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力資源會計是會計學的一個新興的重要分支學科,是市場經濟的產物。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人力資源會計被人們頻頻提起,企業比以前的任何時候都更迫切地需要這一特殊的會計服務。本文結合我國實際國情論證了在我國建立人力資源會計的必要性等相關問題。
關鍵詞:人力資源會計;現狀;不足;建議
一、我國人力資源會計研究的現狀
關于人力資源會計在我國的研究現狀,朱金鳳、薛惠鋒歸納出六個特點:一是1999年我國人力資源會計研究達到高峰;二是研究內容涉及范圍比較全面,理論基本成型;三是開始應用經濟學理論,研究逐步深入;四是結合中國實際的創新性研究較少,研究成果尚欠指導性;五是理論研究較多,實踐應用很少,與國外仍存在巨大差距;六是規范性研究較多,實證性研究很少。
目前,我國正處于向國內介紹和引進人力資源會計的階段,理論界對此問題的研究剛剛起步,實務中更沒有得到應用。即使在西方國家,人力資源會計盡管嘗試性地實施已有30多年,但大規模地應用仍難以進行。
二、我國推行人力資源會計面臨的困境
我國推行人力資源會計面臨的困境主要表現在對人力資源會計的認識不到位、人力資源會計的會計制度不完善、人力資源會計方法的選取不符合實際以及人力資源會計的推廣力度不到位等幾個方面。
1.傳統觀念束縛是實行人力資源會計的根本障礙
雖然在20多年的改革開放中,人們逐步樹立起了正確的、科學的義利觀,但具體到要用貨幣來表示自己值多少錢這個問題時,仍然會面臨尷尬,甚至發生抵觸。實際上傳統的道義論或多或少地還殘留在人們思想的深處,要真正確立起人是資本的觀念仍有一段路要走。“在傳統道義論的硬殼中不可能萌發人力資本的觀念”,在傳統道義論的影響仍然殘存的條件下,人力資源會計的推行會有阻力是必然的,不足為怪的。
2.人力資源會計制度本身不完善
在會計披露問題上,一直存在爭執:“會計信息披露是不是越多越好?”一定意義上講,為利益相關者提供人力資源相關信息,有利于相關人員綜合評價,作出客觀判斷和決策,是符合財務會計目標的。但現今的人力資源會計尚不能納入財務會計信息系統中來。人力資源會計制度與現行的事業單位會計制度有相當程度的差異,沒有制度規定,財務人員無法也不敢將人力資源信息列入對外報表。人力資源自提出后,未能形成一套切實可行的人力資源會計制度,勢必會影響人力資源會計在我國的推行。
3.人力資源會計計量存在操作上的障礙
人力資源在其取得、開發、維持過程中發生的成本和取得的收益,都是可以計量的,人力資源的可計量性體現在人力資源成本的可計量性以及人力資源價值的可計量性上。人力資源會計的計量問題在我國企業的推行中存在理論上的和實踐上的矛盾性。對于人力資源會計的計量問題,我國先后提出了諸如貨幣性計量方法、非貨幣性計量方法等多種人力資源的價值計量模式。當前我國企業常用的一些貨幣性計量方法是“工資報酬折現法”,然而具體計量模式中的方法尚需調整和改進。應該說迄今為止無論是國際還是國內的會計理論研究者對人力資源會計計量模式問題并沒有達成共鳴。而且,由于人力資源具有明顯的差異性以至于企業很難把握個案的特殊性。
4.我國對人力資源會計推廣意識不足
由于傳統觀念的束縛和現實條件的制約,我國目前企事業單位尚沒有建立人力資源會計的意識。有的進行了一定的嘗試,然而由于一些主客觀原因而不了了之。管理層對于人力資源的會計重視不夠。因此,在我國尚缺乏實行人力資源會計的土壤,開展人力資源會計的試點工作亟待進行。
三、我國推行人力資源會計的建議
人力資源會計對我國應對知識經濟時代的挑戰、提升人力資源管理效率、打造企業核心競爭力具有極為重要的現實意義。盡快在全國范圍內推行人力資源會計勢在必行。因此,必須盡快采取適當措施打破人力資源會計的困境。筆者認為,我國應從環境建設、制度建設以及隊伍建設入手,科學應用人力資源會計,充分發揮人力資源會計的作用。
1.加強環境建設,為人力資源會計的推行提供平臺
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不僅能夠為人力資源會計的推行準備充分的客觀條件,而且還能夠憑借其強大的影響力、鼓舞力和驅動力促進人力資源會計作用的充分發揮,推動人力資源會計的發展。我國目前已初步具備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良好社會風尚,干部人事制度、戶籍管理制度、社會保障制度等一系列制度的改革,也為人力資源會計的推行打下了一定的基礎。但要真正推行人力資源會計,還必須加強環境建設,營造良好氛圍,為人力資源會計的推行提供平臺。
(1)加快人力資源會計的立法工作
人力資源會計的理論基礎是人力資本理論,它的出現必然對經濟立法產生一定的影響。建立與之適應的經濟法律制度,才能有效地推動人力資源會計的發展。傳統的法律制度總體上是建立在物權基礎上的,強調對財務成本的保護,對人力資本的保護僅僅局限于基本人權,缺少產權等法律方面的界定和保護。在知識經濟時代,企業之間的競爭主要表現為以知識為基礎的創新能力的競爭。人力資源作為知識及其創新的最重要的載體,對于提高企業的未來競爭力,推動企業可持續發展有著決定性的作用。因此,我們要轉變傳統的資本觀念,建立新型法律制度,為人力資源會計的推行營造良好的法律環境。
(2)加強國際國內交流
人力資源會計是一門新興科學,許多理論上的難題亟待解決,許多方案和設想急需在實踐中驗證。而我國目前對人力資源會計的研究絕大多數還是單兵作戰,有組織的研究很少,在人力上、時間上都造成了大量的浪費。1999年和2009年,中國會計學會在北京先后舉行了兩屆“人力資源會計理論與方法”專題研討會,在群體研究方面邁出了很好的一步。這對推進人力資源會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希望中國會計學會能定期組織此類交流活動,從而提高人力資源會計的研究效率。
除加強國內交流外,我國會計界應投入更多的精力深入考察和研究國外人力資源會計。人力資源會計在國外的研究要比我國早二十多年,已形成較成熟的理論體系,并開始在實務中應用。我們應積極主動與國際上加強交流,通過報刊雜志、學術訪問等多種形式了解國外的研究狀況,從而為最終建立適合我國的人力資源會計體系打下基礎。
(3)加強輿論宣傳
從人力資源會計在我國研究和應用的現狀來看,國家有關部門對人力資源信息的披露未作要求,企業利害關系人認為人力資源會計信息無關緊要,企業缺乏應有的熱情和動力,理論界還存在諸多的疑問。因此,當務之急是盡快對人力資源會計理論進行深入系統的研究,同時加大宣傳力度,徹底糾正人們的思想誤區,轉變社會觀念,為人力資源會計理論的發展和在實務中的應用營造良好的輿論環境。
(4)完善人力資源市場
人力資源會計的推行離不開適宜的市場環境。人力資源市場和社會保障體系的建立和完善,有利于用人單位與從業人員的雙向選擇,是實現人力資源有效流動的重要手段和根本保障。我國應當在發展完善勞務市場的基礎上建立企業家市場,盡快建立并完善人力資源市場體系,引導人才合理流動,體現人才的市場價值。
2.健全相關制度,為人力資源會計的推行提供保障
理論是基石,制度是保障。完善的制度是人力資源會計得以推行的重要保障。影響人力資源會計推行的制度主要有會計制度、人才管理制度、人力資源評估和審計制度。
(1)進一步完善和創新會計制度
人力資源會計引入我國以來,至今既未納入現行會計制度,也未能形成獨立的會計制度。人力資源作為決定知識經濟發展的第一資源,一直游離在會計制度之外,直接導致人力資源會計信息無法對外披露,顯然是不合理的。我國只有從制度著手,確定人力資源會計應用的范圍和核算的對象,明確人力資源如何確認和計量,進一步完善和創新我國的會計制度,才能使人力資源會計做到有法可依。
(2)徹底改革人才管理體制
徹底改革傳統的人才管理體制,健全和完善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人才交流市場,優化人才流動運行機制,最大限度地保持人才自主擇業和用人單位自主擇人,既是合理配置人力資源必須解決的問題,也是有效推行人力資源會計的基本前提。企業管理者應注重人力資源的開發與管理,積極學習和借鑒國外經驗。一方面向員工提供有吸引力的工資、福利、醫療、保險、住房、養老等待遇;一方面又為員工提供進修、培訓、升職的機會,為員工創造發揮潛力的條件。
(3)嚴格人力資產評估的組織工作
對人力資產的評估是推行人力資源會計的先決條件之一。由于人力資產的評估結果關系到企業的真實資產狀況,關系到每位員工分配企業盈余價值的基數,這一工作組織的好壞、結果是否客觀公正直接決定著人力資源會計模式的實施效果。因此,一定要對人力資源評估機構嚴格把關,加強管理,以維護財務報表的統一,保證各企業會計信息的可比性。
在具體評估人力資產時,不僅要充分考慮勞動者的學歷、資歷、經歷、職稱、地區生活水平等因素,還要考慮勞動者的社會供求關系、勞動能力的大小以及能力結構。一般來說,人力資產評估要遵循動態性原則、重效果原則、公平原則、專業原則以及咨詢原則。具體可采用生產函數法、收益分成法、勞動價值論模型、平均工資法、成本法、崗位職務法及市場法進行評估。
(4)開展人力資源審計
人力資源審計是審計機構運用專門的方法,對被審計單位人力資源的開發、利用和管理以及被審計單位人力資源信息的公允性、真實性進行監督、評價,以促進被審計單位人力資源運營向著低成本、高效率方向發展的一種活動。
人力資源審計的重要內容之一是人力資源會計信息審計。檢查人力資產的余額是否正確,人力資產的增減變動記錄是否完整,人力資產的估價和分攤是否正確,人力資產是否在會計報表上進行了恰當的揭示和披露;檢查人力資源作為投資,其作價是否經過有關評估機構的評估,人力資源權益的增減變動是否完整,人力資源權益是否在會計報表中進行了恰當的揭示和披露。
3.充實工作隊伍,為人力資源會計的推行提供支持
我國要推行人力資源會計,必須充實人力資源會計理論研究隊伍,同時加強會計工作隊伍建設。高素質的研究和工作隊伍將為人力資源會計的推行提供最有力的支持。
(1)進一步充實理論研究隊伍
目前我國對人力資源會計的理論研究涉及到人力資源會計的概念、人力資源會計主體、對象、基本假設、計量、核算方法、報告等多方面內容,其中對人力資源會計的概念、內容、基本假設、目標、計量、核算對象等問題已基本形成一致意見,但對人力資源會計的計量方法、核算標準、核算內容及賬戶設置、會計報表等問題仍存在一定的分歧,對人力資源的分攤、權益的分派以及實際應用等問題更需進一步深入研究。因此,當務之急是組織專門的研究機構,充實研究隊伍,深化對人力資源相關問題尤其是應用問題的研究,從而為人力資源會計的推行奠定堅實的理論基礎。
(2)建設高素質的會計專門隊伍
由于人力資源會計形成于經濟學、管理學以及會計學的相互滲透和交叉,其內容涉及到經濟學、管理學、法學、心理學等多學科知識,對會計人員的素質要求較高。與傳統會計相比,人力資源會計在確認、計量、核算、報告等方面的工作更為復雜,技術要求更高。會計人員必須不斷加強理論學習,不斷積累實踐經驗,才能適應人力資源會計相關工作。隨著信息化和我國經濟的國際化,會計人員還需要掌握信息技術、網絡技術以及國際人力資源會計領域中的理論、方法、制度、規定等內容以及對外交流的語言工具。因此,我國要推行人力資源會計,必須大力加強會計工作人員隊伍建設,努力打造集精深的專業知識以及廣博的基礎知識于一身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
綜上所述,我國要推行人力資源會計,必須正視目前所處的困境。應在加強環境建設、制度建設及隊伍建設的基礎上,實事求是,轉換思維,跳出人力資源會計研究的怪圈,盡快打破理論上的瓶頸。同時,因時制宜、因地制宜,從披露人力資源會計信息入手,選擇一些試點單位,在實踐中驗證一些方案和設想,循序漸進地推行人力資源會計,努力發揮人力資源會計應有的作用。 參考文獻;[1] 諶新民、劉善敏. 2002年. 人力資源會計[M]. 廣東經濟出版社[2]董芳. 2005年. 人力資源會計淺析[J]. 財會研究, 第3期, [3]孫豐林. 2001年. 對我國人力資源會計核算的一點設想[J]. 會計研究, 第6期, [4]周蜻. 2001年. 對人力資源會計的再探討[J]. 財經理論與實踐,第l期,[5]周婕. 人力資源會計——二十一世紀的會計主流[R]. 人大報刊復印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