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數學新課程標準》重視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發散思維是創造性思維的最主要的特點。在小學數學里可借助“一題多解”、“轉化策略”、“開放題”等相關練習,訓練學生發散思維,培養創新能力。
【關鍵詞】創新能力;發散思維;獨創性;變通性;流暢性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數學新課程標準》將“雙基”改為“四基”,在繼續強調發展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基礎上,要求增強發現和提出問題的能力,旨在重視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培養現代化建設所需要的創新人才。如何培養小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能力呢?可以從訓練學生的發散思維開始。
發散思維指大腦在思維時呈現一種擴散思維狀態,思維開闊,方向多維。心理學家指出:發散思維是創造性思維的最主要的特點,是測定創造力的主要標志之一,具有獨創性、變通性、流暢性等特點。在小學數學里可借助多種練習方式,訓練發散思維能力。
一、獨創性,在“一題多解”的練習中形成
獨創性,指個人面對生活情境、問題情境時,能靜心觀察,獨具慧眼,獨辟蹊徑,想出不同一般、超越自己、超越同伴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在學習共同體中開展“一題多解”的練習活動,能營造發散思維獨創性的氛圍,推動思維獨創性的深度發展。如:學校科技小組男女生人數之比為5:3,已知男生比女生多10人,求男女生各多少人?
解法1.男生:10÷(5-3)×5=25(人), 女生:10÷(5-3)×3=15(人)。
解法2.男生:10÷(5-3)×5=25(人), 女生:25÷5×3=15(人)。
解法3.男生:10÷(5-3)×5=25(人), 女生:25-10=15(人)。
解法4.男生:10×=25(人),女生:25×=15(人)。
解法5.男生:10÷=25(人),女生:25÷=15(人)。
解法6.男生:10××=25(人),女生:10××=15(人)。
解法7.男生:10÷×=25(人),女生:10÷×=15(人)。
解法8.解:設男生5x人,女生3x人。5x-3x=10 x=5 5x=25 3x=15 ……
設計一題多解的練習,不僅僅是啟發學生找到多種解法,更重要的是引導同學們對解法進行比較。比較中,優化方法,提升練習價值;比較中,合作共進,提升思維質量;比較中,滲透發散思想,升華創新精神。
二、變通性,在“轉化策略”的練習中形成
變通性,要求對于同一問題情境,能從不同類型角度去考慮。其主要特點表現為在解決問題時,一旦思維受阻能積極主動地改變思路,從其他的角度重新考慮問題。轉化策略正是變換考慮問題的角度,謀求問題的解決。如:比較和的大小。本題如果從通分的角度去思考,公分母較大,計算困難。有一學生改變習慣思路,轉化為從分子的角度去思考,給“分子通分”:=,=,顯然?。受到啟發的同學們很快想到又一解決方法:=,=,顯然?。
變通性即靈活性,轉化策略的練習培養了學生思維的靈活性,提高了思維的質量。靈活性的訓練加深了學生對轉化思想的內化,形成變通性的思維品質。
三、流暢性,在“開放題”的練習中形成
流暢性,指個人面對問題情境,在單位時間內產生不同觀念數量的多少。特征外顯為心智靈活、思路通達。對同一問題,如果你想到的可能答案越多,表示思維的流暢性越高。而開放題的特征是題目所交代的已知條件不充分,或沒有確定的結論,所以開放題有利于訓練學生發散思維的流暢性。如:在一棱長10厘米的正方體的上面挖去一個棱長2厘米的小正方體后,剩下圖形的表面積是多少?
答案1.(挖法如圖) 10×10×6+2×2×4=600+16=616平方厘米)。扣緊“挖法”發散點,激發學生發散思維,還會找到以下兩個答案。
答案2. (挖法如圖沿棱挖) 10×10×6+2×2×2=600+8=608(平方厘米)。
答案3.(挖法如圖,沿頂點挖) 10×10×6=600(平方厘米)。
本例為結論開放題,此外開放題還有條件開放題、策略開放題、綜合開放題等,無論哪一類開放題,訓練時都要注意扣緊發散點,指導學生找全答案,訓練學生發散思維的流暢性。
發散思維的培養,創新能力的形成,都必須以對數學知識的深度認識為基礎。教學中,我們不僅僅重視各種題型的訓練,更重要的是教給學生本源的數學知識,淋漓盡致地展示知識的形成過程,這樣學生就能學到“數學家”的思維,形成創新能力。
【參考文獻】
[1]《創新思維理論與方法》 周禎祥主編 遼寧大學出版社 2005年
[2]《小學數學開放題集》 戴再平 朱軒等編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0年
[3]《小學數學課程標準研究與實踐》 王林等著 江蘇教育出版社 2011年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通市如東縣岔河鎮岔河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