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閱讀教學中,造成低效問題的原因較多,而其中最重要的一個方面是教學目標的設定與把握。眾所周知,教學目標過于籠統,一直是語文教學長期存在的問題。不少教師確立教學目標,往往是憑經驗或照抄參考書,所定目標不是年復一年的重復,就是或高或低。對于一線教師而言,我們教學目標的煉制存在著“三缺”。1.缺少整體上把握課程目標、課程內容體系的宏觀指引;2.缺少從學段、學期上分析課程目標、課程內容的序列;3.缺少來自單元整組、文本特性、學生基礎觀照的效度。正因為教師在明確教學目標上的缺少,必然難以實現教學的有效性。
語文教學成功的首要條件是要有一個明確、具體的教學目標。教學目標是語文教學的靈魂,它貫穿整個語文教學過程,對語文教學具有重要的導向功能。教學目標是指學生在學完一個單元或一篇課文后將發生什么變化,其中包括言語智慧、學習能力和思維發展等方面。
一、要充分認識課程性質,著眼學生言語智慧
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語文課程應使學生初步學會運用祖國語言文字進行交流溝通。李海林在《言語教學論》中指出:“語文教育就是言語智慧教育。”學生通過閱讀課文,在獲得課文所傳播的信息的同時,獲得“如何傳播信息”的“言語智慧”的行為。這就是說,學會表達、學會交流才是學生們在閱讀教學里的主要學習內容。教學目標的設定正是著眼這一種“智慧”。
如人教版一年級下冊《棉花姑娘》教學參考書中教學目標:
1.認識“姑、娘”等7個生字。會寫“只、星”等6個字。
2.分角色朗讀課文,讀好請求的語氣。
3.認識一些對人類有用的鳥類和益蟲。
這類目標的設定嚴重忽視了發現課文的教學價值,即課文的言語表達形式對學生積累語言材料、習得語言規律、發展語文能力、獲得言語智慧等方面的獨特功能。學生對課文的感受和理解往往是多元的。教師設定目標應著眼于學生言語智慧發展力上。
再從言語智慧發展角度擬定的目標:
1.通過形聲規律、聯系生活及字形演變等主動認識“姑、娘”等7個生字。練寫“只、星”等6個生字,特別提醒“幫、就”的讓筆。【識字、寫字】
2.了解“多么盼望、驚奇、裂開嘴笑”的意思,在“笑”處想象,體會情感;讀出嘆號、問號的語氣,分角色讀好對話,讀出請求的語氣。【理解、朗讀】
3.補充情節,進行句式積累;聯系圖片,體會“碧綠碧綠、雪白雪白”的優美,借助生活遷移積累ABAB式的詞語,如“火紅火紅、金黃金黃”等。【語言積累】
4.認識部分益鳥和益蟲。【科學知識】
閱讀教學對每個學段言語智慧發展要求各不相同。針對低段閱讀教學言語智慧發展,應該將識字、寫字最為首要任務,做到對關鍵詞語的了解、品味、想象和積累;關注典型性句式,積極嘗試仿說、仿寫的實踐,豐富語言表達的形式;認識句段,有意識地進行句的比較、轉換與組句成段的了解并嘗試實踐;并能用句、段想象畫面并交流,能感受一些語句(詩句)語言的優美;能用朗讀表達自己對語句、段落的閱讀感受,朗讀流利,感情自然,自信大方。
二、要充分關注方法策略,著眼學生學習能力
崔巒老師曾經指出:“備課時對教學要達到的目標進行整體思考,既要明確三維目標的達成度,又要明確實現目標的方法、手段、策略,而后用簡明的、條分縷析的、策略與目標相聯系的語言加以描述。”教學目標的設定需要關注一下的方法策略。
1.理解: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從一年級即可實施。
2.批注:圖畫標記(一、二年級)、評點,感想式、質疑式、聯想式、評價式、補充式批注等。
3.對比:對比閱讀,廣泛適用于閱讀教學。如人教版六年級上冊《青山不老》通過對比閱讀,感受老人改造山林,綠化家園的艱辛和決心。
4.歸納:歸納主要內容的基本方法。
5.提問:質疑的方法。
6.查閱:主要信息的快速提取。
7.誦讀:析讀、評讀、研讀、悟讀等。
請看人教版六年級上冊《我的舞臺》一老師設定的教學目標:
1.用較快地速度閱讀課文,借助“閱讀表”,梳理、概括文章內容。【查閱、歸納】
2.欣賞課文語言,學習做批注,體會作者輕松、幽默平實的語言特點。【批注、理解】
3.在閱讀中感受作者樂觀、向上、積極的生活態度。【誦讀】
這位老師確定教學目標敘寫用“較快的速度讀、借助、梳理、概括、欣賞、學習、體會、感受”等表現學生外顯行為的動詞,對教學實效容易檢測、指導和調控。充分關注方法策略,使得教學目標的制定簡明,而不復雜。可以說,一篇課文可以教的內容很多,可以作為教學目標的項目也很多,對教材教學方法策略的發掘與提煉的過程,本身就是教學內容與教學目標逐步明確的過程。
三、要充分考量目標層次,著眼學生思維發展
新課標中關于閱讀教學的建議:“閱讀是搜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在小學語文閱讀課堂教學中,我們對分析和綜合,抽象和概括,歸納與演繹,比較與類比這些思維方式的訓練日益淡化。對學生敏捷性、靈活性、深刻性、獨創性、批判性的思維品質發展欠缺,對學生鉆探性、恒持型的思維情意關注不夠。也正因為這些思維發展的局限使得閱讀課堂中學生思維的發展逐漸“沙化”。
新課標所提出的“三維目標”,是我們制定教學目標的理論參照,但不能直接作為我們一堂課的教學目標來簡單的套用,會使教學目標模糊,失去語文學科的特性,更難以有效著眼學生的思維發展。語文課程的總目標是“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在教學中,我們要做好三維目標的整合,而不是簡單的疊加,“要以知識和能力為主線,為重點,并同時將其他兩維整合,融入進去。”實現三維目標結構的交叉整合,螺旋漸進,動態生成。
(作者單位:浙江省永嘉縣大若巖鎮埭頭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