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創新經濟時代的到來和企業競爭的加劇,中國企業面臨著宏觀層面的發展戰略選擇困境及企業層面的商業模式選擇困境,只有同時突破這兩大困境的制約,實現企業戰略與商業模式的充分耦合,中國企業才能更好更快地發展。基于此,研究了二者的耦合意義、耦合條件和耦合過程,構筑了耦合模型,初步構建了企業突圍的思考框架和發展路徑。
關鍵詞:企業戰略;商業模式;耦合
中圖分類號:F27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2)34-0034-04
一、中國企業發展面臨的困境
經歷了過去三十多年井噴式的發展,中國企業現在正步入一個平緩發展時期,在這一時期,中國企業過去的低成本優勢已一去不復返而且很多企業已走到了發展的轉折點,面臨著發展瓶頸的制約,很難實現繼續的增長,再加上一些外國企業的激烈競爭,中國企業現在面對的外部商業環境非常的惡劣。面對此種困境,中國企業該何去何從,這成為關系中國企業未來發展的一重大難題。為解決這一難題,學術界展開了激烈的辯論,提出了各種各樣的解決方案,但時至今日,仍未得出一個一致的結論。經過系統性的思考和分析,我們認為要想解決這一難題,中國企業應從企業戰略(如國家層面,實現宏觀發展方向的轉變)和商業模式設計(企業層面,尋找新的價值創造邏輯)兩個方面來入手,幫助企業重新整合定位,改變原來發展模式以此來幫助中國企業走出發展困境,邁上一個嶄新的臺階。
二、企業戰略與商業模式的內涵及關系
(一)企業戰略與商業模式的含義及其構成
1.企業戰略的含義及構成。企業戰略即企業對未來發展的長遠謀劃,它為企業指明了長遠的發展方向。企業戰略包含:使命、目標體系、戰略制定、戰略實施、戰略評價與控制五部分內容。
2.商業模式含義及其構成。商業模式是指企業創造價值的內在邏輯,商業模式決定了企業的價值訴求、價值傳遞方式、利益分配方式以及企業如何保持自身正常運作的具體方式,而這些因素綜合起來共同決定了企業的發展空間、企業的利潤空間甚至企業的發展壽命。由此可見商業模式對于企業具有非凡的意義。借鑒國內外學者大量的研究成果,商業模式包含:定位、盈利模式、關鍵資源和能力、經營模式、業務系統、營銷模式、融資模式、利益分配模式和自由現金流結構九部分內容。
(二)企業戰略與商業模式的關系
通過大量的分析和研究我們發現企業戰略與商業模式這兩種理論不論在研究內容上還是在所解決問題上都即存在很多的相似之處(都是關于研究和解決如何實現企業內部協調與外部適應的)也都存在很多的不同之處(側重點不同),前者側重于通過戰略的靈活性調整實現“外部適應”從而更準確的指引企業沿著正確的路線前行,而后者更側重于通過內部的合理運作實現“內部協調”從而更好的進行價值的創造。商業模式相較于企業戰略缺乏的是對外部競爭環境信息的持續收集、分析和對企業長遠發展的謀劃;企業戰略相較于商業模式缺乏的是對具體如何創造價值、如何傳遞價值、如何分配價值的系統性思考,而恰恰這兩方面的內容對于企業而言又都是不可或缺的,所以要實現企業很好的發展就必須對企業戰略和商業模式這兩者的關系進行仔細的研究。
從涉及的內容來看。企業戰略是對企業的長遠謀劃,主要內容是為企業的發展制定方向,而商業模式則是企業創造價值的內在邏輯,主要內容是如何具體的經營企業從而實現顧客和企業價值的最大化。當然企業戰略也反映了企業的日常業務決策同長期計劃決策相結合而形成的一系列經營管理業務[1],而商業模式同時也是對商業活動的一種抽象,它決定了商業活動如何為公司帶來盈利,也決定了企業是如何把組織中的投入轉變成價值增加的產出[2]。因此,從企業戰略和商業模式涉及的內容可以看出,兩者都反映了企業如何規劃并實施一系列的措施使組織獲得長遠的發展,在內容上即存在很多區別也存在很多關聯之處。
從解決的問題來看。企業發展的根本問題就是巴納德和德魯克所提出的,如何使組織同時做到“內部協調”和“外部適應”[3]。其實企業戰略和商業模式這兩種理論都同時涉及了這兩個問題,比如說商業模式中的定位就是試圖通過對產業鏈的分析和對外部環境現狀及其發展趨勢的研究來給企業尋找一個可使企業獲得長遠發展的“產業位置”,解決的是“外部適應”問題;商業模式中的其他模塊則更加側重于指導企業如何實現更好地運營,它們決定了企業如何創造、傳遞和分配價值,解決的是“內部適應”問題。與此類似企業戰略也存在這一特點。企業戰略中愿景的確定和目標體系的建立以及據此制定的戰略都是對企業未來發展的一種決策,是為了使企業獲得持續競爭優勢而做出的長遠謀劃,解決的是“外部適應”問題;企業戰略中的戰略執行和戰略分析與評價部分是企業為實現其既定戰略目標而采取的具體行動,主要關注點在企業的經營層,解決的是“內部協調”問題。
三、企業戰略與商業模式的耦合關系
根據對相關文獻的整理,我們發現現在對戰略的研究越來越多的涉及了商業模式的內容,對商業模式的研究也越來越多的涉及了戰略因素,這一研究的趨勢使企業戰略和商業模式呈現交叉融合的趨勢。許多學者也對這種交叉融合的趨勢進行了分析,但是對融合程度的看法卻存在分歧。Santos等(2009)認為商業模式回答的是戰略概念中How(如何創造價值)的問題,只是戰略的一部分[4];與此相近張文松教授認為商業模式就是企業確立戰略定位即商業形態之后,所相應采取的競爭模式及商業流程,正確的戰略定位本身不能保證盈利,企業需要合理的商業模式支持。即一個戰略最終能否成功,取決于企業能力與所采取的商業模式是否相適應,在這里商業模式解決的是企業戰略制定后的戰略問題,它是連接客戶價值和企業價值的橋梁,是一個將各方交易活動相互連接的紐帶,對企業的戰略起到支撐作用[5];Afuah則提出了完全相反的觀點,他提到商業模式包括了戰略和運營有效性的利潤導向等各個方面,與企業戰略息息相關。所以,他們認為,戰略是商業模式的重要組成部分[6];與此類似按照拉里·博西迪和拉姆·查蘭的說法,商業模式是“以一種系統地、嚴格地方法去考查一個企業的健康狀況和贏利能力。它是對你的當前現實情況和將來的可能—而不是希望之中的—方向的述”。另外,商業模式還是“現實世界變化所構成的威脅或者提供的機會征兆的一種早期預警系統”以及企業“采取行動的藍圖”。也就是說,商業模式已經不僅僅是一個價值創造的邏輯了,它在很大程度上已經將戰略融入其中[7]。Elliot則認為:“企業戰略詳細地說明商業模式如何應用于市場,以便使企業與競爭對手相區別。”這說明,戰略使商業模式在外部市場上實現企業間的差異化,從而表現出優異績效,戰略與商業模式是企業的兩個側面,相互之間不存在替代關系[8];Yip也指出了相同的觀念,他認為戰略和商業模式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并非一個詞的兩種語義。事實上,商業模式與戰略之間是無法替代、互補共生的[9]。Zott和Amit考察了企業的產品市場戰略與商業模式的匹配關系,他們發現商業模式與市場戰略不是相互替代的關系而是互補的匹配關系[10]。Magretta也表達了相似的觀點,她指出戰略思考始于良好的商業模式;而商業模式作為一個系統,則是完成組織特定目標的經營體系,戰略與商業模式的互補匹配會使新的商業模式產生難以復制競爭力,使企業獲得成長發展[11]。馬君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明了商業模式與戰略之間的這種互補與融合的關系。戰略強調競爭并獲取企業績效,而商業模式則關注通過具體的活動形成的系統為企業謀利;戰略重視外部競爭,而商業模式則關注內部經營。因此,如果能將商業模式建立在企業戰略的基礎上,將外部競爭與內部經營進行融合互補,就會為企業獲得績效、創造價值,使企業獲得持續競爭優勢[12]。在這些觀點中雖然都提到了有關于企業戰略與商業模式融合的思想,但這些觀點都只是概念的闡述,沒深入的分析和思考關于這兩種理論如何實現“恰到好處”的融合的問題,因而時至今日學術界仍未形成一套有關這一方面的完整理論。
(一)企業戰略與商業模式耦合的意義
雖然企業戰略與商業模式這兩種理論都對企業的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但就單個理論而言仍存在很多的缺陷,無法滿足現代企業管理活動對理論的要求。要走出這一困境的重要思路就是尋找現有管理理論的耦合性,讓它們在管理實踐中取長補短,相互依賴,相互支撐,相互強化。基于這一思想,從企業管理側重的方面來看,企業戰略主要著重于企業管理活動的外部,保證企業的發展能夠緊跟環境的變化,尋求的是企業對外部環境的適應;商業模式主要關注的是企業的內部,企業運營中的價值創造邏輯和方式,探尋的是企業內部的協調。如果將這兩者能進行很好的耦合,發揮各自的長處,那么就可以保證企業同時做到“外部適應”與“內部協調”,實現長遠的發展。
另外戰略需要模式的支撐,模式需要戰略的引導,二者缺一不可。一方面商業模式為戰略的實施創造了具體的企業情景;另一方面戰略又為商業模式的設計提供了長期的愿景和價值主張。與此同時商業模式對戰略選擇和戰略變革有強烈的指導作用,其所包含的平衡協調思想是企業經營的本質,并且這一思想同樣適用于企業戰略并有助于克服戰略盲點;企業戰略對于模式設計和模式創新具有強烈的實踐性意義,其所包含的通權達變思想是實現企業發展的根本,并且這一思想同樣適用于模式的設計并有助于完善模式的不足。所以,兩者的動態耦合是實現企業獲得持續競爭優勢,成為“游戲規則”制定者的重要途徑,這就是這兩種理論進行耦合的真正意義所在。
(二)企業戰略與商業模式耦合的條件
1.戰略與商業模式耦合互補的條件。從環境層面來看,外部環境如社會環境、市場環境、產業環境以及外生的技術等與內部環境如企業資源、核心能力、企業運營模式等決定了企業的競爭環境及其競爭優勢,我們可以通過戰略的選擇為企業的長遠發展指明方向以適應競爭環境,可以通過商業模式的設計來獲得更多的價值以維持和獲取競爭優勢。因為戰略更加重視對企業外部競爭格局的分析與競爭策略選擇,而商業模式則側重于關注保持企業內部經營的順暢和保護利益相關者的利益;戰略強調戰勝對手獲取利潤,而商業模式強調尋求獲得在價值鏈上的獨特價值,通過這種獨特的價值使企業獲得足夠的盈利;戰略更多地以企業當前擁有的資源為基礎去尋求企業資源的進一步拓寬,而商業模式更側重于利用現有資源對盈利潛力的挖掘。
從所起作用層面來看,“戰略的作用是為組織繪制出航線”,“戰略促進了行動的協調性”,“戰略提供了一致性和有序性”;“模式的作用是保證企業這臺機器正常高效的運轉使其能很順利的沿著既定航線前行”,“模式保證行動的協調性”,“模式確保了一致性和有序性”。概括起來可以說,戰略負責引路,模式負責走好路;戰略把握宏觀方向,模式注重微觀操作;戰略保證做正確的事,模式保證正確的做事。戰略關注市場外部環境變化,從而提出對競爭環境及長期發展的對策,實現的是企業的“外部適應”;而商業模式側重于如何更好地創造、傳遞和分配價值,實現的是“內部協調”。這些功能和作用上的相互支撐、相互補充關系共同構成了戰略與商業模式耦合互補的條件。
2.戰略與商業模式“耦合強化”的條件。要真正在管理實踐中實現企業戰略與商業模式耦合,僅僅把握兩者的區別,弄清互補的必要性和可能性還不夠,還必須進一步挖掘它們的共性,把握實現中兩者融會貫通的關節點。從實施的過程看,兩者可以“耦合強化”的根本原因在于企業戰略是用“外部適應”來帶動“內部協調”,商業模式是用“內部協調”來帶動“外部適應”。雖有所區別但兩者都同時關注企業的“內部協調”和“外部適應”,出現了交叉重合的部分,這就是戰略與商業模式耦合強化的根本條件。
四、企業戰略與商業模式的耦合過程
通過對國內外知名學者們觀點的梳理、分析和對大量文獻與案例的研究,我們發現:一是單純的實施企業戰略或者商業模式雖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幫助企業實現很好的發展,但這兩種理論都存在一些自身無法克服的缺陷,不能真正的滿足現代企業對理論的要求;二是雖然這兩種理論存在很強的互補性,可以實現相互支撐、互補融合,但是關于如何實現這兩種理論的互補融合,使這兩種理論實現“無縫對接”形成一個相對“完美”的指導理論體系的問題還未能得到解決。基于上述現狀,經過長時間系統性的思考,我們一致認為可以通過耦合的方式來改變上述現狀,將兩種理論耦合為一種理論,耦合互補不足處,耦合強化共同之處,從而揚長補短,形成一個相對“完美”的指導理論體系,滿足現代企業對理論的要求。下面我們用一個圖形來說明一下基于戰略與商業模式互補性與相似性的耦合過程(兩種理論相互作用,最后形成一個整體),具體圖形(如圖1所示):
企業戰略與商業模式就像是兩個不完整的“車輪”,單獨的運作都無法保證企業的順利前行,如果將企業戰略與商業模式進行“耦合疊加”,同時關注到這兩者之間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并且深入挖掘出它們的共性,把握好現實中兩者融會貫通的關鍵節點,將不完整部分補齊進行“耦合互補”,將相同部分“耦合強化”,這樣就會形成一個很光滑的“車輪”,實現企業的順利前行。
耦合(Coupling)本身是一個物理學上的概念,按系統論觀點,系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系統或者兩種運動方式之間,通過各種相互作用而彼此影響以至聯合起來的現象,是在各子系統間的良性互動下,相互依賴、協調、促進的動態關聯關系[13]。在這里是指企業戰略和商業模式這兩種理論構筑的系統相互影響、相互補充、相互交叉,最終融入或嵌入彼此的系統,形成一個統一整體的象限。所以在將兩種理論耦合時我們應從系統的角度出發,將這兩種系統看成為一個統一整體;確定需要“耦合互補”的部分,需要“耦合強化”的部分;重新劃分好各模塊并確定各模塊需要完成的任務;最后再以系統性的思維設計好各模塊,確定各模塊之間的內在邏輯關系,實現模塊之間的良好分工協作,使它們相互支持、共同作用,形成一個良性循環的統一整體。這種耦合在宏觀上是代表企業戰略與商業模式這兩種管理理論在指導企業長遠發展上面的協作;在微觀上,表現為使企業內部各部分保持穩定、密切的聯系,從而相互融合、同生共長,保證企業的順利運營。
通過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戰略與模式這兩者不論在組織層面還是在系統層面都存在很強的互補性和融合性,不存在大的耦合的障礙,而且在個人層面這兩種理論也不存在理解、執行和倫理上的沖突,即也不存在個人層面耦合上的障礙。因此從宏觀層面來看,這兩種理論可以進行很好的耦合。
深入到耦合系統的內部企業戰略的五個模塊和商業模式的九個模塊之間,既不完全相似也不完全相異,它們可以相互強化、相互補充,共同耦合為一個統一的整體。下面我們具體探討一下這兩種理論是如何實現相互強化、相互補充的。
在商業模式中“定位”部分起到“外部適應”的作用,但這種適應不具備包容性和持續性。如果能在定位中引入企業戰略中使命的概念,那么就能很好的彌補定位局限性和短期性的不足,實現靈活、持續性定位,使模式做到更好的“外部適應”,引領企業的長遠發展。當然這一過程是相互的。使命在使定位獲得包容性和持續性的同時也會使自身得到強化,變得更具體,從而更具操作性;而且定位這一概念雖能明確企業在產業鏈中所處的位置,確定了企業發展的短期方向,但其還是達不到企業管理中對“指導方向”具體化的要求,還需進一步的細分。而企業戰略中的目標體系和戰略制定這兩大模塊恰恰能彌補定位這方面的不足,使定位進一步細分,強化定位的指導性作用。
企業戰略中“戰略執行”模塊起到了“內部協調”的作用,但這種協調太寬泛,無法進入細節,可操作性不強。而商業模式中除定位以外的八大模塊的內容恰恰是關于如何實現企業良好運營的具體內容,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能彌補戰略執行這方面的不足,強化戰略執行這方面的能力,使戰略執行實現細微化和具體化,從而更好的實現“內部協調”。當然這一過程也是相互的。商業模式的八大模塊在使戰略執行變得具體可行之后,也會強化自身內部的聯系,使這八大模塊聯系更加緊密,從而更具系統性。
商業模式的九大模塊雖然細致的闡述了企業創造價值的內在邏輯,同時關注了如何實現企業的“外部適應”和“內部協調”,但卻缺乏對現行模式是否恰當,現有定位是否合適的分析,缺乏連接“外部適應”和“內部協調”的橋梁,無法使這兩者始終保持正確性,無法使這兩者協調統一,達到完美的契合。而企業戰略中的“戰略評價與控制”模塊恰恰涵蓋了這些內容,可以很好的彌補商業模式在這一方面的不足。
五、結語
作為當代最具有代表性的管理理論,商業模式和企業戰略面臨的共同課題,是一個組織在變幻莫測的外部環境中面對眾多的競爭對手,如何創造和維系自身的相對優勢,使自身立于不敗之地。實現顧客和企業價值最大化是這兩者共同的目標,強調用系統、權變、柔性的觀點觀察和思考問題是兩者共同的思維模式。在企業戰略中側重于對未來的長遠謀劃,在商業模式中更多的是強調如何保持企業健康快速發展的具體內容,只有把握住上述的區別和聯系,才可以在管理實踐中促進企業戰略與商業模式的耦合。
參考文獻:
[1] AnsofHI.Corporate Strategy[M].NewYork:McGraw-Hil,1965.
[2] BetzF.Strategic Business Models[J].Engineering Management Journal,14,1:21-27.
[3] 高文武,王虎成.從管理思想發展趨勢看文化管理與戰略管理互補[J].長安大學學報,2011,(5):37-42.
[4] Santos,J,Spector,B,and Van Der Heyden,L.Toward a theory of 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 within incumbent firms[R].INSEAD Work-
ing Paper,2009.
[5] 張文松.企業戰略——獲取競爭優勢之道[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0:266-267.
[6] A fuah A.Business Models:A Strategic Management Approach[M].Boston Massachusetts:McGraw-Hill,2003.
[7] 拉里·博西迪,拉姆·查蘭.轉型[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5.
[8] Elliot S.Electronic Commerce:B2C Strategies and Models[M].Chichester,U.K:John Wiley,2002.
[9] Yip G S.Using Strategy to Change Your Business Model[J].Business Strategy Review,2004,15(2):17-24.
[10] Zott C,Amit R.The Fit Between Product Market Strategy And Business Model:Implications for Firm Performance[J].Strategic Man-
agement Journal,2008,(29):1-26.
[11] Magretta J.Why Business Models Matter[J].Harvard Business Review,2002,(5):86-92.
[12] 馬君.互補與融合:企業戰略與商業模式關系新解[J].海峽科學,2007,(9):8-10.
[13] 李文博.企業集成創新系統的深層耦合機理及其復雜性涌現[J].科技進步與對策,2009,(5):73-75.
[責任編輯 吳高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