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勞動與技術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四大領域之一, 本文就如何開展勞技教學提出一些新的想法。
【關鍵詞】綜合實踐;兒童化;童趣
首先,“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使勞動與技術的學習過程成為一個手腦并用、生動活潑、豐富多彩、充滿樂趣的過程”。這是多么地切合兒童的心理和口味。“玩”是兒童的天性,“在做中學,在學中做”,正是順應了兒童的這種天性。
現以江蘇省九年義務教育勞動與技術教材四年級上《泥筆筒》一課的學習為例,談談自己在實踐中的一些做法。
一、情境導入——呵護童趣
小學階段,兒童的身心發展還處于不穩定階段,可塑性極大。“童心未泯”,孩子在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的同時,也在用心揣摩,表達著自己的獨特感受。在《泥筆筒》一課的導入時,為了滿足孩子們的好奇心,我并沒有在課前將材料下發,而是讓學生先來摸一摸,玩一玩,然后說說是什么感覺?“軟軟的”“重重的”“黏黏的”……孩子們充滿孩子氣的回答里童心盡展,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心理學家的一項研究表明,學生對學習內容如果發生興趣,就會產生愉快的情緒和強烈的求知欲望,學習就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要想使學生在相同的時間里獲得最大的效益,教師在一開始就要想辦法去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抓住學生的心。又如六年級《心鎖環》一課,以魔術導入,吸引孩子的好奇心,以玩貫穿,步步引領孩子去探究組成結構、制作技巧,尋找套解奧秘,直至熟練玩耍,進行創意評價,孩子樂此不疲,情趣盎然,從而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意識、安全意識、質量意識和審美意識,維護孩子的“我口說我手,我手做我想”的美好心理。
“人只有喜歡了,投入了,才會釋放巨大的潛能,產生無窮的動力,創造非凡的價值。”學生的學習也是如此,只有呵護孩子的童心,創設有利于發揮孩子的主觀能動性的情境,孩子才能積極愉悅地經歷體驗,享受成功的幸福。
二、方案設計——激發童趣
陶行知說:“學生有了興趣,就會全力以赴去做事,學與樂不可分。”可見,激發童趣在勞技教學中顯得多么重要。這種興趣應該是持續的、延展的,是不可忽視的;并且應該是內涵的、創造的,是不可估量的。
在《泥筆筒》的制作方案設計時,我首先讓學生說說自己用的筆筒是什么樣的?由哪幾部分組成的?并利用課件讓學生見識不同形狀、不同材質的筆筒,猜想設計者為什么這樣設計,從而使學生對技術的新奇和多變有一個感性的認識。然后通過對筆筒結構的探討,引發學生對筆筒產生聯想。最后是交流各自的方案:你是怎么設計的?聽了同學的設想,你覺得可以怎樣調整原來的設計?在師生和生生的智慧碰撞中,學生的考慮問題更全面了。學生在輕松的狀態中很自然地明白了要“做什么”和“怎么做”。
三、實踐探究——豐富童趣
“兒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動手實踐是技術思維的另一種重要表現形式。它通過制作過程,將方案和原材料逐漸趨向結合,直到統一,共同轉化為作品,從而也驗證方案的可行性。學生通過動手實踐,從而可以不斷完善、修正方案。通過“嘗試一修正一再實踐”,學生親身參加實踐活動,體驗、感悟技術的形成過程,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口語表達能力、合作學習習慣和創新精神。
學生探究的過程,是師生互動的過程。在學生將方案轉化為作品前,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技術或工藝設計,讓學生明白泥筆筒的制作方法和工具使用方法。將制作前友情提示的內容同樣編出朗朗上口的歌謠:“安全第一要牢記,合作互助要心細。滾壓泥片用力均,切割泥片要整齊,捏合連接要到位,完成作品有耐心。”引導學生讀提示的時候可以配上動作,操作的時候配上音樂節奏,學生玩在其中,樂在其中。在學生嘗試中,教師認真收集學生反饋的信息,發現學生的創新,協助個別學習困難的學生動手實踐,為確定下一步教學方向掌握第一手材料。
四、展示交流——分享童趣
從來沒有絕對完美的設計,所有設計都可以改進。為讓學生積極參與動手實踐,和同學們分享實踐的成果,體會學習心得,進行思維碰撞,激起更多學生的參與熱情和自信,我們在勞技學習中安排了展示交流活動,通過展示交流來引導學生進行優化。優化的內容可以是對工藝技術的改進和組合,可以是作品材料的合理選擇,也可以是作品的造型和色彩。作品制作成功后,對外觀加以潤色也是現代設計的新理念。
在泥筆筒制作完成后,首先由各小組選拔產生比較優秀的作品,再讓學生用投筆的方式評選出最佳創意獎、最佳裝飾獎、最佳合作獎;請完成得比較快的小組交流一下經驗,請制作慢的小組說說遇到的問題,同學們在反思、交流和自我剖析中得到提高,思考問題更加成熟了。而學生根據其他小組的介紹,有的得到了啟發,還有的針對具體問題提出了更好的建議,課堂充滿了思維碰撞、和諧融洽的活躍氣氛。
此環節中,教師通過讓學生展示匯報制作創意及作品的特點(自我欣賞)、同學評價、提出修改意見(互相學習)和教師小結(點撥提高)等三個過程,學生也在互相交流、互相觀摩中收獲了知識、收獲了朋友、更收獲了快樂。
一年多來,我努力踐行新課程,探究適合兒童口味的勞技教學,在整體設計上將以往的“模仿操作”構建成“設計制作”,其教學基本框架是:情境創設——方案設計——實踐探究——展示交流。可喜的是,學生的設計意識和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他們設計制作的作品在造型的構思、色彩的搭配、功能的多樣等方面都有令人驚奇的創新。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托爾斯泰說:“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孩子是天生的藝術家”,勞技課中要善于呵護、激發、豐富、分享這些童趣,放飛這些理想,使勞技課成為滿足他們童趣的田園、播種希望的樂園。
(作者單位:江蘇省張家港市白鹿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