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前中國正處于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時期,加強農村文化建設是社會主義和諧農村建設的一個重要內容。農村文化建設事關農村經濟發展、社會穩定和鄉風文明的大局。因此,加強農村文化建設,并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農村文化建設,已經成為當前一項很緊迫的任務。正是通過分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農村文化建設的必要性,并針對當前中國農村文化發展的現狀,來探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農村文化建設的路徑。
關鍵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農村文化建設;路徑
中圖分類號:F3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2)34-0052-02
十七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的《決定》,發出進一步興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高潮的總動員,會上強調要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堅持“二為”和“雙百”方針,不斷滿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農村精神文明建設關系著農民群眾的切身利益,也關系著國家的長治久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興國之魂,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精髓,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農村文化建設,引導廣大農民內化、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現農村文化大繁榮大發展,是當前農村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1]。
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農村文化建設的必要性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這一科學命題,是我們黨在深刻總結歷史經驗,并科學分析當前形勢的基礎上提出的一項重大任務,對于大力推進和諧文化、和諧農村建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農村文化建設,首先,有利于鞏固中國特色農村社會主義思想根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社會制度的內在精神和生命之魂,決定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方向,體現了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如果沒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引領,那么構建和諧新農村文化也就會迷失前進的方向。其次,有利于增強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建設新農村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構建和諧新農村的進程中,發展和繁榮農村社會主義文化具有全局性的戰略地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提供了建設小康社會與和諧新農村所需要的文化認同和價值追求,是構建社會文化的先進理念[2]。因此,要建設好和諧新農村,必須大力提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在新農村文化建設中的認同度,實現高度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形成農民奮發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團結和睦的精神紐帶。再次,有利于推動中國農村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不斷滿足人民的需求是我們謀發展、促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當前人民對精神文化的需要越來越占重要地位,在農村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符合農村群眾思想觀念變化的新特點,適應了當前農村文化的現實需要,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的具體體現,它對于解放和發展農村文化生產力,創造出更多滿足廣大農村群眾需求的文化產品和文化形式,增強農村文化發展活力,為農村群眾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糧,順應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大潮有著重大意義。最后,有利于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和國際競爭力。在當今經濟全球化進程中,文化是各國競爭的焦點,文化是國家的軟實力,是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我們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內容。在今天這樣一個東西方文化激烈碰撞的時代背景下,誰占據了文化發展制高點,誰就能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贏得主動[3],我們特別是文化建設和發展滯后的農村地區,必須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來抵制資本主義國家對我們意識形態和思想的侵擾,形成文化競爭力,更好地凝魂聚氣、強基固本。
總之,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農村文化建設就是要創造一個遵行道德規范、團結奮斗、勇于創新、具有較高文化素養的新型農村環境,為農村的經濟建設、思想文化建設,為中國改革發展穩定大局的快速、高效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當前農村文化建設存在的問題
1.農民整體素質不高,制約農村文化發展。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農村經濟雖然取得了發展,但與城市相比,農村貧苦落后的現象仍然沒有得到根本的扭轉。隨著市場經濟帶來的發展機遇和挑戰,農民想抓住這些機遇提高自家的經濟水平,而忽略了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存在“重經濟、輕文化”的現象,導致部分農村地區家族、宗教勢力等腐朽落后文化有所抬頭,迷惑了人們的思想靈魂,農村的道德狀況也普遍受到沖擊,農村受到拜金主義、利己主義的侵蝕,集體主義觀念、團結互助精神淡化,法律意識淡薄,誠信缺失,不敢創新,發展、競爭意識不濃,一些地方存在如坑蒙拐騙、弄虛作假、以富欺貧、以強凌弱等現象。另外,中國農村人口受教育水平不高且以小學和初中程度為主,這些都嚴重制約了農村文化的建設和發展。
2.政府領導認識不足,重視程度不夠。農村干部既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忠實傳承者和弘揚者,又是先進文化的積極倡導者、組織者和實踐者,直接關系著農村文化建設的成敗。中國考核官員政績的標準是經濟發展的成就、財政收入的提高,這就導致官員更多地重視經濟建設,追求經濟指標。文化建設不能帶來直接的財政收入和增加農民的經濟收入,收效甚微,影響了地方官員的升遷,所以就缺乏工作熱情和工作積極性,致使文化建設只重形式、重建設,而輕質量、輕管理,盲目大搞形象工程,最后農村文化體系出現了流于形式的“空殼化”現象,勞民傷財。
3.投入短缺,文化基礎設施薄弱。文化建設缺乏一定的物資保障就不能實現真正的文明。本來文化事業費用占國家財政總支出的比重就不高,且由于城鄉二元經濟結構的影響,致使分到農村的份額更是少之又少。另外,農村存在的“重經濟、輕文化”的現象以及官員過分追求經濟目標,這些都使在基層文化建設方面上資金投入嚴重不足 。由于資金缺乏,早已陳舊的一些文化設施不能得到及時更新,也不能建設一批新的文化設施、設備,文化建設工作受到極大的制約。
4.文化建設隊伍落后,人才匱乏。缺乏強有力的人才支撐,是當前農村文化建設面臨的一個現實問題。基層工作人員付出的辛勤勞動和工作成績難以得到及時的肯定,當地農民對這一沒有實質成果的事業不理解、不支持,且工資待遇不高,基礎條件清苦和艱辛,致使工作者工作積極性嚴重受挫,同時不能吸引較高知識水平的人才參與,文化建設隊伍后繼力量不強。當前農村多是留守老人和留守兒童,素質偏低,文化建設工作難以順利開展。
三、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農村文化建設的有效途徑
農村文化建設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農村文化建設關系著農村經濟發展、社會穩定和鄉風文明的大局,基于以上中國農村文化建設現狀,我們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力開展工作,從而推動中國農村文化發展繁榮。
1.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鞏固思想基礎。農民是農村發展的主體,同時也是農村文化建設的主體。由于當前農民整體素質不高,必須強化教育引導,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國民教育中來,增進社會共識。如一些業余的培訓,或以農家書屋為載體開展一些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活動,積極開展送書、送戲、送電影等文化下鄉活動,通過這些文化活動的開展,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內容和精神融入到精神文化產品中,吸引農民參與到這些文化活動中來,著眼于提升農民的思想道德素質,鞏固共同的思想基礎,豐富農村文化生活而遠離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建設和諧農村文化。
2.增強各級領導在農村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自覺性和緊迫感。政府是農村文化建設的主導者,領導重視是工作順利開展的保證。特別是基層領導干部要站在政治的高度和歷史的責任角度上,充分認識加強農村文化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把工作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從全面構建和諧社會和推進新農村建設的戰略高度,充分認識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農村文化建設的必要性和緊迫性,把它列為政績考核內容、為民辦實事項目來抓。從而為農村文化建設提供強有力的組織領導保證。
3.加快農村文化設施建設,奠定物質基礎。為了從根本上解決農村文化設施基礎薄弱的難題,要逐步建立“國家投資、地方籌資、社會融資、利用外資”的投資融資體制,積極引導各種力量捐助農村文化事業,加強農村文化設施和文化活動場所建設,建立并完善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4]。一方面政府財力要向農村文化事業傾斜,不斷加大對農村文化建設的投入力度。同時又要轉變觀念和思路,通過政策扶持鼓勵和吸引各種資金投入農村文化建設,籌資方式由單純依靠政府投資,逐步發展到政策籌資和社會融資。堅持投資多元化,進一步加大資金投入,有效地緩解農村文化建設資金不足的狀況,通過全黨全社會的共同努力、持續努力,推動農村文化建設的快速發展,推動民族精神綿延傳承。
4.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提供人才支撐。要制定實施基層文化人才隊伍建設規劃,完善機構編制、學習培訓、待遇保障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吸引優秀文化人才服務基層;對從事農村文化建設事業的人員實行從業資格制度;加強“選調生”和“三支一扶”工作的開展,鼓勵高校畢業生到農村從事文化工作;重視發現和培養扎根基層的鄉土文化能人、民族民間文化傳承人,鼓勵和扶持群眾中涌現出的各類文化人才和文化活動積極分子,建立鄉鎮農村文化骨干人員的人才庫,促進他們健康成長、發揮作用 [5]。同時,必須采取綜合有效的措施,培養大量復合型的農村公共服務專業人才,提高專業人才隊伍的素質,讓真正熱愛農村文化工作,熟悉農村文化工作,精通農村文化工作的人才參與其中。
參考文獻:
[1] 皋艷.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鄉風文明建設的思考[J].鹽城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5):28-32.
[2] 茍志軍,馬銀亮.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EB/OL].http://www.chinalawedu.com/new/16900a170a2010/20101129guopei1797.shtml,2010-11-29.
[3] 張艷國.興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高潮背景下的中國文化發展考量[EB/OL].http://www.doc88.com/p-298947055313.html,2012-06-15.
[4] 趙華禮.關于加強農村文化建設的思考[J].吉林農業,2011,(6):52.
[5] 劉健,朱曉林.關于加強農村文化建設的思考[J].農村經濟與科技,2008,(3):48-49.[責任編輯 陳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