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小學生探究性學習方式,主要在課堂教學中落實,改進教法、學法,讓學生學會探究、主動嘗試、體悟樂趣,主動構建知識,智商和情商同時發展,經歷探究的過程,習得探究性學習的方法,掌握基礎知識,形成基本技能,開發心智潛能,讓學生能夠全面發展、主動發展、充分發展、和諧發展,促進語文素養的全面提高。
一、給學生以探究的話題,激活思維
教學成功與否,學習效果優劣,主要取決于學生有效參與的程度,對所學的內容是否感興趣。因此我們在教學研究過程中引導學生積極參與,主動探究知識的形成過程,啟發他們在學習過程中通過多種途徑去觀察、操作、思考、討論,激活思維。如在語文教學中插入學生質疑,怕會打亂教師的教學思路,有些教師不敢設置質疑環節,教師就成了課堂教學的主宰者。而學生一時依賴教師的提問,沒有獨立思考,學習完全處于被動狀態,課堂缺乏民主和諧氣氛。這種教學,不能適應課堂改革的需要。因此,要做到學生質疑與教師教學的有機結合,我們必須以學定教,以教導學,在設計課堂教學時,依據學生的認識規律和現有水平,在每一環節上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努力創設條件,營造質疑機會。課堂上,我們要留給學生充分思考的時間,讓他們去挖掘教材,產生種種疑點,鼓勵學生有疑即問,不懂就問,保護質疑的積極性。
可以結合教材特點,采用課件、圖畫、談話、質疑等方式讓學生融入情景,再通過教師或學生明確指向、緊扣重點、水到渠成的提問,找準新知識的切入點、突破口,達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式的內容導入,啟發思考的效果。這樣師生就可以圍繞共同感興趣的內容展開下一步的探究學習。
有的課文的中心表達比較集中,寫作對象及其特點比較鮮明,新課前可以直接質疑。由疑問直扣中心和重點,來理解主要內容,明確寫作目的,體會文本情感。
二、給學生以探究的內容,培養能力
以課文的文眼為切入點,引導學習,牽一發而動全身,教學具有吸引力,學生樂學、勤學。以課文再學習為生長點,對課文內容進行選擇、延伸、拓展、創新,這不僅只是對學生新學知識的檢查,而是讓學生在收集查找、整合資源、形成自己獨特見解的過程中提高了創新能力。
結合文本特點,緊抓重點、難點、疑點,題眼、文眼,總起句、過渡句、總結句,連接語、資料袋、思考題,讓學生談閱讀收獲,來了解其探究的效果,從而調整教學指導策略,引導學生再次進行探究。如教學說明性文章或結構比較鮮明的文章時宜采用,這樣學生自學探究既比較輕松,又可呈現不同的文本內容,避免了硬性灌輸,整齊劃一,按部就班的機械、僵化學習。引導學生在學習新知后綜合應用,由知識向能力轉變、意識向精神培養。如課堂教學《綜合性學習——遨游漢字王國》后,適合采用這種方法。在學生制定活動計劃時教師要予以具體引導,讓學生制定出詳細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計劃,也只有這樣才能把活動順利地展開。但在活動過程中要大膽放手讓學生按人員分工、活動計劃開展探究活動,通過收集、整理、交流資料,了解語言文字現象及其發展變化的規律,在實踐中去感受語言文字的有趣和神奇,從而迸發出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
三、給學生以探究的評價,促進發展
每個人在內心里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被肯定的渴求。學生由于年齡小,好奇心強,表現欲大,尤其更希望時時處處都能得到他人的表揚、鼓勵、肯定,抓住了這一心理特點就有利于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激活思維,提高學習的自信心,促進發展。有的學生在初讀課文時提出了緊扣課文主題或重難點的問題時教師要及時評價,并更進一步引導,從而讓學生順勢助趣,完成學習任務。
學生在課堂上經歷閱讀之后,解決了問題感到高興,但意猶未盡。教師這時在肯定的基礎上由知識問題的解決上升到解決問題方法的探尋上,讓學生在建構知識的過程中同時習得終身有用的方法,智商和情商同時得到升華。如教學第14課《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時,師生在“父親的教導讓我一生受用──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意思理解后,教師要進一步追問“為什么父親的教導對我一生有用呢?”很明顯學生要在理解了作者通過自己在兩次身陷困境,面臨挑戰的時候,就是父親從小的教誨使“我”得到了“走另一條路試試”的靈感和勇氣,最后走出困境取得成功的事實,才能回答這個問題。通過教師這一提問,讓學生很快意識到要理解文中重點句段的含義就要聯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理解,就可以抓住主要內容,理清層次,前后聯系地把課文讀懂,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了。
發展性評價能夠鼓勵學生積極運用知識,調整自己的學習行為在創造中獲取新的知識和能力。如《再見了親人》這篇課文感情真摯,敘事抒情相互交織,作者花了大量的內容,以志愿軍的口氣敘述了朝鮮人民為志愿軍所做的一切事情,突出了“朝鮮人民和志愿軍戰士不是親人卻勝似親人?!弊寣W生受到了深刻的國際主義教育。在練筆中可要求“以大娘、小金花、大嫂的口氣寫與志愿軍話別的場面”來訓練學生大膽想象、學習表達,也就是鞏固敘事與抒情相結合的寫法,即每段以請求的語句開頭,以反問的語句結尾,以回憶的形式進行敘述。學生在寫的過程中只要運用到這樣的方法,教師就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不求全責備,只要感情真摯,語句通順就行了,多用一些“你真愛動腦筋,如果再大膽想象,把感情表達的更強烈一些,就更好了?!边@樣的鼓勵,就會讓學生取得成功。
(作者單位:福建省平和縣山格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