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規劃指出要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在此背景下,郴州資源型產業發展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并存,如何引導地方資源型產業升級換代,實現可持續發展,以及金融如何支持經濟結構調整和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已成為社會各界共同關注的問題。本文以湖南郴州為例,就金融支持資源型產業轉型問題進行了探討。
一、郴州資源型產業發展現狀及特點
郴州是著名的“有色金屬之鄉”、“湖南能源基地”。截止2011年末,郴州轄內已探明礦產資源112種,有色金屬儲量達600多萬噸,占湖南省總儲量的三分之二,其中鎢、鉍儲量居全國第一,錫、鋅儲量分別居全國第三位、第四位,白銀產量占到全國的三分之一。非金屬礦產品中隱晶質石墨、螢石儲量居全國之首。全市煤炭儲量11億噸,年產量約占全省的四分之一,是全國19個重點產煤市州之一。
(一)產值規模較大,是地方工業經濟的主體
2011年,郴州市規模以上有色金屬采選業和冶煉及壓延加工業的相關企業有286戶,占全市規模以上企業的26.63%。2011年全市規模工業中,有色金屬行業實現工業總產值912.64億元,同比增長58.19%,比2006年增長了3倍多,占2011年全市規模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41.4%。 2006-2011年,有色金屬行業的工業總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均在40%以上,可見有色金屬工業在全市工業經濟中的主導作用。
(二)經濟效益較好,是地方稅收收入的主要來源
近年來,郴州采礦業和礦產品加工業盈利能力大幅增長,是地方利稅收入的重要來源。2011年采礦業和有色金屬冶煉業合計實現工業利潤56.79億元,同比增長55.93%,占規模工業利潤的51.07%。近五年,全市采礦業和礦產品加工業累計創造稅收高達71.47億元,占全部稅收收入的23.94%,其中采礦業累計實現稅收52.17億元,占比17.48%。
(三)輻射能力較強,是對外貿易的主力軍
據統計,郴州礦產品進出口占了全市進出口的半壁江山。2011年白銀、鉍兩種礦產品實現出口4.57億美元,分別占全市出口總額的46.88%和8.01%,合計占比為54.89%。采礦業和礦產品加工業在做大做強的同時,吸引了與產業相關聯的專用設備制造業等其他工業產業發展,同時還帶動了物流、酒店、餐飲娛樂、信息中介等相關產業的快速發展,產業輻射力較強,是社會就業和居民增收的重要渠道,據統計,采礦業和礦產品加工業年均安排城鄉富余勞動力7.45萬人,有效緩解了城鄉就業壓力。
二、金融支持資源型產業轉型實踐
(一)金融體系建設日趨完善
一是域外金融機構紛紛入駐。近2年來,浦發、光大、交通、華夏、華融湘江等銀行相繼在郴州設立分支機構,湘財證券、東海證券、金信期貨、大有期貨、生命人壽保險公司等證券保險公司也紛紛進駐郴州,截止2011年末,全市有銀行業金融機構14家,比2009年末增加了1倍。二是新型農村金融組織快速發展。資興浦發村鎮銀行、宜章長行村鎮銀行已掛牌運營;11個縣市區的農村信用社改制農村商業銀行工作全面啟動,宜章和桂東農村商業銀行已掛牌成立。三是小額貸款公司、中小企業擔保公司積極穩妥推進,現全市共9家小額貸款公司、9家各類擔保公司,2011年末,小額貸款公司累計發放貸款12.4億元,9家擔保公司累計擔保金額47.1億元。
(二)金融資源向資源型產業傾斜
郴州是一個典型資源型城市,區域工業主要是在資源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資源型產業成為銀行信貸投放的主要領域。2011年末,全市金融機構對采礦和制造業的貸款余額(其中有色金屬產業占一半以上)達到62.69億元,占全市貸款余額的14%,全年新增16.6億元,占全市新增貸款的19%,其中向20余家主要的有色金屬企業累計發放貸款近38.73億元。金融機構對電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的貸款余額達到51.3億元,占新增額的11%。
(三)創新融資方式滿足資源型產業發展需求
金融機構立足資源型產業特色,創新金融產品,進一步加大了金融對資源型產業的支持力度。一是金融機構對有色金屬產業創新開辦了貴金屬質押、倉單、貨權、貿易融資等金融品種。2009年重點在永興、資興開展了有色金屬倉儲質押貸款,較好的滿足了冶煉產業對資金需求“短、頻、快”的特點,截止2011年底,永興縣累計發放倉儲貴金屬質押貸款6.12億元。二是率先在全省出臺《鼓勵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發展的若干意見》,引進私募股權實現一級融資達11.3億元。三是南方稀貴金屬交易所正式落戶郴州,有力促進了進入與產業的融合。四是國有商業銀行開辟了各種貿易融資渠道,其中市工商銀行貿易融資額達到16.1億元。
三、金融支持資源型產業轉型發展的制約因素
(一)資源型產業結構“小而散”,產業發展后勁不足
郴州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水平不高,資源優勢還沒有完全轉變為產業優勢,這使得產品競爭力不強,產業發展后勁不足。一是企業結構不合理,缺乏大型龍頭企業。郴州有色金屬及非金屬產業集中度低,專業化分工程度不高,重復建設嚴重,全市采礦及冶煉企業近700 家,但是大部分技術工藝落后,產業集中度低,產值過50億的有色金屬及非金屬企業目前還沒有。二是產品附加值低,產業結構不合理。郴州上游礦產原料及下游深加工能力偏小,特別是附加值高的產品深加工率過低,產業鏈延伸力度不夠。目前,全市有色金屬深加工產品占總產品的比例不足10%,產量較大的鉛、鋅、鉍、白銀等產品作為郴州有色金屬的主打產品,80%的原料需從外省購入或依賴進口,而下游的精深加工不足,90%以初級產品進入市場。三是科研能力缺失。轄內絕大多數規模以上企業,沒有穩定的科研隊伍,學者型高級工程師、技術員缺乏,生產加工主要沿襲傳統技藝和經驗,自我創新和研發能力不強。
(二)戰略新興產業發育不足,新的信貸增長點難以培植
郴州傳統產業比重偏高,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滯后,2011年郴州高新技術產品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為9.67%,雖比2000年提高了7.78個百分點,但所占比重仍然偏低,比全省平均水平低4個百分點。由于郴州新興產業發展滯后,信貸向新興產業傾斜的基礎不牢靠,導致銀行信貸結構優化調整步伐緩慢。另外,銀行信貸人員普遍對投資項目所從事的技術研發不甚了解,技術障礙讓銀行信貸決策者對貸款申請項目的優劣缺乏甄別能力,嚴重制約了信貸資金進入新興行業等高科技領域。
(三)資源型產品缺乏定價權,社會融資存在不確定性
郴州礦產資源中雖然有很多品種儲量及產量位居中國前列,但出口主要以初級加工產品和原材料為主,在世界上缺乏定價權,議價能力較低,受世界大宗商品市場波動影響明顯,風險較大,因而銀行對有色金屬及非金屬行業的貸款有敬而遠之的苗頭。2009年開辦的有色金屬質押貸款作為郴州金融創新的重要品種,在支持有色金屬走出金融危機影響過程中搶占了先機,但隨著歐債危機持續爆發,世界大宗商品市場受美元指數影響出現大幅波動,企業抗風險能力下降,銀行對這一新的貸款創新品種也采取了謹慎的態度,有色金屬質押貸款發展趨緩。2011年末該項貸款余額2.03億元,和6月份相比僅增加0.02億元,增長1.19%,和9月末相比減少了0.1億元,下降4.65%。
(四)信貸資金支持受限,融資渠道不暢
一是銀行信貸支持面臨風險。郴州采礦業及礦產品加工業作為“兩高一資”產業,在國家產業結構調整形勢下,面臨著較大的經營風險,同時不符合銀行的信貸要求,在這樣的政策背景下,金融機構在支持資源型產業發展過程中受到政策約束,金融支持的持續性受到影響。二是資本市場融資不暢。資源型產業作為郴州市的支柱產業,雖然有幾家企業如宇騰、金貴、雄風等正在上市培育,但還沒有一家成功上市融資,大多資源型企業由于達不到上市門檻只能“望股興嘆”。三是債券融資缺。我國債融券市場,尤其是公司債券市場發展滯后,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資源型企業發行債券融資的規模。
四、金融支持資源型產業轉型的相關建議
(一)政府加大對資源型產業的指導,加快構建資源型產業集群
政府要加大對資源型產業的規劃指導,提高資源型產業發展的戰略地位,引進技術成熟、實力雄厚的戰略投資者,明確引導金融支持的目標和方向。根據郴州目前資源型產業情況,重點扶持有色金屬產業及以石墨為代表的非金屬產業集群,改變當前產業結構“小、散、亂”狀況。充分利用省委出臺的《關于支持郴州市承接產業轉移先行先試的若干政策措施》、《關于加快園區建設發展的若干意見》及《關于緩解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的若干意見》等政策,重點支持有色金屬及非金屬產業集群發展,實現金融資源與產業資源的有效對接,結合政府對產業集群的規劃,制定相應的金融支持規劃,滿足產業集群建設各階段的資金需求。
(二)加快推進傳統產業向精深加工延伸,拉長金融服務鏈
目前郴州采礦業和礦產品加工業大部分停留在原產品開采和初級產品加工,深加工企業相對缺乏。為此,應依托優勢資源,壯大深加工、精加工企業,不斷延伸產品附加值和產業鏈,著力發展集采礦、精加工、硬質合金產品生產于一體的生產加工企業。重點加快發展鎢、鉬、鉍、錫、鉛、鋅、白銀、石墨、螢石等礦產品產業鏈。金融機構在精深加工延長產業鏈的過程中,根據產業鏈不同位置企業的金融需求,搭建信貸供給與產業需求之間的信息平臺,開發適應產業鏈發展的多元化、多層次的信貸產品,積極介入項目的起步及發展階段,實現信貸供給與產業需求之間的對接。
(三)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爭取國家重點扶植金融政策
依托本地的礦產資源,建立一批創新能力強、特色突出、集聚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示范基地,培植一批龍頭骨干企業,大力發展新材料、新能源等新興產業。重點開發鉍、鎢、石墨、螢石等礦產品在新興產業中的運用,比如開展鉍在超導材料、發展石墨密封材料、發展含氟精細材料等產品。金融機構充分利用國家支持產業轉型發展新興產業的有利政策,積極改進和完善對新興產業的金融服務。一是構建風險保障機制發放擔保貸款。由各級政府設立專門的貸款擔保基金,采用政府第三方擔保形式為新興企業提供貸款,彌補新興企業普遍財產擔保不足的缺陷,改善其貸款環境。二是發放貼息貸款。政府對新興企業的貸款給予一定的利息補貼,對企業自由貸款給予高出市場平均利率部分的補貼或對企業最難獲得的長期貸款給予補貼。三是對新興企業的科技創新成果、自主知識產權、產品商標、商譽等無形資產進行專業評估并作為貸款的抵押擔保依據,解決其有形資產不足的問題。
(四)構建多元化的金融支持資源型產業發展方式,做大做強龍頭企業
對運行質量較好的重點培育企業要加快股份制改制步伐,加大企業上市力度。重點組織和推進我市優勢企業上市融資和發行債券,暢通資本市場的投融資渠道,促進企業新上深加工項目。加強資源型企業和深加工企業并購重組的協調和引導,形成采、選、深加工利用一條龍的綜合類企業,集中資源優勢,發揮規模效應,實現強強聯合,促進礦產品深加工產業集聚發展。鼓勵符合條件的有色企業龍頭企業通過債券市場發行各類債券類融資工具,募集生產經營所需資金,鼓勵經營業績好、資信優良的中小企業按市場化原則,發行中小企業集合債券,積極拓寬融資渠道,廣泛吸收社會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