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對大學生進行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陣地,是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基本途徑。為真實而有效地了解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基本情況,通過對586名學生問卷調查的梳理,分析了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基本現狀,探究了影響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效果的根源,并就如何提高其教學效果的實效性和針對性提出了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現狀;對策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2)34-0297-02
為真實而有效地了解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基本情況,不斷探索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的新思路和新模式,筆者對我院及周邊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基本情況做了一番調查。
一、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現狀
本次調查主要采取問卷和教師訪談的方式進行,涉及2010級和2011級物流管理、會計、機械制造、食品加工、服裝設計、商務英語等不同專業共計600名學生和部分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通過對收回的586份有效問卷的分析統計發現,接受本次調查的男生和女生分別占調查總數的40.6%和59.4%,男女生比例基本上達到了合理的配比。
1.教學內容的實效性和針對性還需提高。本次調查雖然大部分學生比較喜歡思想政治理論課,但也有21.2%的學生表現出了“不喜歡”或“很不喜歡”,究其原因而言,其中有40.3%的學生認為“教材內容不好,對學生適應社會缺乏指導性”。在回答“‘兩課’講授的內容與現實的關系”時,有31.2%的學生選擇了“‘兩課’所講授的內容理論性太強”,還有10.9%的學生選擇了“講授的內容與現實存在較大反差”。這些都表明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內容還不能適應學生的求知欲望,實效性和針對性的缺乏是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
2.考核模式重理論、輕能力,理論知識的有形考核與學生的思想、道德、倫理的無形考核相脫節。在筆者調查的幾所高職院校中,雖然考試形式已普遍采取開卷的方式,但考試內容還沒有完全從考知識點、考概念、考記憶力等方面擺脫出來。調查顯示,有32.5%的學生認為思想政治理論課考核方式無助于綜合能力的培養和思想道德素質的提高。學生只要考前突擊復習,考試就能順利過關,甚至取得較好的成績,至于學生是否真正掌握了理論,增強了能力,提高了思想覺悟和道德水準,似乎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毫無關系。
3.實踐教學管理不規范,形式主義色彩濃厚。實踐教學應該既包括課外實踐教學也包括課內實踐教學。通過筆者對個別教師的訪談發現,一方面,課內實踐教學管理不規范。由于思想政治理論課基本都是大班教學,組織課內實踐教學難度比較大,實際操作中有的就將實踐教學穿插在理論教學當中,甚至有的院校沒有相關的實踐教學計劃和必要的課時安排,只是停留在一般的號召和要求上。另一方面,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組織的課外實踐教學活動所占比例很小,甚至沒有。大部分是由團委或學工處組織的各種活動來展開,在學生的參與度方面存在一定的欠缺,調查顯示,有26.5%的學生從來沒有參加過任何實踐活動。實踐過程形式主義色彩濃厚,育人效果不明顯。
二、影響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效果的根源探究
(一)學校根源
一是理論教學不夠重視。學校的硬件設施不能滿足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要求。學校的電教化教室多以專業課教學為主,而且大部分是小教室,不能適應思想政治理論課大班授課的教學要求。同時,專業課教師及個別系部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重要性存在認識上的偏差,有的認為思想政治理論課對學生將來的就業或工作沒多大用處,在實際中的表現就是有的專業課實踐教學隨意擠占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時間,有的系部學生活動的開展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沖突,只要系部批準,學生就可以不來上課,去參加系部組織的課外活動。二是實踐教學資金缺乏。
(二)教師根源
部分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沒有正確處理好思想政治理論課育人與教學的關系,僅僅停留在完成教學任務方面,不能起到提高學生思想道德素質和幫助學生樹立正確“三觀”的教育作用,甚至有的教師教學態度不認真反而起到反作用。教學是一門藝術,藝術的效果如何關鍵在教師。教師教學風格、教學方法的靈活運用以及考核方式的選擇,直接決定著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熱情。調查中,在問及“教師教學風格,能夠激發你感興趣的程度如何”時,有65.4%的學生選擇“一般”或“毫無興趣”。 由于教學方法多采取“簡單說教”和“滿堂灌”,缺乏多樣性和靈活性;考核方式多以開卷考核書本上的基本理論知識點或寫篇小論文,考核不科學化。這些都抑制了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興趣度,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教學效果。
(三)學生根源
學生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主體,他們的認知程度、學習態度都直接影響著教學效果。有大學生表示,“我們上大學就是為了將來能有一份工作,找工作時,用人單位會看我的專業課成績,會看我有沒有外語四、六級證書,沒聽說哪個單位會問學生‘兩課’打了多少分的。我‘思想品德修養’打了100分,用人單位就會要我嗎?”[1] 很顯然,部分學生沒有意識到思想政治理論課學習對自身發展的重要性。我們的調查結果也表明,在不喜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124名學生中,有42.7%的學生認為主要原因是自己不感興趣,與教材內容和教師無關。他們從內心深處抵觸思想政治理論課,學生來到課堂上,也只是為了應付上課,將思想政治理論課當成是一種任務,為了獲得應有的學分而已。調查中,有60名學生表示“經常會或每次都會”在上課時間做與本堂課無關的事情,諸如打游戲、手機上網、看其他書籍等。部分學生發出“‘兩課’開不開設無所謂”以及“對自己毫無用處”的感慨。正是由于學生學習態度的不端正,缺乏充分的、內在的學習動力等因素的存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效果的不理想也就不足為奇了。
三、解決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現狀的對策
(一)加大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的投資力度
《中共中央宣傳部、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意見》(以下簡稱“05方案”)中明確指出,“高等學校要高度重視,加強指導,加大投入,為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建設和發展提供良好的條件;同時,要加強實踐教學,圍繞教學目標,制定大綱,規定學時,提供必要的經費”[2]。因此,高職院校應該認真貫徹落實“05方案”的精神,加大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的軟硬件的投資力度,為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提供必備的多媒體教室,深化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改革。
(二)加強引導,糾正學生認識上的偏差
當代大學生在道德判斷、價值選擇和人生取向等方面都面臨著多元化的沖擊和碰撞,教師要培養學生具有自我道德教化和評價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要有意識地對學生認識加以正確引導,對學生忽視甚至敵視‘兩課’的偏激情緒加以有效疏導,要讓學生認識到學習‘兩課’對其將來工作、生活的重要意義,由此糾正學生對‘兩課’偏差的錯誤認識,由不重視轉變為重視,由不愿意學轉變為愿意學”[3]。外因需通過內因起作用,只有加強引導,使學生充分認識到思想政治理論課對自身發展的重要性,才能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進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加快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改革步伐
1.以理論為準繩,以現實為依據,不斷豐富教學內容。由于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都是教育部統一規定的,這就意味著所體現的基本原則和基本原理不能改變,也不應改變。但要增強其影響力,使學生喜歡該門課,就必須與時俱進地豐富和發展其中部分教學內容。如講加強思想道德建設內容時,在講清基本理論知識的同時,可以把學生及社會所關注的熱點、重點問題(諸如“瘦肉精”問題、錦湖輪胎案以及染色饅頭事件)進行講解、點撥。以理論為準繩,以現實為依據闡釋理論,引導學生認真思考,正確面對,這也就等于豐富和拓展了教學內容,為提高教學的影響力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2.堅持“以學生為本”的理念,調整和優化教學方法。教學方法是教與學相互作用的活動形式。教學方法的選用應充分考慮學生思想特點和知識結構,堅持“以學生為本”的理念,“按照學生的需要‘調節’在先,按照課程和我們的目的來‘引導’在后,這個關系是不應該顛倒的”[4],只要學生不喜歡、不愿意接受的教學方法就是失敗的。在實際教學中,可采取課堂討論、雙方辯論、多媒體技術、演講等復合型的教學方法,打破傳統的“粉筆+黑板+嘴巴”的教學方式,增強教學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3.平時考核和期末考核相結合,建立全程考核機制。考核目的和教學目標應該是一致的,更好地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特別是培養學生具有堅定而正確的政治方向。在具體的考核操作方面,我院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將學生的課堂出勤情況、聽講程度、作業、課堂筆記、每周一講(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每組輪流對一周的國內外大事進行述評,學生進行打分)均納入學生的平時成績,平時成績占總評成績的60%,為了能夠準確而有效的檢測每一個學生的情況,將學生的座位固定化,這不僅有利于課堂管理,而且便于給出每一個學生客觀公正的平時成績。期末考核以開卷形式進行,占總評成績的40%,考核內容摒棄簡單概念的考核,重點考核學生對案例的綜合分析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平時考核與期末考核相結合,建立全程考核機制,增強了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重視度,有效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有助于更好地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 趙四亮.關于當前高校“兩課”教學的幾點思考[J].教育探索,2006,(10).
[2] 中共中央宣傳部、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意見(教社政[2005]5號)[Z].
[3] 盧望平.影響高職“兩課”教學效果的因素及對策分析[J].教育與職業,2007,(12).
[4] 白屯,韓劍鋒.“兩課”考試與“兩課”教學[J].思想教育研究,2005,(7).[責任編輯 陳 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