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投資學專業是一門融經濟學、金融學、管理學、統計學、保險與風險管理等多門學科于一身,交叉性和應用性很強的專業。目前國內培養專業性的投資理財人才還剛開始沒幾年,人才數量及質量遠遠無法滿足市場對強勁的投資學專業人才的需求,供需缺口依然很大。為適應珠三角發展規劃綱要的人才需求以及廣東省金融高新技術服務區的建設需要,我院投資學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著眼于數理分析型、市場營銷型、實踐應用型相結合的復合應用型人才,突出實踐應用能力的培養,力爭建成廣東乃至華南地區具有影響力的“復合型、應用型、創新型”投資理財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關鍵詞:投資學 投資理財 市場需求 培養模式
一、我國投資理財人才培養及市場需求的現狀
隨著我國加入WTO,全面進入開放經濟時代,經濟和社會的發展變得日趨復雜化、多樣化和市場化,無論從宏觀層面還是從微觀層面,傳統的金融產品和金融人才已無法滿足正在變化的經濟金融環境,國際金融業已轉向金融人才和金融產品服務的全面競爭。從我們對一些銀行、證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和企業的調查以及人才市場的招聘廣告來看,金融機構和企業對投資理財專業人才存在著極大的需求。像國泰君安、華夏證券等券商機構成立了證券投資研究部,亟需投理財專業人才;中國建設銀行等商業銀行亟需懂得投資理財的經營管理人才,許多大企業也急需大量懂得投融資運營的專業人才。而目前國內培養專業性的投資理財人才還剛開始沒幾年,人才數量及質量遠遠無法滿足市場對強勁的投資學專業人才的需求,供需缺口依然很大。
如何培養新型的投資人才,優化設計出新型的投融資工具和理財方案策略來實現金融資產的保值增值,已成為各國金融業提升其核心競爭力的重心所在。投資學專業人才就是擔當這一重任的,他們將工程的思維、方法和高新技術引入到金融領域,綜合運用各種工程的、信息的方法,及時設計、開發和實施新型的有針對性的金融產品,創造性地解決各種投融資問題,向客戶提供個性化的投資理財方案。在當今社會財富高度證券化的年代,各個行業都已離不開投資理財思維和技術的運用,更離不開投資學人才的培養。近年來,雖然有開辦較早的金融學專業,但由于我國金融業的發展歷史和體制的原因,該專業研究與服務的主要方面仍是對策性或政策性的,應用定量化模型和工程化方案遠遠不夠,這方面的人才滿足不了當今的社會需求。
我國投資學教育在近二十年里取得的成績是巨大的,但也存在著一些問題與不足。例如,院校教育脫離金融市場實際;院校教育不能緊跟國際水平與潮流;人才質量不能符合實踐需要,教育規模跟不上投資業的前進步伐,導致許多金融機構至今不得不承擔許多本應由院校教育完成的社會化工作。我國金融業已進入全面開放的新時代,需要盡快實現與國際金融業的接軌。在這種形勢下,培養具有全球視野、掌握前沿金融理論和實踐技能的現代投資人才已成為我國的當務之急,只有這樣才能迅速提高我國金融業的國際核心競爭力,從容應對國際金融經濟對我國形成的巨大挑戰。
二、合理定位投資學專業
投資學專業是一門融經濟學、金融學、管理學、統計學、保險與風險管理等多門學科于一身,交叉性和應用性很強的專業。自從20世紀80年代以來,伴隨著全球金融創新浪潮產生的大量新型證券,計算機技術的發展,投資理論研究的不斷突破,投資學專業在國外日益成為顯學。在國外商業教育領域,幾乎可以說沒有任何一種其他理論和技術可以像投資理論這樣被迅速轉化為實踐。由于1998年教育部對高校本科專業設置進行了改革,將理財學并入財務管理,同時將投資經濟一部分并入金融學,形成了投資理財專業方向,該專業方向建立在現有的財務管理(屬于管理學科)和金融學(屬于經濟學科)兩個專業基礎上,兼顧了原來的理財學和投資經濟的專業特色,是一種跨管理學和經濟學的交叉學科專業,目前該專業方向的人才需求缺口很大,基于這一人才需求情況,我院在投資學專業的基礎上突顯投資理財方向特色。
三、明確投資學專業建設目標
為適應珠三角發展規劃綱要的人才需求以及廣東省金融高新技術服務區的建設需要,我院投資學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著眼于數理分析型、市場營銷型、實踐應用型相結合的復合應用型人才,突出實踐應用能力的培養,力爭建成廣東乃至華南地區具有影響力的“復合型、應用型、創新型”投資理財專業人才培養基地。因為:一是根據我校省級重點財經院校和高校擴招的特點,我們的培養目標與名牌大學的培養目標應有層級差異。二是經濟金融交易供求變化快、投資風險管理技術人才需求量大,必須重視數理分析和實際運用能力的培養。三是順應珠三角發展規劃綱要的產業轉型要求,金融業確定為珠三角經濟發展的重要產業,面對激烈的國際競爭格局,急需大量國際化人才和營銷型人才。四是根據珠三角地區居民收入水平較高對投資理財需求迫切,而科班出身的專業投資理財規劃師幾乎沒有。另外,加大同國外院校進行合作培養投資理財人才,在國際化辦學的過程中,進行培養方案的調整,使之適應珠三角國際化投資理財人才的培養需求。
四、制定科學有效的建設方案措施
高等教育的任務是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 投資學專業建設與改革的目標就是不斷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投資理財的實際操作能力以及綜合素養。適應現代經濟社會發展對投資理財人才需求的變化,本專業科學制定專業培養方案,進一步優化師資結構,加快建設高水平教學團隊,加快建設綜合實驗實踐教學體系和開放辦學模式,構建一個“三個課堂”有機結合、理論密切聯系實際、教育手段與教育方法先進、全面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復合型、應用型、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
(一) 以課程建設為依托,建設高水平的教學團隊
投資學專業的教學必須有一支既有深厚投資學理論功底又能熟練運用實驗教學手段的師資隊伍。金融學院歷來重視師資隊伍建設,以教學工作為主線,以先進的教育思想理念為指導,立足于人才培養質量的提高,以國家級、省部級或學校各類重大的教學改革項目為載體,以專業建設、課程建設、實驗室建設為重點,開展實驗教學研究,培養實驗教學建設的核心隊伍,實現科研力量對教學工作的支撐,形成科研與教學的良性互動,實現實驗教學與科研工作的有機結合,集成共享,最終促進高水平骨干教師隊伍、學術梯隊和教學團隊的形成。經過多年來師資隊伍建設,通過“引用和培養并舉”策略優化師資結構,已形成4支較好的教學團隊:投資理財教學團隊、風險管理教學團隊、實驗教學團隊和雙語教學團隊。
(二) 模塊化設置課程體系,突出創新能力培養的實驗實踐教學課程體系
按照“寬口徑、厚基礎”的人才培養原則,我們將投資學專業課程設置五個模塊:通識課模塊、學科基礎課、專業課、素質拓展課、綜合運用課;開設實驗性金融課程(投資學綜合實驗課)、創新能力課程(理財產品開發設計案例分析,資本市場運作案例分析,校內仿真綜合實習)、市場營銷型課程(投資銀行理論與實務、金融營銷等)。 實驗教學應以學科基礎課、專業課和綜合運用課三個層次來組織實驗教學。
(三)以金融實驗室為平臺,構建“立體化”的投資實驗教學體系
按照市場需求和社會未來對人才的知識、技能、品質的要求標準和結構,制定培養目標和實施方案,構建以提高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為宗旨的實驗課程體系。該課程體系由“兩大部分、三個層次、四大模塊”(見圖1)組成,具體包括:校內實驗和校外實習兩大部分;基礎型實驗、綜合型實驗和金融企業實踐活動型三個層次;課程基礎實驗、專業技能實驗、拓展與創新能力實驗和企業見習、專業實習與實訓四大模塊。根據經濟社會發展對投資學專業人才培養的要求,投資實驗課程體系建設既要注重實驗與理論教學緊密結合,也要注重實驗教學內容的綜合性、互動性、啟發性、完整性,從而形成適應學科特點及其自身系統性的實驗教學體系。通過系統化的實驗教學體系,全面培養學生嚴謹的學風,整合知識的能力以及綜合分析、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① 實驗課程體系中基礎實驗課占30%,主要解決學生對基礎理論和專業基礎理論與金融行業的了解和認知過程;
② 實驗課程體系中(專業及跨專業)綜合設計實驗課占45%,主要解決學生熟練掌握金融學科有關行業部門業務流程的實際操作;
③實驗課程體系中模擬實驗課和研究創新實驗課占25%,通過教師對實驗課程的設計,利用課程實驗軟件,利用模擬沙盤,組織學生研討,操作階段實驗報告和綜合實驗報告,使學生自主學習,互動式學習、參與式學習,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團隊合作能力、創新創業能力。
(四)科學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強化投資學專業教學信息化建設
通過投資學專業教學信息化建設,集成各類優質教學資源,為教師和學生提供強大的施教和學習的網上虛擬環境,達到素質教育與創新教育的有機結合。投資學專業教學信息化建設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是增強教師的信息化素質與能力,對教師進行信息化理論、方法、技術與課程整合模式四個層面的培訓。以教師為主導建設網絡輔助課程6門、精品課程2門、專業資源庫1個、專題學習網站1個;二是利用Blackboard學習平臺,以學生為中心建設學生學習社區、學生創新網站、學生專題學習網站。三是依托網絡課程建設,實現課堂與網絡的有效整合,將投資學專業課程的教學課件、教學大綱、作業處理、輔導答疑、師生交流、學生學習活動跟蹤分析、平時成績記錄等主要教學活動通過互聯網和校園網絡平臺完成,有效延展教師和學生的互動空間,實現課堂與網絡教學的全面整合。
(五)采取多樣化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培養“三型”人才
改革教學方法是深化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教學方法改革要以培養學生廣泛的學習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欲望,激發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為目的,改進課程的講授方法,貫徹少而精的原則,將知識傳授和方法論指導相結合,積極實踐啟發式、討論式、研究式等生動活潑的教學方法。教學方法在實現投資學專業培養目標與特色方面具有直接的作用,為了突出我校投資學專業辦學特色,在教學中采用開放式、探究式、案例式和模擬式等教學方法或措施。
參考文獻:
1、林繼肯主編,《中國金融學教育與金融學科發展》,中國金融出版社,2007年5月:62-75;
2、馬彧松,本科投資理財專業設置的架構,《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12(4):217;
3、吳云勇、 陳凌白,金融學專業投資理財方向建設方案,《浙江金融》, 2008(1):64;
4、劉磊,基于社會需求的金融專業教學改革探析,《哈爾濱金融學院學報》,2011(4);
5、陳兵等,個人理財專業設置與課程體系的構建,金融教學與研究,2005(6):45-47;
本文系廣東省教育科學規劃項目(09SJYY001)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