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國經濟發展具有周期性。在一個完整的經濟周期中,不光有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還存在著經濟的四季:復蘇、繁榮、衰退和蕭條。根據經濟周期進行投資,周期性就可能實現財富的階梯式增長。
關鍵詞:中國;經濟周期性;通貨膨脹;投資
中圖分類號:F124.8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2)29-0001-02
一、中國經濟發展具有周期性
經濟周期是指總體經濟沿著經濟增長的總體趨勢而出現的有規律的擴張和收縮。市場經濟是以市場調節對資源配置起基礎作用的。市場調節資源配置的盲目自發性必然導致市場運行的周期波動性。由于市場經濟條件下社會生產與社會需要之間沒有直接的聯系,市場需要什么,只能“在市場價格的晴雨表的變動中察覺出來”[1]。價格上漲,市場調節資源向產品供不應求的企業和部門流入,使原來供不應求的產品供過于求;價格下跌,市場調節資源從產品供過于求的企業和部門流出,使原來供不應求的產品供過于求。結果造成經濟的周期性波動。市場調節是“平衡經常遭到破壞”中發揮著資源配置作用的,伴隨著資源在不同部門之間的盲目流出流入并通過經濟周期性波動,來實現社會資源配置。所以,經濟周期波動是市場調節資源配置的必然產物,是市場經濟與生俱有的東西。
中國經濟發展具有周期性,但正如有的經濟學家所說的,中國經濟的確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國有經濟、國家干預以及背后的政治考慮的影響。不過,在中國經濟轉型期,盡管國家干預繼續發揮主導作用,但市場的作用也越來越重要了。有的經濟學家指出,在中國,政府職能缺位、錯位,影響了市場機制正常發揮作用。在一些社會資源配置上主要是權力分配,而不是市場分配。因此,應該規范各級政府行為,加速政府管理體制改革。我認為,政府的作用,尤其在重大基本建設項目投資領域還占主導地位,而且其中有許多政治考量。但自中國1979年開始經濟改革以來,市場機制的作用逐步增強,而且可以預料,這種作用還會進一步增強。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仍然存在某種盲目性、自發性,不免出現經濟周期性波動。由于體制轉換和經濟調整,也會出現經濟周期波動。由于經濟增長本身的階段性,出現經濟周期。由于政策失誤,導致經濟波動,不得不在一定時期進行集中整頓。中國經濟發展的周期性將會越來越明顯。
在中國經濟日益市場化、全球化的今天,我們的生活已經和經濟周期密不可分。把握財富在經濟周期中的轉換可謂投資理財的核心與關鍵。一個完整的經濟周期是由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組成的。“通貨”指流通中的貨幣,“膨脹”指數量上的增多。簡單來說,“通貨膨脹”就是指“貨幣的發行量超過了實際的貨幣需求量,從而引發物價上漲”的現象。通貨膨脹的存在,主要影響三類人:靠工資掙錢,而工資卻沒有太大變化的人;“死”存錢的人;不善于“借錢”的人。在通貨膨脹之后,往往會跟隨一個時間相對較短的通貨緊縮。各種商品的生產成本和銷售價格正在普遍地持續下降就是通貨緊縮。有效應對通貨緊縮同樣對財富的保持和增長有重要意義。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共同構成了一個完整的經濟周期。
二、經濟發展周期和通貨膨脹、通貨緊縮
在一個完整的經濟周期中,不光有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還存在著復蘇、繁榮、衰退和蕭條四個時期。蕭條時期,雖然從表面上看,整個社會經濟還沒有從上一輪經濟的衰退中恢復過來,過去生產的過剩商品還未完全銷售出去,社會購買力仍然十分低下,社會經濟呈停滯狀態。但是,一切的良好勢頭已在醞釀之中。商品供應量與商品需求量已基本相當,社會生產已經不再繼續下降,失業人數也不再增加。復蘇時期,各種商品的需求量開始逐步增大,商品供應漸漸變得不足,社會購買力不斷上升,從而拉動社會生產量也逐步上升。經濟逐步擺脫停滯局面,穩步前進。繁榮時期,由于市場的持續擴大,商品需求急速擴張,各種商品漸漸變得供不應求。各種商品的價格開始大幅上升,商品利潤出現大幅增長,這刺激著企業家們增加投資、擴大生產。隨著生產的不斷擴大,經濟發展速度越來越快,經濟增長超過上一輪經濟周期的最高點。衰退時期是繁榮過后的產物。經濟不會無限增長,在到達頂點之后,經濟的增長速度開始持續下降。由于前期經濟的過度繁榮,物價過高、產品生產數量過多,各種產品開始大大超過需求。在有效需求不足的情況下,企業家的利潤開始大幅減少,各種投資活動逐步萎縮,生產發展緩慢,生產停滯或下降的現象開始出現。經濟形勢日益嚴峻,發展到最后,會出現市場疲軟,產品滯銷,就業機會減少,失業率上升,企業利潤水平下降。虧損、倒閉、破產的企業數量開始增多,居民收入和消費水平逐步到達冰點。
通貨膨脹、通貨緊縮和經濟周期并非相互割裂的,它們是互相包容的關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個經濟周期的大部分情況都處于通貨膨脹階段,只有小部分情況處于通貨緊縮。蕭條期和復蘇期通常處于溫和的通貨膨脹時期,而繁榮期則屬于嚴重的通貨膨脹期,衰退期則往往屬于通貨緊縮階段。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一張一縮,形成經濟周期的四季,并構成了一個完整的財富循環。
三、根據經濟周期進行投資
經濟周期和財富循環是相關的。我們平時最容易接觸的理財產品是股票。那么,股票和經濟周期之間有什么關系呢?炒股炒的就是預期。在經濟周期溫和通脹的蕭條期和復蘇期,由于預見到未來經濟將持續上揚,因此,股票往往是上漲的。而在通貨膨脹嚴重的繁榮期,由于未來經濟的趨勢是衰退,所以股票往往會在此時達到頂峰并逐步下跌。在經濟周期陷于通縮的衰退期,由于預見到未來經濟將可能達到逐步見底、并略有上升的蕭條期,此時就先知先覺的左側交易者就可以開始逐步買入股票了。就如同現在,我們正處于經濟逐步見底的蕭條期,此時某些領先行業的股票已經可以開始購買并逐步建倉了。其實,不僅僅買股票需要把握宏觀經濟的循環,購買其它理財產品同樣如此。在理財產品日益豐富的今天,我們最容易接觸到的理財工具主要有現金和銀行儲蓄、期貨、保險、房產、股票和債券,這就是我們可供投資的財富的六個籃子。
就理財工具在財富中的循環來說:在通貨膨脹的初期,是一輪經濟周期的復蘇階段,由于預期到未來經濟將持續繁榮,因此股票在該階段的表現最佳;而在通脹不斷高漲直到嚴重的時候,此時是經濟的繁榮時期,經濟的增長率達到頂峰,即將開始走下坡路,但是市場并沒有意識到經濟已經見頂,對未來的原材料的需求還有過于樂觀的預期,因此期貨(包括黃金這樣的貴金屬)的效果最好;在一輪經濟周期通貨膨脹最嚴重,經濟不斷下滑的時刻,是經濟的衰退期,通常也是一輪加息周期的最高點,此時與銀行存款收益率密切相關的現金類產品往往收益最高;在通貨緊縮階段,同時也是經濟的衰退期,通常是利率的下降周期,而利率與債券收益成反比,因此債券往往在這一時期表現較佳。而在一輪經濟周期發展的始終,除了少數時間會出現通貨緊縮之外,其它多數時間都會出現通貨膨脹。在通貨膨脹的情況下,什么樣的資產會有較高的收益水平呢?答案是房地產。理由很簡單,房地產具備一定的保值能力,在通貨膨脹的情況下,租金通常會以至少相當于通貨膨脹率的速度來上漲。我們可以明顯感覺到各種房產的房租通常都是只漲不跌,就是這個道理。因而,在一輪經濟周期中的大多數時間段內,房產是一種較佳的投資選擇。
正確判斷經濟發展周期,投資者需要一定的預見能力。毛澤東在中共七大上所作的結論中說過:“坐在指揮臺上,如果什么也看不見,就不能叫領導。坐在指揮臺上,只看見地平線上已經出現的大量的普遍的東西,那是平平常常的,也不能算領導。只有當還沒有出現大量的明顯的東西的時候,當桅桿頂剛剛露出的時候,就能看出這是要發展成為大量的普遍的東西,并能掌握住它,這才叫領導。”投資者也是如此。假如投資者有很強的預見能力,2006年他購買了股票和房產;2007年購買的是股票和期貨,2007年底到2008年初他持有的是現金,2008年的時候他買了債券,2009年他又買了股票和房產,2010年到2011年8月他買的是黃金或期貨,那么,他都將獲得不菲的收益。以上就是過去5年中,從我們身邊溜走的財富機會。這中間體現出來的正是財富的循環。了解經濟周期和財富循環,就可能實現財富的階梯式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