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的數學基礎是相對薄弱的,作為文化基礎課,我們對待他們的教育教學方法和普高是不盡相同的。在數學教學中,學生閱讀能力的強弱是學生能否學好數學的一個重要方面,調查下來學生大都掌握的不夠到位。本文從中職學生的數學學習現狀,現代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和中職課堂教學新課改的要求,以及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策略等三個方面談點淺見,以此作為在教學中的探索和努力。
【關鍵詞】中職數學教學現狀;可持續發展;新課改;培養策略
一、中職數學教學現狀
1.從學生實際情況來看,學生的基礎知識掌握不夠,基本技能欠缺。不少學生就因為如此才迫于選擇職校。甚至個別學生可以說是在中小學就被“邊沿化”的學生,數學基礎尤為薄弱。
2.從學生心理角度來看,學生對數學課普遍存在恐懼心理。在我們的傳統教學理念和傳統教學行為模式框架里,數學長期以來就被學生們視為“枯燥”、“繁瑣”、“艱難”的代名詞。個別學生避之不及,表現為一到上課就想睡覺或是無精打采。
3.從職校角度來看,由于中職學生沒有全面的升學壓力,因而對于數學教學通行的辦法就是消極處理,一而再,再而三的降低教學難度,了解概念、會套公式就可以了。考試的目的簡直就是畸形地退化為盡最大可能保證絕大數學生都能通過,即及格率要達95%以上。學生做作業,不是抄襲就是干脆不做,錯題連篇、符號亂畫。
4.從教師角度來看,由于學生學習信心、興趣的進一步喪失,很多教師感覺自己在教學中不是“長高”了,而是“變矮”了,教師的教學成就感也就明顯失落,喪失了自我進修提高的內在驅動力,不可避免地影響到教師教學業務能力的提高。
5.從教育政策與制度上來看,招生制度有待進一步完善。在政策上應將職業中學與普通高中同等對待;在觀念上應樹立人才責任意識,而對于數學課程設制的探討,很少分專業而定,且每學期的課時相對不穩定;對于教材的選取應注重基礎性和實用型。
二、現代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和中職課堂教學新課改的要求
蘇霍姆林斯基說:“學生學習越感到困難,他在腦力勞動中遇到的困難越多,他就越需要多閱讀。正像敏感度差的照相底片需要較長時間的曝光一樣,學習成績差的學生的頭腦也需要科學知識之光給以更鮮明、更長久的照耀。不要靠補課,也不要靠沒完沒了的‘拉一把’,而要靠閱讀、閱讀、再閱讀,——正是這一點在‘學習困難的’學生的腦力勞動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所以,在中等職業學校數學教學中,就很有必要讓學生在與書本的交流中,變機械記憶為理解與掌握,在真正理解的基礎上進行運用并得以靈活的表現。重視數學閱讀,豐富數學語言系統,提高數學語言水平,有著重要而現實的教育意義。
我們今天在職業學校里要培養的絕大部分是面向市場的高技能的企業人,而不是面向考場的博學的讀書人。所以,新的職業教育課程的設計原則就有以下幾項:教師要以職業活動為導向,以素質為基礎,突出能力目標,以學生為主體,以項目為載體,以實訓為手段,設計出知識、理論、實踐一體化的課程。所以在新形勢下,我們中職教師必須把培養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放在突出的位置上,以保證學生走上社會之后的持續發展能力。
三、數學閱讀能力培養的策略
鑒于數學閱讀有別于其他閱讀的特殊性,不能盲目照搬文科閱讀模式來指導數學閱讀教學,應加強研究數學閱讀能力培養的有效策略。很少有學生會把閱讀數學書當作一件快樂的事,這就需要將數學閱讀真正引進課堂,數學教師要掌握一定的閱讀指導策略來引導和幫助學生,循序漸進,使學生從被動閱讀轉變為主動閱讀。
1.創設良好的閱讀氛圍
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要積極開設“課前五分鐘導讀”、“說數學”等活動。剛開始的時候,我們可以做些導讀的準備;如設計一些疑問,或者講一些充滿智慧的小故事,去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等到學生嘗到閱讀的甜頭的時候,導讀的工作就可以忽略了。我們也可以選一些朗讀不錯的同學,領讀重要的章節,對于一些重要概念、定理、法則、公式,還要反復朗讀以至背誦。久而久之,閱讀數學就形成一種風氣,學生自會在閱讀中找到閱讀的樂趣,樂此不疲。
2.掌握基本的閱讀方法
①引導數學思考,提高課堂效率
在閱讀前教師應對閱讀材料中的重點、難點等要害問題,編好導讀提綱,引導和啟發學生在閱讀中思考。閱讀完一章一節后,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間進行多向交流,對所學的知識進行歸納小結,要理清脈絡,疏通思維,消除障礙,對所學過的內容進行比較和系統化,形成知識網絡,便于日后進行信息的檢索和提取。
②學會“咬文嚼字”,培養科學嚴謹態度
③尋找閱讀問題,歸納整理問題要點
④交流閱讀體會,評價閱讀行為和能力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教學中,教師只有正確恰當的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樹立學生的學習信心,才能引導他們自主學習數學、自覺運用數學、主動探究數學。那學生的興趣從何而來?“親其師,信其道”,對學生的真誠關懷、寬容和尊重,教師生動風趣的教學風格、富有感染力的個人魅力等都是營造良好數學學習環境的要素。數學教師的數學情感,是一種師魂,一種人格魅力。
最后數學教學中閱讀能力的培養是一項長期艱巨的工作,它不可能通過一朝一夕的努力獲得成功,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主導作用并不是寫一兩個教案就能解決,而學生的主體作用也并非是一朝一夕所能形成。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是一個長期的互動過程,讓數學課堂教學充滿魅力也將是我們數學教師傳授數學知識中一個長遠的重任。
【參考文獻】
[1][蘇]B.A.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教育科學出版社,2000.01
[2]戴士弘,職業教育課程教學改革,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06
[3]課堂教學方法實用全書,內蒙古大學出版社,1999.03
(作者單位:江蘇省江陰華姿職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