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電子計算機和通信技術的迅猛發展,特別是互聯網和電子商務的崛起,當今世界正在進入網絡經濟時代,商業銀行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積極尋求變革,因此選擇發展網上銀行拓展業務是個不錯的戰略。本文以網上銀行外匯業務為重點,首先分析了網上銀行外匯業務的現狀;其次,就網上銀行外匯業務發展存在的各種風險進行了深入的探討;最后提出了自己的建議和看法。
關鍵詞:網上銀行;外匯業務;對策建議
一、目前我國網上銀行外匯業務的現狀
(一)我國網上銀行外匯業務的優勢
從當前我國各大商業銀行的官方網站上調查,我國商業銀行的網上外匯業務相比傳統的外匯柜臺業務,取得了巨大的進步,因為對銀行和客戶來講可謂共同形成一種“雙贏”的局面。從銀行方面講,網上銀行外匯業務的開通,既減少了銀行柜臺壓力又節約了人力成本;從客戶方面來說,當外匯業務只需在網上辦理,大大減少了客戶來回銀行以及排隊的時間,同時也簡化了辦理過程中的一系列繁雜的手續。以外匯買賣為例,其顯著的優勢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①交易方式靈活:為客戶提供實時買賣、獲利委托、止損委托、二選一委托四種交易方式,供客戶選擇;②交易時間更長:網上銀行外匯業務可以方便了國際外匯市場全天候交易(休市和其他非交易日除外),因此白天、晚間均可投資;③投資機遇更多:網上可以實時進行資金結算,這樣一天就可進行多次外匯交易,因此方便實時捕捉市場機會;④方便了解行情第一信息:網絡的現代化為客戶提供實時的市場行情信息,以便讓客戶把握市場先機;⑤交易隨時查詢:提供當日外匯交易狀況和一定時間內外匯買賣成交狀況查詢。
(二)目前網上銀行外匯業務的種類
自從網上銀行外匯業務開通以來,各大商業銀行都盡其所力,大力發展各自的業務種類。但從功能方面來說,目前網上已開通的外匯業務種類又大同小異。網上外匯業務主要有個人外匯業務和企業外匯業務兩個大類。個人外匯業務主要有:外匯買賣、外幣理財、外匯基金、個人外匯賬戶管理、個人小額結售匯、國際匯款、B股銀證轉賬、國際卡境外消費后購匯還款等;企業外匯業務的品種主要有:網上信用證管理、賬戶查詢、國際匯款、集團內外匯資金上收下撥等。
(三)發展網上銀行外匯業務過程中的局限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雖然網上銀行外匯業務有很大程度的發展,但是相比網上銀行人民幣業務,外匯業務因外匯管理政策、貨幣流通等原因,處于一定的劣勢,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局限性:(1)從個人網上外匯業務看,業務主要分布在不涉及或涉及較少外匯管理政策的方面,業務量主要有:外匯買賣、外幣理財、個人小額(小于5萬美元)結售匯、個人外匯賬戶定活轉換等業務組成,其他方面業務量較小;(2)從企業網上外匯業務看,業務量的分布與個人業務相類似,發生的事務歷史記錄主要為接受客戶在網上提交進口信用證及信用證修改、轉讓信用證開立、轉讓信用證修改、進口信用證匯付款/承兌、進口代收代墊/承兌等業務申請,以及外幣賬戶查詢、集團內資金的集中收付等。(3)大多數名義網上外匯業務仍依附于柜臺操作,如農行,據統計,該行2008年1-8月份網上銀行國際匯款業務達210億美元,占其外匯業務總量的10%左右,實際上該行網上銀行國際外匯業務僅是將企業本來通過柜臺遞交的書面匯款申請改為從網上提交申請,但匯款相應的單證仍需在匯款時遞交柜臺,經柜臺審核、批準之后,匯款交易才算結束也就是說大部分的手續仍然還是要在柜臺辦理,其他銀行網上國際業務也均為此種情形。
二、網上銀行外匯業務的風險
(一)個人小額結售匯總額難以控制
根據我國外匯管理局的規定,個人因私結售匯的年額度最高為5萬美元。然而目前,大多數的商業銀行均已開通了網上銀行個人小額結售匯業務,但由于各家商業銀行的網上銀行系統并不直接和外匯管理局的因私結售匯系統相互連通,造成有關統計數據無法及時共享,因此各家銀行對金額的控制不一,從而導致各商業銀行對個人小額結售匯總額很難予以控制,如工行規定小額結售匯金額低于5萬美元,匯豐銀行規定為5萬人民幣。
(二)信用卡境外消費購匯總額難以控制
信用卡境外消費后購匯還款也是目前已推出的網上銀行個人外匯業務產品之一。從銀行層面,主要設定對個人購匯還款金額不得超過實際透支額的限制,因此銀行設定的信用卡透支額度應該不高于外匯管理局規定的個人年度購匯額5萬美元。但實際上,個人年度購匯額是否超過5萬美元,還受非信用卡業務影響,明顯難以控制,是否存在資本項下的支出更是難以認定。隨著信用卡業務的發展和人民幣對美元不斷升值,各商業銀行VIP客戶信用卡的透支額度基本都超過了5萬美元,例如中國工商銀行的白金卡客戶最高可透支額就達到100萬人民幣,這也就意味著VIP客戶在境外使用信用卡消費的金額可以超過5萬美元。另外,從結售匯統計角度,由于信用卡業務的區域性特點,某家分行對具體發生的業務量無法及時統計,這需要總行層面給予統一扎口。是否每家銀行的總行均有這方面統計數據并向總局報送,也需要明確規定。因此,信用卡境外消費后購匯還款有可能超出個人年度限額。
(三)商業銀行外匯業務的結算風險
國際結算業務是銀行外匯業務中的一項主要業務。具有種類繁多、專業技術性強、涉及面廣、收益高等特點,因此風險度也相對較大。主要包括貿易結算和非貿易結算。貿易結算以信用證風險管理為核心,非貿易結算以各類銀行票據買入和貼現為風險的焦點。下面分別予以闡述:
1、信用證風險。銀行一旦開出信用證,實際上就是貸出信用,就要無條件地承擔第一性付款義務。(1)客戶風險是信用證業務中的首要風險。它包括客戶的信用風險和經營風險,具體地有詐騙風險、商務糾紛風險、銷售回款風險等形式。(2)市場風險。開證銀行開出信用證后,進口貨物的國內外市場價格就會相應的發生變動。如進口商品價格下跌,致使進口商貨物積壓和虧損,會導致進口商無法償付銀行信用證墊款。(3)支付貨幣的匯率風險。從進出口方簽訂貿易合同開證到最后的支付結算,計價貨幣的匯率會發生變動,可能加重進口商的貨款負擔,影響出口商的結匯收入,從而影響銀行進口開證的墊款和出口打包款的收回。(4)銀行內部的管理與操作風險。主要是指由于信用證業務中,單據和條款把握不嚴所產生的風險,此外,還有銀行職員的道德風險等。
2、非貿易結算的風險。非貿易結算指除貿易結算之外的各種結算,包括托運費、勞務費、利息、股息、技術轉讓費、旅游費用、駐外機構費用等的結算。非貿易結算脫離了貨物,其重要風險是票據詐騙風險。目前國際上假票據詐騙很多,各種票據必須明辨真偽。對于用于引資的存單,應認真查詢;對于一些付款票據,如果事先沒有約定,必須先辦理托收,待款到后再解付。總之,做好票據的審查和結算方式的選擇尤為重要。
(四)外匯業務的信貸風險
商業銀行外匯業務中的信貸風險,主要包括貸款風險、擔保風險和其他種類的債權債務風險。
1、外匯貸款風險。貸款風險主要包括外匯貸款客戶風險、外匯匯率風險、利率風險、外匯流動性風險和政策風險。基本與信用證風險相同。
2、擔保風險。對外擔保是一種或有負債,其風險的防范非常重要。銀行對國外擔保包括投標保函、履約保函、預付款保函、付款保函,同時也經常采用備付信用證這一擔保形式。擔保的風險主要體現在事先對情況了解不夠,對風險估計不足,以致出具擔保后造成風險,關鍵是要落實好反擔保手續。
3、匯率風險、利率風險。匯率風險是指,由于匯率波動而使銀行資產和負債蒙受損失的可能性。利率風險是指,在外匯業務中,由于外匯資金的來源與運用因利率變動而發生的風險。
三、進一步發展網上銀行外匯業務的建議及對策
(一)不斷挖掘銀行現有的各項業務系統功能,豐富網上銀行外匯業務種類
銀行的各項業務系統功能要全面跟上信息技術發展的步伐,及時改進、更新本行業務系統,為網上銀行業務的發展開辟新路。目前,我國各商業銀行的網上銀行外匯業務量總體規模還較小,業務種類也不多,絕大多數網上銀行外匯業務都集中在外匯管理政策限制較少或者沒有限制的業務種類上。各商業銀行應該充分發揮其各項業務系統的潛力,同時不斷加強對外匯管理部門政策的研究,及時改進本行網上銀行系統,開發更多更好的甚至可以是有個性化的外匯業務以方便客戶。
(二)要把防范資金安全風險放在首位,加強網上銀行外匯業務的安全管理
目前,各銀行的網上銀行外匯業務同質化趨勢越來越明顯,沒有形成自身獨特的競爭力,資金安全就成為客戶是否選擇某家銀行網上銀行服務的關鍵。而由于互聯網的開放性和網絡技術的復雜性,與傳統銀行業務相比,網上銀行業務面臨的資金安全風險更高。網上銀行業務的資金安全風險主要涉及以下3個方面:一是客戶端的安全性,在網上銀行業務中,網上銀行交易的發起方為客戶,而非銀行自身,這在極大方便客戶的同時,也加大了客戶操作風險。二是信息傳輸過程中的安全性,對傳統的支付方式而言,支付信息是在銀行的內部網絡上傳輸的,銀行內部網與外部網之間采取了安全隔離措施,因此其安全性是比較高的;而網上支付正相反,支付信息是在互聯網上公開傳遞的,因此存在著支付信息被篡改和竊取的可能性。三是銀行網站的安全性,盡管目前各家銀行網站均采取了防火墻和網絡檢測等安全措施,但對于超級“黑客”來說,仍存在著防不勝防的問題。所以,無論是銀行還是客戶都要提高安全意識,把防范資金安全風險放在首位,采取一切必要的手段與措施保障資金安全。唯有如此,銀行才能建立信譽,并吸引客戶,從而加快其網上銀行外匯業務的發展。
(三)積極應對外匯政策風險,加強網上銀行外匯業務的政策性合規管理
我國是實行外匯管制的國家,而且外匯管理局正在積極推進直接管理向間接管理模式轉變, 加大對銀行外匯收支活動監管力度, 嚴格執行違規退出懲戒機制。因此,商業銀行在辦理網上銀行外匯業務時應嚴格執行國家頒布的《外匯管理條例》等一系列涉外的制度、規定。同時,必須按照外匯管理局的授權和相關文件要求,結合本行的實際情況,制定出切實可行的規章制度和業務操作流程,并明確各部門、各崗位的權力和義務,不能違規經營和超權限經營。受理超權限、超金額業務時,要報請當地外匯管理局審批;未經批準,不得對外辦理。
(四)了解客戶需求,促進網上銀行外匯業務的發展
客戶不僅是網上銀行外匯業務產品的使用者,同時也是網上銀行外匯業務產品的設計者,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網上銀行外匯業務的發展水平與競爭能力。互聯網為客戶提供了更多的信息資源,使得客戶很容易就能對所有銀行的網上銀行外匯業務進行價格和質量的比較,然后選擇自己喜歡并接受的網上銀行服務。因此,銀行應該通過市場調研,了解客戶需求,開發更合適的產品和服務,以促進網上銀行外匯業務的發展。
(五)簡化手續,為客戶提供更多便利
相對于傳統的銀行柜臺業務而言,網上銀行業務,最大的優勢就在于簡便、快捷。在發展網上銀行外匯業務時,一定要簡化辦理手續和程序,努力為客戶提供更多便利。如前所述,現在還有為數不少的銀行的網上國際匯款業務并沒有形成真正的網上銀行業務,只是停留在客戶通過網上銀行提供電子申請的層面,其主要原因是外匯管理局要求國際匯款需提供對方要求付款命令、合同、報關單等書面付匯憑證。因此商業銀行應該全面、準確地去理解外匯管理局的相關監管政策,可以采取先易后難的方法,如銀行完全可以開發非貿易項下的網上付匯業務以方便客戶,通過這種方式來簡化客戶辦理國際匯款業務時的手續和程序。
參考文獻:
[1]李玲.淺談網上銀行的發展對我國銀行業的影響[J].科學致富向導,2012,(08).
[2] 蔣照輝.論我國網上銀行的發展趨勢及監管挑戰[J].浙江金融,2011,(11).
[3] 張念.試論網上銀行外匯業務現狀與發展[J].外匯管理,2011,(10).
[4] 孟君.淺析我國網上銀行的發展[J].中國證券期貨,2011,(03).
[5] 孫瀟.我國網上銀行發展現狀及對策探討[J].河北金融,2011,(02).
[6] 曹萬卿.網上銀行發展的現狀與對策分析[J].大陸橋視野,2009,(01).
[7] 謝潔華.淺談目前我國商業銀行外匯業務風險及對策[J].管理科學文摘,2008,(03).
[8] 趙蕾.商業銀行外匯業務風險分析及其防范[J].中國農業銀行武漢培訓學院學報,2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