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實現高校與農村中小學教師之間的網絡教育對接,是今后發展農村教師素質的必經之路。這就要從擴大參與的高校范圍、加大各高校的支持力度、緊密連接二者之間的關系,并在此基礎上對網絡教育對接模式提出設想等方面進行探索。
【關鍵詞】高校 農村中小學教師 網絡教育 對接模式
【中圖分類號】G5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2)24-0034-01
網絡教育是現代遠程教育的主力,發展農村教師的網絡教育是對遠程教育的延伸,而高校作為教育資源儲備源,自然要參與到農村教師的網絡教育中去。但就目前的形勢來講,師范類高校似乎主導著這個市場,而其他類型的高校很少參與其中,這不利于政府壓力的緩解,而且高校的有效資源也沒能得到有效的發揮。因此,全面建立高校與農村中小學教師網絡教育的對接勢在必行。
一 擴大支援農村教師網絡教育的高校范圍
據了解,目前承擔農村基礎教育建設的高校主要集中為師范類高校。但隨著信息和科技的不斷更新發展,單憑師范型高校與農村教師對接,以求實現農村教師的再教育,似乎略顯單薄。這就需要各地政府因勢利導,把對農村教師的再教育問題實現層次分擔。將其分解成若干小任務并分發給當地各個高校來承接,以減輕政府的負擔,并有效借助各高校的教育資源及教學科研優勢,實現對當地農村教師的再教育。當然,以上所說的各高校不僅指傳統意義上所說的師范型高校,還包括一些綜合型、工業類、理工類或財經類高校。以往師范類高校在農村教師的再教育問題上扮演著唯一的角色。但是為了緩解當前農村教師再教育的壓力,為了摒除一味地由師范型高校承接教師的再教育問題所帶來的單調性問題,實現多類型、多層次高校的參與是今后解決農村教師再教育問題時急需考慮的關鍵。
二 加大各高校對農村教師網絡教育的支持力度
就目前而言,我國各高校都有各自的網絡教育學院。這些網絡教育學院主要是針對各高校招收的成人學生設置,將農村教師的網絡教育問題納入網絡教育任務的高校還是局限在師范類高校。但就高校的相關性網站來看,不難發現這些網站普遍都與之前我國倡導的“國培計劃”相關。“培訓”的字眼充斥著整個網站,當然,針對網絡教育來說網絡培訓自是擔任著主角之一,在日常的網絡教育中不容忽視,現有的網絡培訓為社會上不少群體接受再教育提供了足量的應用資源。但是過多的定點培訓,相對地就會弱化網上資源中對教師自主性學習的引導。各高校(不僅是師范型高校)都應該加強這方面的網站建設,有則完善,無則建立。這對各高校來說,就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來專門建設,這樣可以充分發揮高校的優勢為農村教師的網絡學習貢獻力量。
三 系統化兩者之間的對接模式,提高對接效率
要實現高校與農村教師的網絡教育對接,而不是簡單的拼接。在兩者的結合點上,要實現二者的相互融合,只有這樣才能做到真正意義上的對接。要實現高校與農村教師之間真正的對接,需要有第三方來調整兩者之間的關系。這樣政府的角色就被強化起來。政府可以把農村教師的再教育問題根據情況分配給不同高校承擔,之后讓各高校提出可行性的方案供上級評估,如果合格即批準采用,并且給予一定的經費補助。政府可以不定期地挑選不同的高校驗收成果。這樣一來,政府既減輕了教育負擔,高校的教學資源也可以得到有效的利用,教師也可以獲得正統的高校式教育。
四 高校與農村教師網絡教育對接模式設想
要實現高校與農村教師網絡教育的對接模式,就要統籌該對接模式下三大要素之間的關系:政府或相關教育行政部門、高校,以及農村教師。(如下圖)
如上圖所示,該對接模式的實施首先要依靠政府和相關教育行政部門制定相應的政策制度并投入大量資金建設。對于高校來說,要承接上級下發的培養任務。根據相關文件及自身條件,成立專門的網絡管理部門,該部門在統籌自身學校的條件下建立專門針對農村教師的學習網站,并征集學校有特色的相關精品課程放到專用網站上供教師們學習和欣賞。對于教師們來說,通過網站上內容的學習后,要將學習收獲心得或是好的改良建議等及時地反饋給學校網絡管理部門。而學校的管理部門根據學員的回饋,一方面可以改善網站上的內容建設,一方面可以幫助學院積累學分,并在其修滿一定的學分之后,授予個人相應的學歷。
參考文獻
[1]鄭麗萍、余紅梅.關于高校參與農村教師培訓的思考[J].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2009(5)
[2]宋新江.發揮高校智力優勢,提高農村教師教育信息化水平[J].鹽城師范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8(12)
〔責任編輯:李錦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