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化旅游是福建省“十二五”規劃的重點項目,福州擁有豐富的內河資源,將內河整治與開發水上文化旅游相結合,符合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的總體要求,將會產生良好的社會和經濟效應。文中首先指出了福州中心區內河資源保護存在水系不完整、水質惡化、河道變窄、傳統內河文化流失等問題,接著對開發福州中心區內河文化旅游的可能性進行分析,并指出福州中心區水上文化旅游產業開發的原則,最后就福州中心區內河水上文化旅游項目開發提出建議。
關鍵詞:開發 福州 內河 文化 旅游
中國國務院《關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若干意見》中明確提出了要把海西建設成為我國重要的自然和文化旅游中心,為福建的文化旅游業發展提供了重大的歷史性機遇和巨大的發展動力。福建省“十二五”規劃中明確提出了要大力發展文化旅游產業,到2020年建成文化旅游大省,讓文化旅游成為海峽西岸旅游產業的重要支撐的目標。福州擁有豐富的內河資源,將內河整治與開發水上文化旅游相結合,符合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的總體要求,將會產生良好的社會和經濟效應。
一、福州中心區內河資源保護存在的問題
歷史上福州市的中心區河湖眾多,相互連通形成生態平衡的水系。除了西湖之外,還有過大量池塘,水域面積廣大。但是近年來福州中心區的內河資源保護存在以下問題:
1、水系不完整
在城市開發建設的過程中,福州中心區寸土寸金,有大量池塘、河道被填埋,作為建筑用地。這一方面造成福州市水系總長度減少,另一方面造成很多地方水道阻斷,無法延續原有的水系。水系不完整成為內河文化旅游最大的阻礙因素,有些河流斷流嚴重,河上的橋梁就變成了旱橋。
2、水質惡化
由于改革開放初期注重經濟發展的同時沒有很好的注意環境保護,河流沿岸的生活垃圾、餐館污水、建筑垃圾、工業廢水等無序排放,造成全國性的水質惡化、富營養化。福州中心區的河流和西湖沿岸的生產、生活污染源也很多,水質不好,與閩江相比差很多,水流不暢通。而且對閩江的水質也造成了不良的影響。水質惡化,惡臭難聞,難以進行水上文化旅游活動。
3、河道變窄
由于水質的惡化,使得福州中心區內河的河道淤泥不斷沉積,河道不斷變淺、變窄,難以行船。20年以前端午節龍舟賽的比賽船只都可以通過內河行駛到比賽目的地,現在船只很難在內河行駛,只能用汽車等陸上交通工具來運輸。中心區河道變窄變淺同時也限制了大型水上文化旅游項目的開展。
4、傳統內河文化的流失
福州市在歷史上文化底蘊深厚,有過豐富的內河文化,曾經有內河商務文化、內河航道文化、內河風水文化、內河生態文化、內河藝術文化、內河軍事文化等。這些文化現在已經隨著內河環境的惡化而基本消失。以前從事與內河文化有關的老福州人,也逐步老去而未能找到文化的傳承人。內河文化是內河文化旅游的靈魂與核心,沒有了內河文化,內河文化旅游就無從談起。
二、開發福州中心區內河文化旅游的可能性分析
1、福州市政府加大力度進行內河清淤工程
近年來,福州十分重視水環境的保護與建設,內河整治與福州城市規劃同步進行,在城市建設規劃中考慮到保留、保護、整治和開發利用內河在文化、休閑、生態方面的重要功能。尤其是注重中心城區內河和湖泊的整治和建設,已投入數以億計的經費,開展實際整治工作。定期進行河道清淤,把沿江沿河的違章建筑拆除,對沿河床生活的居民進行搬遷,杜絕各種生活污染源流入河道,河道及其河岸得到了保護和修繕,加大上流水泵的放水壓力,使內河的水能夠循環流通,河水水質有一定程度的改良。西湖也開始疏浚湖床、改善湖水水質。
2、福州市政府投入巨資進行沿江、沿河景觀綠化改造
自從閩江沿岸園林綠化改造工程開始后,福州市投資數億拉開了市區沿江沿河景觀改造工程的序幕,已經沿閩江兩岸建成了江濱公園、閩江公園,沿白馬河兩岸建成了長達數公里的白馬河棧道公園,安泰河景觀改造,沿西湖修建了休閑步行棧道,還進行了晉安河兩岸景觀改造、光明港沿岸景觀改造等。據福州市規劃局介紹,今后福州市將分批分期對所有河流兩岸都進行景觀改造,所有裸露的泥土都進行綠化覆蓋,并分段建造園林小景,不僅保護河流水土,還美化居民生活周邊環境。
3、福州傳統文化的回歸趨勢增強
近年來,福州市十分重視傳統文化的保護和傳承,尤其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一是,開設了福州話電視節目。福州歷史上原先只有的福州話廣播,現在還特別在福州電視臺3頻道開設了專門的福州話欄目,推廣福州語言文化。二是,尊重和保護福州傳統民俗文化。近年來,福州開始重視在重大傳統節日中保持和宣傳傳統民俗文化,比如春節閩劇曲藝表演、元宵節賞燈活動、拗九節敬老活動,端午節龍舟賽活動、中秋節沿河泛舟放燈活動等等。這些活動的舉辦越來越重視尊重傳統習俗,甚至參加活動者都身著漢服,引起了廣大民眾極大的興趣和參與熱情,活動效果越來越好。三是,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力度加大,對傳統文化傳承人的認定規范化。這使得福州傳統文化逐步回歸,除了老一輩福州人之外,新生代福州年輕人和由外地來福州工作的新福州人對福州傳統文化的了解不斷的加深。
4、國際、國內內河文化旅游發展的帶動作用
目前,國際上文化旅游逐步朝著生態化、休閑化、慢節奏化的方向發展,世界文化旅游的熱門,除了濱海水上旅游位居前列之外,內河文化旅游呈現越來越快的增長速度。各旅游熱點城市的母親河、內河水系、湖泊都成為文化旅游的亮點。紹興、周莊、烏鎮、西塘等地以傳統船舶為載體的內河文化旅游成為熱門的休閑的旅游產品和旅游線路。哈爾濱內河的太陽島已成為旅游品牌。就連北京等缺水嚴重的北方旅游城市,都相繼開發了內河文化旅游項目。
5、省會城市福州的生態化發展是我省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需要
福州最為福建省的省會城市,在我省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進程中,必須起到良好的帶動作用。福州具有悠久的歷史和文化,被評為國家衛生城市、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環保模范城市、全國創建文明城市工作先進城市、宜居城市等榮譽稱號。在提倡和諧城市的構建和城市科學發展的當今,要求福州的發展必須生態化,因此內河綜合整治和開發利用,與城市道路網一樣,也是城市發展與規劃的重點。作為優秀旅游城市和園林城市,未來的發展和建設,離不開內河環境的提升,內河文化旅游的開發過程自然成為內河整治和建設的有機組成部分。
三、打造福州中心區水上文化旅游產業的原則
在人口、建筑、交通密集的城市尤其是城市中心區,發展水上文化旅游除了能促進旅游經濟增長,還對能起到維護和改良旅游生態、保護和展示歷史文化的重要作用。因此,在福州中心區發展內河水上文化旅游應成為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的重要組成,應重點扶持這種健康生態的旅游方式成為福州城市旅游的品牌。
(一)循序漸進原則
打造福州中心區水上文化旅游項目必須循序漸進,不能盲目冒進。要做好項目統籌規劃,分短期、中期、長期的規劃,一方面能緩解投資資金壓力,另一方面能逐步擴大影響力。爭取將內河水上文化旅游與溫泉文化旅游、坊巷文化旅游相結合,共同協調發展。
(二)管理規范化原則
由政府牽頭,健全政府管理體制,做好協調組織。成立涉及包括各發展與改革委員會、國土資源、水利、環保、文化、旅游、規劃、建設等相關部門組成的“內河整治與開發管理委員會”,統籌管理內河整治與開發。并統一制訂調整各部門利益的內河整治與開發的管理辦法,統籌各利益主體的責、權、利,獎勵與懲罰并重。
(三)大力宣傳原則
依托現代電子商務平臺擴大宣傳。一是以省、市、區各級旅游局網站為依托,推介重點旅游資源,提供各類旅游資訊和網上預訂業務,方便游客出行。二是制作旅游宣傳廣告,在電視頻道播放,進行內河水上文化旅游活動宣傳。三是加強與報刊、雜志和互聯網等媒體的合作,進一步擴大內河文化旅游的影響力。四是吸引游客參與互動以此提高知名度,比如面向社會征集旅游口號和收集意見建議等。
(四)全方位保護資源原則
1、政府嚴格把關開發行為
內河水上文化旅游的開發建設,要嚴格遵照制定好的規劃辦事,并且制定貫徹落實內河水上文化旅游總體規劃的詳細規劃。應該招投標的項目要嚴格審查,照章辦理。在開發經營中,政府要嚴格把關,監督開發商嚴格按照開發經營合同,在開發經營毛收入中按比例反哺生態文化環境,保護好內河生態環境。
2、社區積極參與和配合內河整治
內河流經的社區組織,要積極參與和配合政府的內河整治與開發行動。勸導民眾服從大局,主動拆除不符合規劃的違章建筑和有礙景觀的社區建設。社區組織還要認真保護社區所在的河段環境,包括自然生態環境和社會生態環境。
3、倡導游客文明觀光
內河游客服務中心要主動向游客宣傳內河文化旅游要點,增長游客在進行內河文化旅游時的保護資源知識和能力。倡導游客自覺遵守內河文化旅游規章制度,積極參加和體驗內河旅游開發和環境保護活動。
4、培養專業內河文化旅游從業人員
旅游部門要針對內河文化旅游的從業人員,經常開展終身性的員工技能和知識培訓,培養出一批懂得保護內河生態,了解內河文化的員工,并穩定從業人員隊伍。
四、福州中心區內河水上文化旅游項目開發的建議
(一)完善基礎設施的建設
加大力度推進福州市旅游服務中心項目建設,建成集游客服務、旅游商品、旅游咨詢、票務中心、車輛集散等為一體的福州大型旅游服務中心,完善中心區旅游配套設施,提升旅游服務質量,為內河水上文化旅游奠定堅實基礎。
(二)繼續優化內河兩岸旅游環境
首先要繼續做好內河資源的保護,進一步提高水質,讓內河水潺潺流動、沒有臭味、水質清澈、水中動植物生物鏈健康維系,這是發展內河水上文化旅游首要條件。其次開展內河整治及周邊環境改造,布置休閑性商業設施和休憩設施。
(三)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內河旅游文化
一方面,保護好福州特色內河傳統文化。讓流失的文化傳統慢慢回歸百姓的生活。政府要積極推介和支持內河文化傳承活動,策劃內河文化旅游宣傳、文化論壇及節慶活動,讓外地人認識福州內河傳統文化、讓老福州人重溫福州內河傳統文化、讓新生代福州人愛上福州內河傳統文化,使越來越多的人主動參與到福州內河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活動中。
另一反面,要發展現代內河旅游新文化。利用內河整治和沿河公園的建設,將現代文明(園林藝術、水質凈化科技等)與傳統文明結合,增加內河旅游文化內涵,促進文化多元化發展,倡導文明旅游,打造內河休閑新文化。
(四)設計建造獨具特色的內河仿古游船
根據福州市鼓樓區旅游局介紹,該局已經對閩江造船廠、南京閩方船舶制造公司等多家企業進行考察,經過競爭性談判,由南京閩方船舶制造有限公司最終中標,承擔游船建造任務。首期在安泰河、白馬河設置游船碼頭,投放多艘仿古畫舫式游船。這批內河仿古游船已于2011年9月運抵安泰河、白馬河,分別交接給三坊七巷管委會和福州聚春園文化旅游發展有限公司試運營。
(五)將福州中心區內河資源的合理布局
福州中心區的主要河流有白馬河、安泰河、晉安河,還有西湖(含左海),這三河一湖在地理位置上大致呈U型格局。開發內河文化旅游,既要有自己的特色,又要同城市建設協同并進。中心區內河必須與西湖連通,盤活西湖水,并與福州母親河閩江相連通,形成完整的閩都水系水上文化旅游網絡。提升內河水上文化旅游的文化品位。具體項目布局建議如下:
1、白馬河水上文化旅游發展方向設想
白馬河流經福州最繁華的中心地段,綿延數公里,兩岸綠化密度大,竹叢繁茂,可以結合內河整治及綠化工程,將兩岸進一步綠化,種植花卉點綴林間,形成樹叢、竹叢遮蔭的生態河道,沿河兩岸全線建設游步道、小憩設施,營造水上叢林生態環境。建造游人集散碼頭,設計適合河道行駛的觀光船只。
2、安泰河水上文化旅游發展方向設想
安泰河流經福州重點文化旅游景區——核心歷史街區“三坊七巷”,文化底蘊深厚,應該融入“三坊七巷”的開發和建設。但是目前沿河污染比較嚴重,河道狹窄,河床較淺,不適合行駛大船,應結合內河整治和兩岸歷史街區保護修繕工程,恢復和修繕河岸、河上古建筑,沿河建筑立面繼續整治、改建、改造,建設可停泊小船的上下船臺階當做碼頭使用,建設觀賞河景的陽臺、走廊、美人靠,臨河的商店、茶樓、酒肆、亭臺樓閣等。恢復與修繕一些古橋梁,適當提高橋面高度,適當新建一些仿古橋梁。
3、晉安河水上文化旅游發展方向設想
晉安河水質相對較好,河面相對開闊,水流速度較快,航運比較方便,可結合兩岸已有的園林綠化帶,進一步綠化、美化、秀化、亮化(節能燈具)兩岸,建設兩岸河濱公園,建造若干專門用船碼頭和船泊停靠集散地,設計一些城市主題雕塑,進一步完善濱河的旅游休憩設施,沿河建造濱河的步行走道,形成動態旅游河道,有條件可以發展水上競技、演藝的文化旅游。晉安河上的橋梁要適當提高橋梁的高度,適合大型游船航行,橋的建筑可用浮雕來美化。
4、西湖水上文化旅游發展方向設想
西湖具有水陸空間相對開闊的優勢,今后可以進一步改造西湖沿岸及島嶼環島濱水地帶,進一步延伸環西湖(含左海)水上步行棧道,建設各種現代化旅游設施,在湖面上建造演藝設施,用仿古建筑風格,建造大型水上浮動舞臺用于文化表演活動,還可以建設水幕電影,并在湖邊建設碼頭和大型看臺,舉辦一些大型活動,例如將端午節龍舟賽策劃得更好,營造歡樂、大氣的旅游環境。
參考文獻:
1、百度http://www.baidu.com;
2、福州市鼓樓區旅游局http://www.gl.gov.cn/SubSite/lyj.html;
3、福州市臺江區旅游局http://lvyou.taijiang.gov.cn/;
4、福州市晉安區政府http://www.jinan-fz-fj.gov.cn/;
5、福州市人民政府http://www.fuzhou.gov.cn/;
6、中國國務院《關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若干意見》;
7、福建省政府《福建省文化旅游業2010~2012年發展規劃》;
8、福州市鼓樓區旅游事業局《內河生態文化旅游項目開發規劃》。
9、賀伶俐、袁書琪、李海峰,《基于生態位理論的福州市內河旅游開發策略》,《重慶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