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從農業生產、農產品加工、農產品市場流通等方面設計出兵團現代農業指標評價體系,然后通過層次分析法、多元線性回歸等相關數理統計分析方法對兵團現代農業發展的水平進行深入分析,得出當前兵團現代農業發展取得的積極成果和存在的主要問題,找出當前影響兵團現代農業發展的主要影響因素,從而提出發展兵團現代農業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現代農業;實證分析;兵團
中圖分類號:F12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2)34-0138-03
一、兵團農業發展現狀
二、兵團現代農業發展評價指標體系的建立
(一)評價指標選取原則
1.系統性原則。指標的數目以及體系的結構形式以系統優化為原則,通過各項指標之間的有機聯系方式和合理的數量關系,達到評價指標體系的整體功能最優,以便能從各個側面完整地反映出評價對象的各個主要影響因素。
2.簡潔性原則。指標的選取要具有代表性,含義明確具體,盡量避免指標之間內容的相互交叉和重復,同時在不影響指標系統性的原則下,要盡量減少指標的數量。
3.可操作性原則。建立指標體系是為了進行實證分析,評價指標的選取要充分考慮到所需基礎數據的易獲取性,選取的評價指標要便于計算、實用性強,評價方法要簡便、明晰、可行,易于理解、掌握、操作和推廣。
(二)評價指標體系
結合兵團的實際情況從現代化生產經營體系,現代化的加工體系,現代化的流通體系,現代農業科技創新體系,現代農業產業服務體系五個方面構建了6個一級指標和25個二級指標評價,詳細指標(見表1)。
三、評價結果分析
(一)評價指標權重的確定
(二)各師綜合發展水平分析
2010年各師總評價值排名變化幅度表現出了名次處于前面的主要是農八師、農一師、農六師以及農四師,而位次處于“中下”及“下”各師調整較為頻繁,主要表現在農九師、農十師、農十二師以及農十四師。同時從各師分指標變化情況上,各師六個指標評價值名次變動與總評價指標名次趨同。農八師除農業產業化服務位于第二位,其余五項指標均位于第一位;農一師僅有在農業產業化服務位于第一位,農業產業化發展基礎、農業產業化經營、農業科技進步位于第二位,農產品加工水平和農產品流通處于第三位;農六師僅在農產品流通位于第二位,在農業產業化發展基礎、農業產業化經營和農業服務水平均位于第三位。
四、幾點結論
1.在空間布局上,農業產業化水平受區位條件、氣候條件等因素的影響。基于區位和氣候條件表現出了“南疆”、“北疆”、“東疆”之間,“邊境師”與“腹心師”之間表現出了差異顯著。北疆各師顯著優于東疆和南疆,腹心師顯著優于邊境師。
2.農業產業化水平整體發展趨勢平穩,各項評價指標變化與總評價值趨同,表現出了農業產業化發展水平較高的師各項評價指標評價值也較高,而農業產業化水平較低師各項評價指標評價值也較低,僅有排名處于“中下”和“下”的師出現部分調整。
3.各項指標的評價值及總評價值之間具有較高的相關性,農業產業化總評價值受到農業產業化發展基礎、農業產業化經營、農業科技進步和農業產業化服務影響較大。
參考文獻:
[1] 袁莉.合肥市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的建設問題研究[D].合肥:安徽農業大學,2009:28-35.
[2] 姚建民,等.現代農業產業體系構建的道路選擇[J].山西農業科學,2011,(3):284-286.
[3] 王春元.構建重慶市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的對策建議[J].湖北農業大學,2011,(7).[責任編輯 吳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