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股票市場上,個人投資者的權益是最容易受到侵害的,為了使我國股票市場健康發展,如何維護他們的權益被提到日程上來。本文主要從個人投資者的權益受侵害的表現、原因及解決措施幾個方面進行探析,以便為有關部門制定相關政策提供借鑒。
關鍵詞:個人投資者 表現 原因 措施
截至2011年末,我國個人投資者高達7200多萬,市場交易80%以上都是個人交易。但與其他主體相比較,個人投資者是股票市場上的弱勢群體,其權益往往會由于得不到充分保障而受到侵害。如何保護個人投資者的相關權益便被提到日程上來,本文將多角度探析個人投資者權益保護問題。
一、個人投資者權益受侵害的表現
(一)來自上市公司的侵害
1、通過操縱公司財務信息披露來侵害廣大個人投資者
在股票市場上,股民會青睞那些經營業績好、各項財務指標優良的上市公司。而由于各個方面條件的限制,投資者在決定自己的貨幣選票投給誰之前,只是通過上市公司定期披露的財務指標來指導自己的投資行為,往往不會或不能去上市公司進行實地考察。正是因為這樣,上市公司定期披露的財務指標在決定投資者貨幣選票投向誰方面起著決定作用。所以,很多上市公司為了爭得更多股民的選票,操縱公司財務信息披露,從而侵害了廣大股民的利益。當前股市存在許多不符合上市條件的公司,他們在發行募股前通過財務報表“整容”以達到上市資格,上市不久后就急不可耐地“卸妝”,露出本來面目,讓投資者大呼上當。如今年3月才上市的首航節能(002665),一季報就出現變臉,虧損371萬元,去年同期盈利753萬元,業績下滑幅度為149%。此外,還有一些上市公司在主營業務利潤增長下滑的情況下,也選擇對季報和年報進行化妝整容,操縱公司財務信息披露,以達到粉飾業績的目的。上市公司的這些行為最終損害的是廣大投資者,特別是處于信息弱勢方的個人投資者的利益。
2、與大股東合謀進行內幕交易
隨著股權分置改革的逐步完成,在我國股票市場上,流通股股東與非流通股股東的區別將不會存在,市場迎來了全流通時代。此時,無論是上市公司高管(他們擁有通過股權激勵方式獲得的股票)還是大股東的利益逐漸趨于一致,他們都希望在二級市場公司股價大漲從中牟利,于是二者合謀操縱市場,進行內幕交易的動機大大增強。待二者通過各種方式做高公司股價,自己高價賣出手中股票獲利,而留給處于信息不對稱一方的廣大個人投資者的一個爛攤子,他們將遭受被套的命運。
3、侵占公司資產
在“兩權分離”的現代公司制下,雖然監管層有明確的法規,但由于不健全和執行不力,公司控股股東與高管可以通過關聯交易、擔保等手段轉移資產,共同侵害中小投資者利益,由于監管成本過高,中小投資者難以進行監督,本來應該承擔責任的監管層由于各種原因不作為,導致監管不力,投資者無法及時根據公開信息對企業進行投資價值評估。這樣,最終侵害了廣大中小投資者特別是個人投資者的利益。
(二)來自大股東的侵害
我國《公司法》規定,所有持有公司同類股票的股東都有平等的權利,一股一票,表決權與持股數量成正比。這樣而廣大個人投資者由于所占股份少,表決權便有限;而大股東由于持股數量多,便擁有了更多的表決權。這樣,大股東往往利用自己的控股優勢操縱股東大會,我們知道股東大會是公司最高權力機構,公司合并、分立等重大問題應由股東大會決定。由大股東操縱的股東大會,其各項決策通常是從大股東的利益出發,而忽略了中小股東的利益,在當前的現狀下個人投資者的權益受侵害是很難避免的。
二、個人投資者權益受侵害的原因
(一)從個人投資者自身角度分析
1、缺乏專業的投資知識
據統計,在我國現有7200多萬個個人投資者中,有40%左右是2007年以后入市的。這些投資者對證券市場投資知識認識有限,許多投資者不懂得投資技巧與方法,也不會做宏觀分析、企業分析、市場分析。2011調查報告顯示,有高達94%的個人投資者表示,在學習證券投資知識與技巧的過程中面臨困難。主要問題在于:缺少時間和精力,缺少必要的經濟學和金融學基礎知識,缺乏專業人士的指導。這就大大增加了入市的風險性。
2、盲目投資
一方面,由于缺乏專業的投資知識,很多個人投資者便一味地模仿他人,輕信市場傳言,盲目跟風,追漲殺跌,一旦有風吹草動,證券市場的穩定和中小投資者的利益會受到很大的沖擊。另一方面,很多投資者看到別人在股票市場上賺了錢,便將自己的所有儲蓄都拿出來買股票,甚至去銀行貸款炒股,這必然使他們產生盡快取得股市收益的投機想法。他們的投資理念和投資行為還不夠成熟,具有盲目性。
3、缺乏股東意識
很多個人投資者其本身的投資目的就是賺取短期股票差價,頻繁換手(所以與西方成熟的股票市場相比而言,我國股市的換手率非常高),低吸高拋,他們根本不關心自己的股東權益,缺乏股東意識,這樣,個人投資者的權益易受到其他主體侵害也就不足為奇了。
4、法律意識淡薄。
廣大個人投資者只是把投資簡單看做是用手中的錢來賺取更多的錢,而忽略運用法律手段來維護自身權益。同時,廣大股民出于訴訟程序及費用方面的考慮,在合法權益受到侵犯時,也往往選擇沉默。
(二)從制度層面上講
1、法律法規方面不夠健全
法律法規健全與否是股票市場健康發展的關鍵,制定嚴格的法律法規并有效地實施是實現投資者權益保護的重中之重。在股票市場發展過程中,相關法制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仍存在許多有待完善的地方。2005年10月27日,頒布修改之后的《公司法》與修改之前相比有所完善,但仍存在著原則性強、可操作性差等問題,尤其在對中小投資者所有者權益保護方面突現不足。
2、監管制度不健全
廣大個人投資者的權益之所以會受到來自各方的侵害,其主要原因是我國相關的監管制度不健全或形同虛設。主要體現在:公司治理結構存在問題,內部監管制度形同虛設;國家有關管理部門的監管制度不健全或監管力度不強;缺乏有效的社會監督等。
三、完善個人投資者權益保護的相關措施
(一)加強對廣大個人投資者的教育
1、加強專業投資知識的教育
目前我國的個人投資者的文化素質越來越高,且主要集中在城鎮。相關部門可以定期免費舉辦證券投資知識普及學習班,并發放相關培訓資料,讓廣大投資者在專業人士的指導下學習相關投資知識,這樣一方面可以減少自身投資行為的盲目性,另一方面可以強化股東意識。
2、增強投資者的法律意識教育
要想有效維護廣大個人投資者的權益,關鍵在于他們應主動利用手中的權利,學會用法律武器保護自身利益。當然法律的普及不是件容易的事,要想增強個人投資者法律意識必須從細處入手。比如在各證券交易場所設立法律宣傳欄,還可以定期舉辦各種法律知識講座等等。通過對中小投資者的教育,加強其參與證券市場的意識,提高其參與水平。這一措施有力地約束了上市公司、證券機構、會計師事務所、監管部門等市場主體的行為,各市場主體都將在一定程度上更加慎重地對待中小投資者。這將有利于證券市場的公平、公正、公開和誠實信用原則的實現,促進證券市場的規范化和法制化。
(二)健全個人投資者權益保護方面的法律法規
1、證券監管部門要完善保護廣大個人投資者權益方面的法律法規。在我國現階段,有關資本市場涉及到投資者權益保護方面的法律法規還不健全,我們應該借鑒國外成熟市場的做法,盡快完善相關法規,做到有法可依。廣大個人投資者有了強大的法律武器作為后盾,有利于維護自身的權益。
2、要加強法律法規貫徹落實方面的監督檢查
相關部門要加強相關法律法規落實情況的監督檢查,這是維護法律法規嚴肅性的關鍵,否則,法律條文將成為一紙空文。
(三)完善上市公司的法人治理結構
有效的法人治理結構是三權(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分立,相互制衡的。要做到這一點,我們首先要制定相關法規來限制大股東操縱股東大會的局面;其次,要優化董事會成員結構,董事會成員必須要保持內外部董事的適當比例,同時還要強化獨立董事的監督作用;再次,要真正發揮監事會的作用,他們是維護個人投資者權益的第一道防線。
(四)加強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行為的監管
要提高上市公司透明度,提高上市公司透明度是保障廣大個人投資者知情權的重要手段。知情權是股東所有權利中首要的一個,投資者只有了解上市公司,掌握上市公司的實際經營財務情況,才能做出相對科學合理的投資決策。而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真實與否,廣大個人投資者是否真的看清了上市公司的全貌,這需要證監部門的監管,證監部門應該從公司申請上市的那天開始就要全方位的對企業的信息披露情況進行監管,以減少廣大個人投資者由于信息不對稱給自己帶來的侵害。
參考文獻:
1、《個人投資者權益緣何屢受侵犯?》 中國青年報 2012.01
2、《中小投資者所有者權益受侵害的原因及對策》 企業導報 2010.12
3、《“毒股票”圈錢何以頻頻得手 》人民日報 2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