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學活動始終伴隨著情感。該文在闡述情感教育內涵基礎上,分析了生物教學中情感教育的現狀,并結合高中生物新課程教學實踐,從4個方面提出來了情感教育促進高中生物教學的策略。
【關鍵詞】高中生物;情感教育;現狀;策略
《普通高中生物課程標準(實驗)》提出了知識、能力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三維教學目標。教學活動始終伴隨著情感,它是教育的動力和手段,在教學過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生物教學中,必須注重情感的推動作用,以促進生物有效教學。
一、情感教育的內涵
情感教育,是指在教育過程中尊重和培養學生的社會性情感品質,發展他們的自我情感調控能力,促使他們對學習、生活等周圍一切的環境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形成獨立健全的個性與人格特征,真正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有用之才。情感教育雖己引起教育界的普遍關注,但由于高考指揮棒仍然沒有指向情感評價等因素,情感教育理論與實踐脫節的現象仍然普遍存在。也就是說情感教育的思想雖已逐漸成為教師的主流認識,并逐漸為人們所接受,但教學實踐中“重知輕情”現象仍十分普遍。
二、生物教學中的情感教育現狀
生物除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理科學科,但同時也需要類似于文科的記憶。生物知識需要聯系實際的理解性的記憶,而現在的生物課堂,教師填鴨式的灌輸,學生死記硬背,機械模仿,完全不理解知識的發生和發展,全然不知道知識呈現的思維過程,造成教與學的嚴重脫節。人是有感情的動物,高中生更是一個充滿活力,崇拜個性,熱血沸騰的青年群體,這種死氣沉沉,毫無積極情感體驗的傳統教育,使作為學習主體的學生往往體驗不到學習的快樂,從而對生物學科失去興趣,故而也不喜歡生物老師,厭學情緒使很多學生對學習生物產生抵觸心理。
因此,要想提高生物教學效果,生物教師需要轉變傳統教學觀念,首先要調整自己的課堂氛圍,提高自身的情感修養,同時也要幫助學生調整好心理和情緒,注重情感教育,要認真分析學生的情感因素,因勢利導,培養積極健康的情感,激發他們的求知欲和創造欲,從而促進學習能力的發展。總之,學生學習效率不高,學習積極性很低的原因有很多,而情感因素絕對是一個非常關鍵不容忽視的重要因素。
三、以情感教育促進高中生物教學的策略
1.生物教師要提高自身的情感修養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說過:“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沒有興奮的情緒怎么能激勵人,沒有主動性怎么能喚醒沉睡的人,沒有生氣勃勃的精神怎么能鼓舞人呢?只有生氣才能換來生氣。”法國思想家羅曼·羅蘭說:“要撒播陽光在別人心中,總得自己心中有陽光。”“要感動學生,得先感動自己。”
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參與者,教師職業要求我們一旦走進教室,就必須立即進入角色,除去一切與教學無關的情緒波動和雜亂紛紜的念頭,把生活中的所有煩惱委屈全部拋之腦后,保持高度旺盛的“臨教”狀態。我們不能因自己的感情波動而影響教育教學,更不能讓它隨意傷害學生。所以,要想讓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教師首先應是一個富有情感又善于駕馭情感的人。當教師把愉快與熱情傳導給學生時,學生就會產生“心靈的共鳴”,“思維的共振”,從而產生良好的學習動機和濃厚的學習興趣;當教師把消極情緒和不佳的心理狀態帶進課堂時,就會給學生的心靈蒙上一層陰影,使學生產生一種莫名其妙的壓抑感。在這種緊張壓抑的氣氛下上課,教學效果必然大打折扣。研究發現,學生興致好時,其學習效率會提高兩三倍,可見,教師的自身情感修養對課堂氣氛的創造起著關鍵的作用。
2.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體驗學習成功的快感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孔子也曾說:“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有研究表明,當人對學習、工作有興趣時,就可發揮其全部才能的80%-90%;如果興趣低或沒有興趣,則只能發揮其才能的20%-30%。在很多情況下,一個人有學好生物的能力,但由于缺乏興趣,學習成績并不突出。只有當他受到啟發,對生物發生了興趣,甚至“迷上”了生物,學習能力才能得到充分發揮,取得很好的成績。可見,一個人在濃厚的興趣下就會加倍集中注意力,充分發揮自身潛在的聰明才智,產生高效的學習效率。
在受“應試教育”與“唯理智教育”傾向指導下的教育教學活動中,真正能夠取得成功的學生是很少的,絕大部分的學生會不斷地產生失敗的體驗。“我是不行的”、“我是沒有出息的”、“別癩蛤蟆想吃天鵝肉”,諸如此類的自我評價不斷出現在學生的頭腦中。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下,即使興趣再濃厚,也很難維持很長時間。所以,在任何時候不要急于給學生打不及格的分數。成功本身就是一種巨大的內在力量,它可以促進學生好好學習的愿望。讓每一位學生都有機會取得成功、體驗成功,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淡化最后的獎賞,只要學生有出色的表現,就要給予真誠的表揚和獎勵。在情感教學中,并不是回避失敗,而是面對失敗,要鼓勵學生以積極的態度去戰勝它,獲得戰勝失敗的成功體驗。
3.建立良好的溝通渠道,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
情感教育就是要全面了解學生對學習的態度、感受,因此必須建立良好的信息溝通渠道,構建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每一個學生都是帶著想好好學習的愿望來上學的。這種愿望像一顆耀眼的火星,照亮著他們所關切和操心的情感世界。他們無比信任地把這顆火星交給我們教師。這顆火星是很脆弱的,很容易被尖刻的、粗暴的、冷淡的、不信任的態度所熄滅。如果我們教師,同樣地也把無限的信任給予他們!那將是一種富有人情的相互尊重的美妙的和諧。”可見,教師只有給予學生信任,才能讓學生敞開心扉,了解他們的內心感受。只有這樣教師才能及時引導,糾正學生的不良學習態度,錯誤的學習方法等等,盡量讓他們少走些彎路。
同時,既然每一位學生都是“帶著想好好學習的愿望來上學的”,基于如此,我們要一視同仁地,公平地對待每一位學生,賞罰分明,千萬不要帶著有色鏡來對待分數低的同學,分數不是評判一個學生的唯一標準。每位學生都是很渴望老師的關注,渴望老師真誠的關愛。我們要學會欣賞學生,善于去尋找和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一個鼓勵的眼神,一個肯定的手勢或是一句安慰的話語,均能使學生感受到真誠的愛。每次期末復習時,筆者都會真誠的送上一些激勵性的話語,如“同學們,我們共同努力吧”讓學生知道老師永遠和他們在一起,從而激發學生努力學習的自覺潛力,促進教學效果的提高。
4.教師應采取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
很多生物教師由于怕實驗課給自己帶來麻煩,而以放錄像來取代學生的動手實驗,這樣不僅不能給學生帶來感性的認識而且也會讓學生對生物失去興趣。因此我們教師要不畏辛苦,給學生動手的機會。有時教師可先讓學生進行實驗探究,再進行理論知識的教學,如在“葉綠素的提取和分離”的理論教學之前,先讓學生完成實驗“分離葉綠體中的色素”,探索色素的種類和含量。通過這一實驗,學生獲得了感性認識,之后,再來學習葉綠素的有關理論知識,就有了基礎,避免了教師將葉綠素的種類和含量的知識硬塞給學生,而是讓學生主動地去建構知識,極大地激勵學生學習的興趣性,同時也使學生明確了知識發生的內在過程。
生物教材中有些知識是一系列連續的動態的過程,無法用實驗來體現,這時我們可以借助于多媒體課件中的動畫效果來形象而又生動地再現知識過程。例如體細胞的有絲分裂,生殖細胞的減數分裂是生物教材的難點,圖形多,過程復雜,每屆學生學到這部分都很困惑,我們就用動畫來展現細胞的變化圖,邊看,邊講解,調動學生眼,耳,腦等各個感官,讓學生容易理解知識點。
生物教師還可通過讓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自主、合作及探究學習等方式,來嘗試一種“以參與求體驗,以創新求發展”的教學模式。
四、結語
教學活動是一種知情交融的復雜活動,情感是教學活動中的一個關鍵性的教學因素。教師在教學中既要注重智力因素,也要注重情感因素;既要注重學生,也要注重自身的情感素養。培養學生積極進取的精神,增加學生學習生物的自信心,促進學習能力的提高,讓學生在學習中真正學會學習。
【參考文獻】
[1][蘇]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4
[2][德]第斯多惠.袁一安譯.德國教師教育指南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魚霞.基礎教育新概念——情感教育[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9
[4]盧家媚,等.中學教師在教學中運用情感因素的情況調查[J].教育研究,2001(08)
(作者單位:蘇州大學基礎醫學與生物科學學院
江蘇省吳江市汾湖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