將歷史課演變成為興趣課、探究課,引導和促進學生形成獨立人格。對學生的疑問真誠解答,把握分寸;如不能解答,則應坦誠,并與學生一起探討,與學生共同學習,以切實行動建立師生間的信任。
課堂外,應注意與課堂內容配套的課外活動的舉辦。例如,歷史知識搶答賽,歷史故事講述、歷史事件看法辯論賽、歷史資料搜集展覽活動等。學生參與其中,以真實的歷史資源來激發濃厚的興趣,以興趣來調動起學生的主動性,以主動性戰勝自我,樹立信心,逐漸培養并形成獨立人格。
總之,歷史資源有其獨特的優勢,特別是中學時期這一學生人格形成的重要階段,注重歷史資源與學生人格培養相結合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只有將優秀的歷史事件與人物、多種恰當的教學方法與學生的人文關懷、情感關懷相結合,才能夠更好的培養學生優良的人格。
結語
總之,人格教育對于學生成長以及發展十分重要,且健康人格的形成是一個復雜的工程。因此,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必須深入挖掘歷史教材中的人格教育素材,結合學生的認知實際、心理狀況以及個體差異,選取恰當的教學方法,通過課堂內外教學各種活動的開展,以歷史優秀人物熏陶、感染并影響學生的言行,從而實現培養健全人格的最終目標。
【參考文獻】
[1]郭琳,閆世笙.青年毛澤東的人格魅力對當代青少年人格教育的啟示[J].青年文學家.2011(12)
[2]李燕萍.試論社會轉型期青少年人格的培養[J].寧波經濟(三江論壇).2011(05)
[3]王超,耿祝芳.淺談歷史人物的研究性學習與學生人格教育[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0(12)
(作者單位:江蘇省啟東市鶴城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