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進一步提升浙江船舶交易市場在國內沿海航運業和船舶交易方面的話語權,浙江應該采取內外協調的發展策略。內部加強資源整合,構建以舟山、寧波船舶交易市場為心,以溫、臺船舶交易市場和杭嘉湖船舶交易市場為補充,覆蓋沿海船舶交易和內河船舶交易的“一核兩翼”船舶交易市場體系;外部加強協調,處理好與其他交易市場的銜接。
關鍵詞:浙江;船舶交易市場;內外協調
中圖分類號:F12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2)34-0145-02
一、浙江船舶交易市場發展背景
浙江船舶交易市場經過多年培育,已經成為目前國內船舶交易量最大、市場規模最大、服務功能最為完善的專業市場,確立了在國內同行業中的領先地位,走在全國前列。
為加快港航強省建設,浙江省提出構筑大宗物資交易平臺、海陸聯動集疏運網絡、金融和信息支撐系統“三位一體”的港口服務體系。而包括船舶交易在內的大宗物資交易平臺建設是“三位一體”港口服務體系的核心和主要內容,船舶交易服務業更是涉港、涉航等現代航運服務業發展的重要環節,在港口航運中心建設、吸引港航服務要素集聚、為港航進行配套服務等領域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因此,在國際航運及船舶交易新一輪大變革、國內航運面臨結構調整的背景下,面對東北亞及國內沿海航運業大發展和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所帶來的機遇與挑戰,浙江應該采取內外協調的發展策略,進一步提升浙江船舶交易市場的份額和競爭力,確立在國內沿海航運業和船舶交易方面的話語權,為港航強省提供堅實的支撐,并使船舶交易服務業成為現代海洋服務業的戰略發展重點之一和浙江現代航運服務業的戰略突破口之一。
二、內部協調:整合浙江省內船舶交易市場資源
(一)“一核兩翼”的資源整合思路
根據浙江各沿海區域運力和船舶交易市場分布,浙江船舶交易市場資源整合可以采取以舟山、寧波船舶交易市場為核心,以溫、臺船舶交易市場和杭嘉湖船舶交易市場為補充,覆蓋沿海船舶交易和內河船舶交易的“一核兩翼”船舶交易市場體系。
1.強化舟山船舶交易市場的核心地位。舟山船舶交易市場地處寧波—舟山港域,這里航運業發達,運力充沛,具有發展船舶交易的絕佳條件。舟山船舶交易市場自1998年成立以來,船舶交易額屢創新高,占到全國船舶交易額的50%,已成為國內船舶交易規模最大的船舶交易市場,其服務已遍及國內主要的沿海沿江地區。此外,船舶交易相關服務的發展水平亦已走在全國前列。因此,從發展歷史、交易規模、市場影響力等條件看,未來全省船舶交易服務業的資源整合理應進一步強化舟山船舶交易市場的核心地位,充分發揮其龍頭引領作用及在全國的重要地位。
2.加快推進區域性船舶交易分市場整合。從浙江省船舶交易市場內部來看,重點是布局浙東南沿海船舶交易市場和浙北地區內河船舶交易市場。
浙東南船舶交易分市場的整合可以考慮采用政府主導型模式,逐步改變由企業經營與控制船舶交易市場進而收取船舶交易費的現狀,逐步將船舶交易市場(船舶交易服務機構)從現有企業剝離,將其建成公益性平臺。在構建大平臺的基礎上集聚大市場,引導船舶經紀、船舶金融保險、船舶咨詢、船舶評估等產業的集聚,逐步改變溫臺船舶交易相關產業延伸不夠,服務功能缺失的現狀。
浙北內河船舶交易分市場要逐步將服務半徑拓展至嘉興、杭州,甚至于進一步延伸至蘇南的無錫蘇州、皖南的宣城等地,打響長三角內河船舶交易服務品牌。
(二)浙江船舶交易市場資源整合策略
1.政府引導,市場運作,行業協會推動。浙江船舶交易市場資源的整合需要發揮行業主管部門和各級政府的主導作用,采用市場運作的方式來進行。同時也應發揮行業協會的推動作用。
2.重點突破,逐步推進,減少整合阻力。由于全省各船舶交易市場所采取的經營方式、市場經營主體的性質等均存在較大差別,同時還涉及到不同的行政區和利益主體,并且各利益主體所處的地位也有差異,因而在市場資源整合過程中應遵循逐漸推進的原則,需找準突破口,先易后難,綜合協調各經濟主體的利益。
3.因勢利導,求同存異,消除整合陣痛。在區域性船舶交易市場聯合的過程中,可能存在資源占有、利益分配上的矛盾,容易導致相互之間的信任危機,甚至導致聯合體破裂。因此,促使船舶交易市場整合的內在動力是雙方存在共同的目標和利益,因而聯合雙方應求同存異,采取有效的措施實現這一共同的目標。
三、外部協調:處理好與其他交易市場的銜接
(一)實現與國內其他船舶交易市場的銜接
1.加強與上海船舶交易市場的交流與合作。上海船舶交易市場是以上海航運交易所為依托所組建的船舶交易市場,其宗旨是依托上海航運交易所,加快建設全國性的船舶交易信息平臺,編制開發船舶交易指數,形成具有示范作用的船舶交易市場,引導和規范船舶交易市場健康發展。從打造亞洲船舶交易中心的角度看,未來浙江省船舶交易市場的發展應加強與上海的交流與合作,進一步完善船舶交易服務功能,健全船舶交市場體系,進一步鞏固浙江船舶交易市場在全國范圍內的重要地位。首先,浙江船舶交易市場應加快信息平臺建設,搭建能與上海船舶交易市場實時互通的信息網絡,促進船舶交易信息的快速流動,增加船舶交易信息的公開化、透明化。并通過協商,建立信息共享機制,共享信息,提高我省船舶交易市場發布信息的權威性和及時性。其次,浙江船舶交易市場應進一步加強交易制度的規范化建設。通過加強交易程序、交易規則的規范化建設,形成標準化、規范化的船舶交易制度,進而從制度上接軌上海船舶交易中心。
2.加強與國內其他區域船舶交易市場的互動。除了浙江船舶交易市場,國內目前尚有數家區域性船舶交易市場,主要分布在重慶、廣州、汕頭、天津、南京、安徽蕪湖等地。區域船舶交易市場是船舶交易的重要平臺,承擔著促進區域船舶交易、規范區域船舶交易行為的主要職責。但從目前船舶交易市場的建設與發展來看,區域船舶交易市場間的交流與合作甚少,分割的船舶交易市場體系,大大阻礙了船舶資源在區域間的有效流動,降低了船舶資源配置的效率。為此,浙江省船舶交易市場的發展還應尋求與國內其他區域市場的互動。首先,浙江省船舶交易市場應繼續推動行業合作組織的建設,進一步完善全國船舶交易市場行業聯盟機制;其次,浙江省船舶交易市場應積極倡議并牽頭組織在浙江省召開船舶交易市場合作和發展研討會議,以增進市場間的交流、主導達成行業規范和操作流程、探索區域市場間合作互贏的新模式,不斷提升其在國內同行中的影響力;第三,作為國內發展較好的區域船舶交易市場,浙江省船舶交易市場應承擔起探索行業發展規律、把握行業發展方向,積極發揮在行業中的主導作用;第四,通過建立能及時互通的信息網絡平臺,加強船舶信息在區域市場間的傳遞,消除因信息不暢而形成的交易障礙。通過消除區域市場間障礙因素,搭建有利互動的平臺,從而為形成一個統一、完整的全國性船舶交易市場體系奠定扎實的基礎。
(二)促進與相關市場的協同發展
從船舶交易服務業的發展來看,船舶交易服務業與相關產業發展存在著緊密的關系,港口物流產業、船配產業的發展能給船舶交易產業的發展提供更大的發展空間;同時,船舶交易服務業的發展也能促進相關產業更好更快的發展。因此浙江省在建設船舶交易市場,促進船舶交易服務業快速發展的同時,也應完善或加快相關產業交易市場的建設步伐,使船舶交易市場與相關交易市場協同發展。
1.完善以中國(舟山)船用品市場為中心的浙江省船用品交易市場。浙江省已在2003年組建了中國(舟山)船用品交易市場,經過多年的發展已成為一個配件比較齊全且具有一定規模的專業市場,船用品市場的發展對于支持舟山船舶交易市場的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為此浙江省在加快發展船舶交易市場的同時,應進一步完善船用品市場,發揮市場的綜合效應,形成上下游專業市場的互動。具體而言,浙江省應加大對于船用品市場建設的支持力度,在政策上給予優惠和支持;進一步吸引國際國內知名的船用品制造商進駐,完善船用品門類體系;加快船用品市場的信息化和電子交易平臺建設,提高交易的便利性和可靠性;實施船用商品市場的品牌化建設,提高浙江省船用商品市場的知名度與美譽度。
2.發展游艇市場,挖掘船舶交易市場發展新動力。隨著中國經濟的逐步發展,非營運性質的游艇也將逐步成為高檔消費品之一。同時,浙江省擁有多個以海洋旅游著稱的濱海城市,例如舟山、溫州、寧波等,因此游艇項目在浙江省有著非常廣泛的發展前景。游艇交易將成為浙江省船舶交易市場發展的新領域。為此,浙江省應在海洋旅游蓬勃發展的時代背景下,加快浙江省游艇市場的發展,使其成為浙江省船舶交易市場發展的新動力,從而推進浙江省船舶交易市場的發展。
3.規范船舶人才市場的建設,為船舶交易等相關行業提供人才保障。運轉良好的船舶人才市場能為船舶交易等相關行業的發展提供人才保障,是加快浙江省船舶交易市場、提升市場自身素質的核心要素。為此,在加快發展浙江省船舶交易市場的同時,也應規范船舶人才市場建設。始于2007年浙江船舶人才市場是全國首個船舶專業人才市場,經過近三年的發展獲得了一定的發展。但規模小、影響范圍窄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浙江船舶人才市場的進一步發展。為此,我們認為應通過增進船舶人才市場與船舶交易等相關市場的交流,把握人才發展趨勢與需求趨勢;通過加快人才信息的網絡化,促進人才信息快速流動;通過引入企業化運營模式,提升人才市場的管理水平;從而在整體上提升我省船舶人才市場的規模和層次,進而與我省船舶交易市場協同發展,互促互進。
參考文獻:
[1] 任聲策,宋炳良.航運高端服務業的發展機理——服務業融合的視角[J].上海經濟研究,2009,(6).
[2] 張婕姝.上海船舶經紀業現狀及發展建議[J].水運管理,2010,(5).[責任編輯 吳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