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職大學生就業問題一直受到社會各界和學生家庭的高度關注。當前高職大學生就業工作呈現用人單位、教育體系、大學生三者關系的激烈碰撞。只有合理解決這三者的相互作用問題,才能使高職大學生就業問題得到合理解決。
【關鍵詞】高職大學生 就業 新問題
【中圖分類號】G64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2)24-0042-02
一 當前高職大學生就業現狀
江蘇省受到近年來高考總體學生人數減少的影響,自2011年實行高職錄取注冊入學,計劃在五年時間內全部高職院校都實行注冊入學,這也是教育部在踐行素質教育的探索中邁出的重要一步。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實行使得高職學生來源發生重大變化,從而使就業市場出現了許多新問題。
1.高職大學生的來源
自實行注冊入學以來,生源問題就成了高職院校的“頭等大事”。學校錄取學生高考分數出現了大幅下滑,有些地區偏遠、辦學特點一般的民辦高職院校甚至降到了100分以下。就這樣許多高職院校還完不成招生計劃,出現了罕見的錄取計劃和學生生源倒掛的現象。為解決這一現狀,自2011年以來,江蘇省打通了職業學校學生向高職院校求學的路徑,通過統一考試,使相當一部分中專校的學生得以升學到高職院校讀書,從而解決了高職學院招生難的問題。在這樣的現狀下,各個高校大打“就業牌”,開拓就業基地、實訓基地,想辦法解決學生的就業問題,甚至有的學院宣傳:只要學生一只腳踏進高校大門,另一只腳就已經跨進公司大門。以此來招攬學生入學,打消學生的后顧之憂。
2.高職院校體制教育的現狀
我國高職教育體制的現狀就是有些高校一頭撲在知識的培養中,忽略了為企業培養實用型人才。還有些高職院校打著開設實訓課程的旗號,把課堂搬到工廠中去,由于實行注冊入學,學生減少,這些高校降低學費,然后讓學生入校后半天上課半天工作,說起來是進行實訓教學,實際上就是把學生當廉價勞動力,還把他們應得的勞動收入劃歸學校,以此補貼學費收入的減少。
從以上現狀可以看出,目前高職教育的培養模式更加市場化、產業化。而教書育人越來越擺在了次要位置。一個學校要想辦得好一要靠校長,二要靠全體教師的努力,也就是要把學校回歸教育的本能,而不能一味地商業化運營。這就帶來了目前高校教師追求高學歷,沒有博士生或研究生學歷,要想當高職院校的教師是不可能的。但這些在當年高考的“好學生”,很難去理解現在注冊入學情況下這些高考的低分學生的思想動態。教育的目的脫離了實際的情況,許多高職教師抱怨學生太差,學生不想學,但沒有思考學生和當今社會的現實情況,沒有思考怎樣教好這些學不進理論知識的學生。而高職大學生這邊,本身已經是高考中的低分群體,這部分學生不想學習,混日子的情況特別嚴重,到高職院校來就是混文憑,根本不想真正通過大學的學習學到應有的知識和本領。
以前國家為了解決上大學難的問題,鼓勵民間資本進入職業學院的建設。現在生源倒掛了,教育主管部門還是讓民辦高校自己解決辦學資金的問題,不愿在教育上多投入。這就迫使許多民辦高職院校只能在夾縫中生存。根據2012年江蘇省高考考生人數和各高校生源計劃安排,如果滿足全部本科學校和公辦高職學校的招生計劃,就意味著全體民辦高職院校已經沒有學生可招,并且這種現狀還會持續到2015年,民辦高職教育怎樣生存已經成了頭等大事。
因此高職教育體制的改革已經刻不容緩,這也是促進就業市場良性發展的前提條件。但這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許多學生希望跨入高校大門,將來能有一份收入優厚的工作,在許多高職院校中,也非常重視職業生涯規劃,想讓學生端正學習態度,樹立學習目標,合理規劃人生目標。
3.用人單位對高職大學生的人才需求現狀
用人單位對高職大學生的人才需求實際上就是要求學校培養技能型人才。而這些技能型人才,企業也不想花費太多的人力成本,簡單地說,企業要高職學生從事生產型工人的角色,也就是俗稱的“藍領階層”。用人單位為了自身利益,千方百計地降低企業用人成本,減少用人計劃,降低員工工資。為了體現員工收入水平,變相地通過加班加點支付加班工資等手段來說明單位員工收入不低,而不愿多增加用人計劃。用人單位很想招聘復合型人才,即一人多能,既有專項技能,又有組織能力和動手能力。但這樣的人才很難找到,而且即使找到了,企業也不想支付較高的勞動報酬,因此人才流失又成用人單位的頭痛事。
當前大學生絕大部分來源于獨生子女家庭,艱苦奮斗、勤儉節約、刻苦讀書的思想和做法已經大大減少。依靠父母生存的思想也逐步成為社會現象。所以許多高職大學生畢業后都不愿意去基層單位,不愿去生產一線,不愿去艱苦的地方鍛煉已經成了普遍現象。
4.家庭對子女的希望和管理現狀
家庭教育在子女成長過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家長對孩子望子成龍的期望從小學基礎教育階段就可見一斑。但當孩子到了大學階段,被高考無情地分配到高職院校后,一部分家長對孩子的教育采取了放棄的態度,認為孩子大了不好管理,說了也聽不進去。一部分家長認為自己經濟條件較好,又有人脈關系,讓孩子混個文憑,將來找個安定點的工作就行了。綜合來講,家庭教育在大學生教育中的初衷是好的,但很多疏于管理。
5.高職大學生就業政策的現狀
應該說,國家在高職大學生就業方面做了許多卓有成效的工作,也十分重視高職大學生就業的指導工作。一方面,要求各高校完成就業指標,為了防止就業信息存在虛假成分,這些年豐富了就業網絡簽約的新辦法。另一方面,為鼓勵大學生就業,多次舉辦公益招聘會,拓寬就業渠道和就業機會。另外,做好大學生就業市場的調查分析,為制定政策提供有力的依據。這些政策提供給了高職大學生的大量的就業機會,確實推動了就業市場的發展。
二 針對高職大學生就業情況分析,提供有效對策
有效對策就是協調好用人單位、學生本人及教育體制三者的關系。
1.對學生就業意識的教育刻不容緩
高職大學生就業難的關鍵問題是就業指導思想的問題。當今社會風氣中有相當一部分人極力鼓吹一夜暴富,網絡等新媒體也天天宣傳明星如何賺錢輕松。這些風潮嚴重影響到當今高校,高職學生本來學習積極性就不高,又不被社會認可,還被貼上“成績差”的標簽,使得學生更不想學習,總想著找機會一夜成名,輕輕松松賺大錢。而網絡對學生的影響十分深刻,學生從高中階段就十分喜好在游戲世界中尋求自我,但苦于家庭和學校的壓力沒有得到充分“釋放”。到了高職學校后,學生沉迷于網絡世界的事情屢見不鮮,個別學生還放棄學業完全靠網絡游戲來支撐生活。這些現象歸結為學生自我目標的迷失,對自己的人生沒有定位。
因此,高職大學生入學后對其進行職業生涯的教育刻不容緩。這是對學生就業意識教育的整體規劃。這方面的教育不能流于形式,必須對學生進行個體差異化的職業生涯規劃指導,將理論和實際聯系到一起,從思想上激發學生的規劃意識,從而在行動上使學生按照自己的規劃實施。規劃要建立學生、學校、家庭、社會四方體系,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和體會。社會是學生最好的課堂,如果職業規劃缺少社會資源的參與,那規劃就是流于形式。因此怎樣探索高職學生實踐教育也成了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重要環節。
勞動創造財富,創新是生產力發展的源泉。在高職就業意識的教育中,必須全方位倡導學生建立勞動才是創造財富的必由之路的意識。從古至今,人類一直靠勞動來創造財富,勤勞位樸一直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而必須將新時期學生的一夜暴富的思想有效扭轉。比較當今社會有許多誘惑,如媒體經常宣傳明星如何光鮮地生活,卻極少宣傳他們在光環后面付出的艱辛努力。宣傳今天或某天又誕生了彩票億萬富翁,卻忽視了正處于思想成熟期的學生們的想法。這些都需要學校、家庭、社會給予正面教育。比爾·蓋茨為什么成為世界首富,他的創造力、他的勞動才是他獲得財富的源泉。中國神舟飛船多次成功發射就是中國航天技術團隊的共同努力。還有,我們身邊許許多多的人都依靠自己勤勞的雙手來創造財富,正所謂“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這些正是勞動創造財富的真實寫照。
2.改善用人單位對待錄用大學生的觀念和管理
用人單位對大學生的錄用和管理必須全方位考量,不能一味貪圖人員支出成本的控制。結合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力求給學生創造良好的成長環境,這一點特別重要。要允許學生有適應社會和成長的時間。現在用人單位在學生實習期間認為學生還要學技術,不能直接給企業創造價值,因此給學生很低的工資待遇,等學生畢業后又以種種理由拖延辦理養老、醫療保險的時間,其實這些做法看似為企業節省了資金,其實得不償失,因為不能有效調動員工的積極性、不關心員工的企業是不會有發展的,因為每一個企業都需要人才來創造價值。所以,企業要認真對待錄用大學生的管理,規范操作,給新員工一個職業發展的天空。
3.加強大學生自身的學習能力
大學生進入工作階段,首先感到自己在學校里學習的知識好多都用不上,其實,他們忽略了大學實際上是一個人能力培養的重要階段,培養的是學生學習的能力。在工作階段,學歷越高的學生越能夠更快地適應新技術。再者,當今科學技術發展迅速,必須很好掌握基礎知識,不斷地學習新的科學文化知識,才能適應工作的需要。此外,大學生學習當中還應注重情商的培養。
4.建設企業定向班是解決高職學生就業問題的新探索
許多高職院校近年來重視實訓基地、校企合作。南京的國家級示范高職院校近年來都成立了校企合作處,抓好與企業合作,定向培養畢業生,這在將來一定會成為一種發展趨勢。這種定向班的設立有力地解決了學校生源、企業用工需求,以及家長要求三者的關系。因為定向班首先由學校根據企業要求設立招生計劃,招生時有企業參與進來,學生解決了就業的后顧之憂,特別是解決了學生入學中的定位問題。以前學生考入高職院校是因為沒有好成績上本科院校,上了高職院校想轉本科,不能安心學習專業技能,而且轉本考試只考基礎課程,與專業脫節決定了許多矛盾問題。但企業定向班的設立有利于多方面解決許多矛盾。由于有好的企業、好的崗位,使學校可以招到更多的學生。學生又可以安心學習專業知識,在校期間通過實習能更好地在畢業時適應工作崗位。
以上四個方面的思考是筆者針對當前高職教育畢業現狀提出的一些改進對策。實際上,當前高職學生就業的探索還不局限在這些方面,值得思考的問題還很多,但解決好畢業生就業觀念、職業生涯規劃、加強學生專業知識教育,以及高校就業途徑的探索都將有助于解決當前高職學生的就業問題。
〔責任編輯:王以富〕