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面臨的外部環境越來越復雜,而中國企業的資本結構不合理、宏觀環境判斷失誤、經營不善、缺乏預警下的次生風險是造成財務風險日益增大的主要原因。因此,企業的財務管理不能只停留在核算層次,要對風險有所了解、有所預防,應通過提高決策的科學性、適用環境變化、建立財務預警的機制體制、健全財務風險控制指標等手段加以監控,使企業把損失和財務風險降到最低。
關鍵詞:財務風險;原因;特征;監控手段
中圖分類號:F27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2)34-0099-02
企業財務風險是指企業在各項經濟活動過程中,因各種難以預料或無法控制的因素影響,使企業獲得的財務收益與預期目標發生偏差,蒙受損失的可能性結果[1]。因此,樹立風險意識,建立有效的風險預警處理機制,采取有效的風險防范方法,將財務風險給企業帶來的損失降到最小,是做好企業財務管理的重要課題之一。
一、常見企業財務風險的形成原因
1.資本結構不合理帶來的籌資風險。處于起步期、成長期的企業,企業管理者往往會被旺盛的市場需求所激勵,采用發行股票、債券或貸款等方式進行籌集資金,滿足生產經營所需,以期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一旦企業面臨的外部經濟環境發生變化,產品終端市場受到影響,就會帶來資金供需市場、利率的變化。當企業財務管理系統不能適應這種復雜多變的外部環境,無法優化自身財務結構時,就會給企業帶來籌資風險。具體包括:(1)負債規模不合理。負債在企業資金總額中所占的比例越大,利息費用支出越多。企業收益降低,會直接導致企業償付能力的降低。同時,負債比重越高,企業的財務杠桿系數越大,股東收益變化的幅度也隨之增加,財務風險越大。(2)負債利息率、期限不合理。負債的利息率越高,企業所承擔的利息費用支出就越高,當利息費用超出資金利潤率時,即超出企業的承受能力時,企業就會不堪重負。而企業應籌集長期資金,卻采用了短期借款或者相反,都會增加企業的籌資風險。
2.決策失誤、宏觀經濟環境變化等造成的投資風險。(1)企業在投資決策前,都會對投資項目的可行性進行周密系統的分析和研究,盡可能使投資按預期取得收益。但投資決策畢竟存在主觀判斷,決策所依賴的信息也有不全面、不真實的可能,以致發生決策失誤,給企業造成巨大財務風險。(2)企業面臨的宏觀經濟環境中,有諸多企業無法掌控的客觀因素,影響企業投資收益,若企業無法及時有效應對這些變化,也會給企業帶來投資風險。
3.企業經營管理中出現的經營風險。企業生產經營過程其實就是企業資金周轉過程,包括采購、生產、存貨周轉、收款等。周轉過程越流暢,企業的資金利用率越高,企業經營風險越小。相反,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會直接造成企業經營風險。如原材料供應價格變動產生的原材料短缺和停工待料,工藝技術、生產管理、庫房管理的變化造成的產品質量不穩定等,應收賬款不能及時回收,都會影響到企業產品變現。
其實,企業財務風險中更常見的還是因為企業經營管理中存在問題而帶來的經營風險,經營風險因為不像籌資風險和投資風險是出現在企業決策層,一般不會在發生前期就受到企業的重視,及時發現并得到解決,一旦這種風險積聚到一定程度,就會嚴重影響,威脅企業生存,可謂是“千里之堤,潰于蟻穴”,企業要及時注意防患于未然。
4.風險意識不足、處理不當帶來的企業次生風險。財務風險存在于企業各種財務活動中,無法預料,如果對財務風險沒有足夠的風險意識,風險預警機制不健全,風險處理不當,會使企業財務風險加大,甚至惡化。如企業的盈利能力降低會進一步使償債能力降低,企業在市場中的信用也隨之降低,最終使企業資金周轉不靈,甚至資不抵債,走向破產邊緣。
二、 從財務信息中發現風險的早期信號
企業提早發現、防范財務風險,對于企業的平穩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作為企業財務人員要善于從日常財務核算中發現財務風險的早期信號,使企業有充分的時間調整經營策略。
1.市場利率的變動通常是經濟環境發生變化的反映。利率是資金借貸成本的直接反映,關注市場利率的變動可以及時發現經濟環境的變化,有利于企業提前做好風險防范。市場利率降低,表明資金充裕,居民消費可能增加,股票市場趨于活躍,企業籌資成本降低,投入增加;相反,市場利率提高,股票遭到拋售,房地產行業萎縮,物價上漲。這些變化都應引起企業重視。
2.投資收益的驟然變化是影響企業戰略決策的重要因素。從風險防范的角度來看,企業要及時分析經濟效益與預期差距的大小及原因,如果投資收益發生驟減,說明企業所處市場環境發生改變,企業要及時做出反應,調整投資戰略,將風險降到最低。
3.觀察銷售業績與應收賬款的收賬周期變動趨勢。企業產品銷量的持續下降,會引起嚴重的財務問題,企業現金流會因銷量的下降受到嚴重影響,以至于企業可能無資金周轉。另外,企業一般會對信用客戶提供賒銷以擴大銷售,應收賬款收賬期的延長會“吸掉”企業經營資金,發現這一問題時必須及早解決。
4.警惕貸款規模的持續增長。貸款規模的持續增長,一方面是市場需求旺盛,有時也意味著企業資金周轉失去控制或盈利能力下降,現金支付能力下降。世界著名連鎖店日本八佰伴和中國的巨人集團、秦池酒業等就是因為擴張太快,企業現金流斷裂而倒閉的。企業管理者要善于在企業“繁華”的表面發現風險,防范于未然。
5.關注企業客戶的財務能力,發現來自客戶方的的危機信號。企業處在市場經濟中,要特別關注客戶的經濟狀況。客戶的財務狀況往往比自己的銷售額更重要、更關鍵。因為銷售出去的產品只有轉化為現金,才對企業生存發展有現實意義。所以,企業一定要對客戶發生的財務危機提高警惕。
三、對建立防范財務風險有效機制的探討
既然財務風險存在于企業經營過程中而無法避免,那么企業管理者就應該建立防范財務風險的有效機制,盡可能提前發現風險,做好預防措施,降低風險發生的概率,把風險給企業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2]。可以采取的手段大致包括:
1.提高企業財務決策的科學性。企業要重點抓好投資決策,保證企業按市場要求生產適銷對路的產品,科學研判市場變化,采取主動策略推動現金周轉。避免盲目投資給企業帶來重大損失,加強對市場走向的調研,及時總結差異,切實提高財務決策的科學性。
2.加強對宏觀經濟變化的適應性。企業生存在復雜多變的市場經濟條件下,對宏觀經濟變化沒有話語權,只能通過強化內部管理和內部控制,提高對宏觀經濟環境的適應能力,充分考慮企業對風險的承受能力,提前做好準備。
3.落實財務預警防范體制。企業管理者要保持高度的風險意識,落實財務風險預警體制,財務人員風險也要從管理角度出發,對于企業財務信息所揭示的問題加以分析,對早期出現的風險信號要及時反饋,制定量化指標,使風險在早期就得以控制。
4.通過建立財務分析指標體系來加強對企業財務活動的風險管理。企業可以通過包括速動比率、資產負債率、利息保障倍數、應收賬款損失率等指標分析企業償債能力;通過應收賬款周轉率、存貨周轉率等指標來分析企業運營能力;通過銷售凈現率、總資產凈現率、股東權益收益率等指標分析企業盈利能力。指標體系要針對企業財務風險設計,設置邊界值,定量與定性分析相結合,向預警系統提供數據支持。
四、結論
通過分析可以看到,市場經濟環境下的財務風險是現代企業在經營活動中必須面對的現實問題,環境變化的不確定性使風險不可能被完全消除,企業只能根據環境的變化及時采取有效措施降低風險發生的概率或風險帶來的損失。即使是世界知名公司也有因財務風險處理不及時、不當而倒閉破產的,這一點對成長中的中國企業尤其重要和有一定的借鑒價值,忽視財務風險勢必給企業帶來嚴重后果,因此,企業管理者和財務人員都應引起高度重視,加強對財務風險的認識和警惕。上述的分析表明資本結構不合理、宏觀環境判斷失誤、經營管理不善和缺乏有效的預警機制是造成財務風險日益增大的主要原因,因此,企業的財務管理不能只停留在核算層次,應通過提高決策的科學性、適用環境變化、建立財務預警的機制體制、健全財務風險控制指標等手段加以監控,使企業能夠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平穩長足地發展。
參考文獻:
[1] 王菊蘭.企業財務風險防范措施研究[J].現代經濟信息,2009,(19):229.
[2] 楊淑華.淺析企業財務風險控制及防范[J].現代經濟信息,2009,(19):237-238.
[責任編輯 陳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