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職院校后勤安全工作是學校一切穩定工作的基石。針對高職院校后勤存在的六大安全風險,提出了應對安全風險的有效措施。
關鍵詞:后勤安全;有效措施;高職院校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2)34-0290-02
高校后勤部門機構繁多、工作千頭萬緒,承擔著師生的吃、住、行,與每個師生員工息息相關,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二十年余年,高校后勤取得了顯著的成績,為師生員工提供了高質量的服務,為高校的快速發展提供了堅實的物質保障。伴隨著高校后勤快速發展的同時,高職院校后勤安全工作依然存在著巨大的安全風險,本文就如何應對風險和責任,提出自己的一些想法。
一、后勤存在的六大安全風險
(一)食品衛生安全風險
高職院校食堂按學校的規模大小,為幾千人乃至上萬人提供餐飲服務,天天如此,因此,食堂的飲食安全變得尤為重要。當前,食堂飲食安全還存在著諸多風險:(1)大部分高職院校為近幾年剛從中專學校升格成立,起步較晚,設備大多沿用陳舊設備;(2)食堂內部面積較小,無法按照標準化食堂的標準進行合理布局;(3)食堂飲食安全管理流于形式,未能進行有效的監督和檢查,缺少相應的管理制度,懲罰制度不夠;(4)食堂工作人員文化水平普遍較低,工作責任心不強;(5)高校引入社會餐飲后,承包商片面追求利潤,所購貨物以次充好,甚至出現“三無食品”,嚴重影響師生的飲食健康;(6)高校食堂經營單位大多沒有發生食品安全事故的突發預案,應急能力較差。上述這些影響食品安全的問題往往就是導致重大安全衛生事故的可能因素,直接威脅著校園的安全穩定。
(二)后勤合同風險
目前,中國大部分高校后勤基本實現了社會化,食堂、物業都委托給了社會經驗單位管理,但在與這些單位簽訂合同時往往存在著一定的風險:
1.與食堂簽訂合同,高校與餐飲單位是甲乙方關系,甲方監督乙方的經營,在執行過程中,甲方的監督不到位,流于形式。由于無法知道食堂的經營情況,是否有負債,人員工資是否按時發放,當食堂承包人卷款出逃后,食堂工作人員和債權人往往盯著學校,給學校帶來了一定的風險。
2.與物業簽訂合同,物業服務范圍有時考慮的不全面,實際過程中產生扯皮現象。高校沒有對物業的用工人員進行實時統計,出現虛報用工人數,以此增加物業的費用。
(三)宿舍安全風險
1.火災隱患。學生宿舍中大量使用違章電器如“熱得快”、電飯煲,宿舍內吸煙,供電線路老化或超負荷運行,消防設施過期或無安全通道;學生缺乏相應的安全用電及消防安全知識。
2.偷盜失竊問題。高校開放程度越來越高,社會閑雜人員經常出入高校,給高校的保衛工作帶來了挑戰,加上大學生自我防范意識較差,盜竊案在高校常常發生,給學生帶來了經濟損失,嚴重影響了校園的安全穩定。
3.學生心理隱患問題。在校大學生年齡普遍在18~25歲之間,無論是生理還是心理都處在迅速發展變化階段,遇事表現急躁,情緒容易偏激。當自己在人際交往、戀愛、就業等方面出現問題時,容易采取極端行為。
(四)設備操作安全風險
高校食堂及鍋爐房常存在設備操作的安全隱患。食堂炊事機械動力強,要按照安全操作規程作業,否則很容易傷及人身安全。電電梯等特種設備,維護不好,也易發生安全事故,人員傷亡情況比食堂機械事故更大。
(五)公共區域安全風險
高校后勤承擔著學校公共設施的修繕和維護,在一些可能發生安全危險的場所設置警示標注。一是在地面挖坑、挖溝時,要設置明顯的警示標志,在夜間還應開啟警示燈,如不設置警示標志,師生極易墜入,造成人身安全傷害。二是在修繕破損門窗時,要選擇晴天修繕,如遇惡劣天氣容易造成玻璃脫落劃傷師生。三是在河、湖等易發生危險的地方樹立警示標注,以防師生溺水。以上情況如若警示標志不到而發生安全事故,學校都要承擔義務不到位的賠償責任。
(六)公共衛生類突發事件風險
近幾年公共衛生類突發事件顯著提高,它的成因是由一些已知或未知的傳染性疾病對高校校園的侵襲,一旦爆發,就會迅速傳播,危害性極大,部分高校面對公共衛生類突發事件又缺乏有效地應急機制和預防處置措施,會導致此類事件進一步惡化,進而影響校園秩序和學校穩定。2003年和2009年分別爆發了SARS和甲型H1N1流感,引起了師生的恐慌,影響了學校的正常秩序。
二、應對安全風險的有效措施
1.加大投入,健全并改善涉及食品安全的房屋功能布局,相關設施設備,及時維修更新老舊設備,學習先進的管理理念、管理制度和管理體系。如《五常法(5S)》、《食品安全管理體系標準(ISO22000)》等。建立完善的食品衛生安全管理的監督機制,作為甲方的學校應培養專職或兼職的食品衛生監督管理人或從衛生防疫部門聘請專業的技術人員,對食品的采購、運輸、儲存、加工、經營銷售過程的衛生和安全管理進行檢查督促;充分發揮大學生社團的作用,成立食堂監管隊伍。高校食堂還應建立食品安全突發事件緊急處置防控機制,制定和完善食堂飲食安全應急突發事件處理預案,遇有突發情況及時處理。
2.加強合同管理,強化日常監督。高校在與社會企業簽訂食堂、物業等合同時,應盡可能考慮的全面、細化,如遇臨時增加服務內容,雙方協商解決。合同簽訂后,所為甲方的學校應有專門的管理部門安排專人負責乙方的履行合同情況,制定細致地管理制度,進行專項管理,每月考核、公示。如遇層層轉包、虛報用工人數、拖欠工人工資引起糾紛等違反合同的事件發生,高校應實行一票否決制,取消乙方的承包資格,停止履行合同。
3.加強對學生的安全教育,增強安全防范意識。高校可通過網站、櫥窗、班會等多種形式開展安全教育,全面提升學生的安全文化素質。及時更新學生宿舍的陳舊設施,推行標準化宿舍管理。在宿舍區域配備各種消防用品、開設安全通道,宿管部門嚴查宿舍內使用違章電器,杜絕安全隱患。成立學生自治組織,充分發揮學生干部、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使其積極參與到宿舍管理中來,發現宿舍安全問題及隱患第一時間向老師或宿管人員匯報。開設心理教育課程,每學期進行心理測試,發現心理問題的學生心理老師及時勸解和疏導。
4.制定各類設備操作規范,大型設備可參加保險避免風險。加強對操作設備的員工的進行指導和培訓,培訓合格后方可上崗。通過設備供應商或專業維修機構對設備維護、保養,增加設備的使用壽命,有效降低設備運行風險。
5.公共設施進行修繕時應設置警示標志,尤其在夜間進行作業時,更應設置醒目的標志,對門窗的損壞及時進行維修或更換,避免因未設置警示標志和維修不及時造成師生人身安全傷害的事故發生。河、道等岸邊設立警示標志,禁止學生在河邊戲耍。
6.高校公共衛生突發事件具有偶然性、突然性。平時高校應把應急知識教育納入教學內容,培養學生的安全意識和自救與互救能力。當高校遇到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時應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以保障師生員工的生命與財產安全為根本目標。校內成立統一領導的應急機構組織,協調各部門共同間的分工和合作,迅速有效地控制危機的范圍,避免進一步擴大,第一時間將事態的發展情況告知師生,避免引起恐慌。
高職院校后勤安全工作形勢十分嚴峻,我們需要牢固樹立安全第一,穩定至上的意識,采取有力措施消除安全風險,減少不安全因素,做好責任防范工作,積極構建以“市場提供服務、學校自主選擇、政府宏觀調控、行業自律管理、職能部門監管”的新型高校后勤保障體系,確保高等教育事業健康、穩定、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陳章榮.高職院校食堂社會化管理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科技創新導報,2010,(11).
[2] 趙衛東.提高認識狠抓落實大力推進后勤安全管理工作[J].高校后勤研究,2008,(5).
[3] 程振凱.高水平大學背景下高校后勤管理的創新[J].河南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2).
[責任編輯 陳 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